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章节练习(2020-09-02)

发布时间:2020-09-02


2020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财务成本管理》考试共32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综合题(主观)和计算分析题。小编为您整理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支出与按实际工时和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相乘得的预算数之间的差额是( )。【单选题】

A.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B.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C.变动制造费用总差异

D.变动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基本计算公式,可知选项A正确。

2、材料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多选题】

A.产品设计和工艺的变更

B.工人技术操作水平的升降和责任心强弱变化

C.采购批量的变动

D.材料质量的变化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选项ABD正确: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它反映生产部门的成本控制业绩。材料数量差异形成的原因有许多,如:工艺变更、工人用料不精心、购人材料质量低劣等。选项C错误:采购批量的变动是材料价格差异形成的原因。

3、下列有关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

B.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工时

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能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资率

D.企业可以在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时,采用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C正确: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标准工资率,它可能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能是正常的工资率;选项A错误: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选项B