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2021-02-09)

发布时间:2021-02-09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声源昼间运行2h,运行时辐射至厂界的噪声级为56dB(A)。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声源辐射至厂界的噪声昼间(16h)等效声级为()。【单选题】

A.56 DB(A)

B.53 DB(A)

C.50 DB(A)

D.47 DB(A)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8.2.2声级计算的公式(1),计算后为47dB(A)。

2、现状监测取样方法:土壤表层样监测点的监测取样方法一般参照执行()。【单选题】

A.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B.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C.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D.地下水监测技术规范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表层样监测点及土壤剖面的土壤监测取样方法一般参照 HJ/T 166 执行。HJ/T 166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的夜间突发噪声限值是()。【单选题】

A.夜间50DB

B.夜间65DB

C.昼间60DB

D.昼间75DB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夜间突发噪声限值不得超过标准限值15dB,二类夜间标准限值为50dB,所以答案为B。

4、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对于不达标区项目需叠加达标规划中达标浓度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新增污染源贡献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区域消减污染源贡献值 (如有) =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B.新增污染源贡献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区域、 消减污染源贡献值(如有) =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C.新增污染源预测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区域消减污染源贡献值(如有) =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D.新增污染源预测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 +区域消减污染源贡献值(如有) =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与评价时,对于不达标区项目需叠加达标规划中达标浓度分析项目建成后最终的区域环境质量状况下列公式正确的是新增污染源贡献值+达标年目标浓度+其他在建、拟建污染源贡献值-区域消减污染源贡献值 (如有) =项目建成后最终环境影响 。

5、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下列项目中, 不属于燃气锅炉要求控制的污染物项目是()。【单选题】

A.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烟气黑度

D.汞及其化台物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项目中, 不属于燃气锅炉要求控制的污染物项目是汞及其化台物。

6、关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多选题】

A.应包括防火、防爆、防中毒等事故处理系统

B.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预案适用范围、环境事件分类与分级、组织机构与职责、监控和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善后处置、预案管理与演练等内容

C.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体现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与地方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明确分级响应程序

D.对贮存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危险源的贮存地点、设施和贮存量提出要求,与环境保护目标和生态敏感目标的距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要求10.3.1 按照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要求,提出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或完善的原则要求,包括预案适用范围、环境事件分类与分级、组织机构与职责、监控和预警、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善后处置、预案管理与演练等内容。 10.3.2 明确企业、园区/区域、地方政府环境风险应急体系。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体现分级响应、区域联动的原则,与地方政府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明确分级响应程序。

7、拟新建Ⅰ项目,所在地位于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地势平坦区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此生态影响型建设项目的评价工作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8、大气环境预测时,预测范围一般以()项目厂址为中心。【单选题】

A.主导风向为X坐标轴,主导风向的垂直方向为Y坐标轴

B.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

C.南北向为X坐标轴,东西向为Y坐标轴

D.可以任意设置X、Y坐标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大气环境预测时,预测范围一般以东西向为X坐标轴,南北向为Y坐标轴项目厂址为中心。

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现状调查补充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选择污染较重的季节进行现状监测

B.补充监测应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

C.对于部分无法进行连续监测的其他污染物,可监测其空气质量平均浓度

D.监测布点应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上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现状调查补充监测的说法,正确的有选择污染较重的季节进行现状监测;补充监测应至少取得7d有效数据;监测布点应在厂址及主导风向上风向5km范围内设置1-2个监测点。

10、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下列关于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应重点预测建设项目建设阶段正常I况和事故工况等情况的环境影响

B.当建设阶段的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振动、生态以及土壤等影响范围较广、影响程度较重、 影响时间较长时应进行建设阶段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C.可根据工程特点,规模、环境敏感程度、影响特征等选择开展建设项目 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D.对存在较大潜在人群健康风险的建设项目,应开展影响人群健康的潜在环境风险因素识别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关于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说法正确的是可根据工程特点,规模、环境敏感程度、影响特征等选择开展建设项目 服务期满后的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产生的气体主要为()。

A:一氧化碳和甲烷
B:硫化氢和一氧化碳
C:氨气和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和甲烷
答案:D
解析:

某高架点源排放的S02、NOx源强相等,即QSO2= QNOx,仅考虑NO2/NOx=0.9,下列关于该点源小时浓度预测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A.SO2、NO2最大地面浓度相等
B.SO2最大地面浓度是NO20.9倍
C.SO2、NO2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相等
D.SO2、NO2最大地面浓度出现距离相等

答案:D
解析:
D解析:根据教材中关于预测模式的内容,点源小时浓度预测值与源强是正相关,但不是正比关系,A、B,C属于不相关选项,只有D正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关于水环境质量标准和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有关规定的说法,正确的有()

A、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 方水环境质量标准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 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D、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已作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 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答案:A,C
解析:
原文第十二条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制定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国家水环境质量标准中未作规走的顷目,制走地方标准,并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国家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中未作规定的顶目,可以制定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已作规走的项目,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地方水污 染物排放标准须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向已有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对具有代表性的各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区域,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自然分布区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域,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的溶洞和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以及人文遗迹、古树名木,应当采取措施加以保护,严禁破坏。

A:各级人民政府
B: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设区的市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答案:A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