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模拟试题(2020-07-11)

发布时间:2020-07-11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下列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一、二、三级评价项目均应采用进一步预测模型开展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B.二级、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

C.三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D.二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二级、三级评价项目不进行进一步预测与评价;二级评价项目需对污染物排放量进行核算。

2、下列污染物中, 不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是()。【单选题】

A.氨

B.苯乙烯

C.氯乙烯

D.二硫化碳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污染物中, 不属于《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的控制项目是氯乙烯。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河流不利枯水条件下,河流设计水文条件宜采用()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单选题】

A.75%

B.95%

C.90%

D.98%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河流不利枯水条件下,河流设计水文条件宜采用95%保证率最枯月流量。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下列()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多选题】

A.存在环境制约因素

B.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

C.区域环境问题突出

D.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环境影响不可接受或环境风险不可控;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技术不满足长期稳定达标及生态保护要求应提出环境影响不可行的结论。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

A.针对主要风险源,提出设立风险监控及应急监测系统,实现事故预警和快速应急监测、跟踪,提出应急物资、人员等的管理要求

B.对于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分析依托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C.考虑事故触发具有不确定性,厂内环境风险防控系统应纳入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明确风险防控设施、管理的衔接要求

D.极端事故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应结合所在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统筹考虑,按分级响应要求及时启动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厂内与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及管理有效联动,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10.2.4 针对主要风险源,提出设立风险监控及应急监测系统,实现事故预警和快速应急监测、跟踪,提出应急物资、人员等的管理要求。 10.2.5 对于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应分析依托企业现有环境风险防范措施的有效性,提出完善意见和建议。 10.2.6 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纳入环保投资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10.2.7 考虑事故触发具有不确定性,厂内环境风险防控系统应纳入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体系,明确风险防控设施、管理的衔接要求。极端事故风险防控及应急处置应结合所在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体系统筹考虑,按分级响应要求及时启动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实现厂内与园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设施及管理有效联动,有效防控环境风险。

6、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自厂界起至所有污染源超过环境质量()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单选题】

A.短期

B.长期

C.小时

D.短期或长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自厂界起至所有污染源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

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按评价对象划分,声环境影响评价类别可分为()。【单选题】

A.固定声源和流动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B.稳态声源和突发声源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C.建设项目声源对户外环境和室内环境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D.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的建设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按评价对象划分,可分为建设项目声源对外环境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外环境声源对需要安静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属于第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的是()。【多选题】

A.明确环境保护目标

B.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C.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

D.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属于第二阶段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内容的是各专题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环境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9、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单位排放(包括泄露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放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于扰因素)的()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单选题】

A.月平均监测值

B.监测总数平均监测值

C.一次最大监测值

D.日平均監测值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排放单位排放(包括泄露和无组织排放)的恶臭污染物,在排放单位边界上规定监测点(无其他于扰因素)的一次最大监测值都必须低于或等于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值。 

10、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评价方法选取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多选题】

A.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

B.优先采用导则推荐的技术方法

C.在导则已推荐技术方法情况下,也可采用其他先进技术方法

D.在导则未推荐技术方法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的,应分析其适用性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评价方法选取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优先采用导则推荐的技术方法;在导则未推荐技术方法情况下,采用其他方法的,应分析其适用性。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如果符合可直接使用的气象台(站)有高空探空资料,对于大气环境一、二级评价项目,可酌情调查有关距该气象台(站)地面( )高度以下的风和气温资料。
A1200m
B1500m
C1700m
D2000m

答案:B
解析:

某北方河流,冬季及夏季模拟时段流量相同,己知氨氮冬季耗氧速率Klw, 夏季模拟氨氮耗氧速率K1s时,可()。
A.近似釆用K1s≈Klw B.根据温度修正式K1s〉Klw C.重新測定K1s D.取K1s<K1w

答案:B,C
解析: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关要求不包括()。

A:改善水环境质量
B:加强土壤环境保护
C: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
D:推进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
答案:D
解析: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切实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的有关要求包括:①改善水环境质量;②实施多种大气污染物综合控制;③加强土壤环境保护;④强化生态保护和监管。

厂区划分为石化装置区、中间罐区、厂内原料产品罐区、码头原料罐区、综合管理设施区和污水处理场。在污水处理场东南角设基础防渗的露天固废临时储存场。部分生产装置废水产生情况见表6-1,其中C股废水中含难生化降解的硝基苯类污染物。
  厂区生产废水处理方案为A、B、C三股废水直接混合后进行除油处理和生化处理。处理达标后送工业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项目运营期内拟在定期监测站位对海水水质、海洋表面沉积物、生物进行硝基苯类定期监测。
表6-1 拟建项目部分生产装置废水产生情况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项目废水预处理去除石油类可采用哪些处理方法? 根据A、B、C三股废水的特性,简述废水处理方案的可行性,优化污水处理方案。 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废是否可送厂区固废临时贮存场暂存?说明理由。 厂内污水处理厂调节池、曝气池是主要的恶臭源,简述减轻其环境影响的可行措施。 说明项目运营期进行硝基苯类污染物定期监测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废水处理一般选用隔油池、浮选、活性污泥法或生物膜法。针对本项目废水预处理去除石油类可采用的处理方法有:   (1)物理法:隔油池、离心分离法、粗粒化法、膜分离法。   (2)化学法:酸化法、化学氧化法、光化学催化氧化法。   (3)物理化学法:破乳或反相破乳法、浮选法、吸附法、磁吸附分离法。   (4)生物化学法: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1)根据题干表中所给信息,A、B、C三股废水直接混合后进行除油预处理和生化处理并不可行。因为A、B两股废水的特征相似相近,可生化性好(B/C为0.3和0.5),且石油类和氨氮浓度较高;而C股废水含难生化降解的硝基苯类污染物,可生化性极差,不应混合处理。   (2)优化方案为:A、B两股废水混合后进行除油处理和生化处理,C股废水应预先采用厌氧法或氧化法,提高其可生化性,去除里面的硝基苯然后再与A、B两股废水混合进行生化处理。(1)污水处理厂产生的固废不能送厂区固废临时贮存场暂存。   (2)理由:本项目“在污水处理场东南角设基底防渗的露天固废临时贮存场”,而其污水处理场产生的固废含石油类和硝基苯类废物,属危险废物;危险废物临时贮存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要求,除防渗外,还应做好“三防(防风、防雨、防晒)”工作,不得露天堆放。基础防渗的防渗层为1m厚黏土层(渗透系数≤10-7cm/s)。减轻调节池、曝气池恶臭环境影响的可行措施有:   (1)对调节池等进行加盖密闭处理,避免臭气外漏;   (2)然后对产生的臭气进行集中收集,对收集到的臭气进行脱臭处理(用活性炭吸附或者加入化学物质或者其他生化方法等脱臭),把处理干净的气体排放。由于硝基苯属于难生化降解污染物,且毒性较大,并会在海洋表面沉积物、生物(尤其是养殖的水产)体内富集,再通过生物链的作用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因此,在水产养殖区附近设定期监测站位,并在项目运营期进行硝基苯类污染物定期监测,监测其累积效应,从而反映该项目废水对水产养殖区以及海洋生态环境(海水水质、海洋表面沉积物、生物)的影响程度。   项目运营期进行硝基苯类污染物定期监测的作用有:   (1)通过对海水水质、海洋表层沉积物、生物体进行监测,可以了解硝基苯类污染物在水体及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及其“生物放大”作用的表现。   (2)对指导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体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防范企业超标排放或发生环境风险,严格执行环境保护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具有重要的监督作用。   (4)可以为环境管理部门依法、科学、有效地进行全过程环境监督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依据。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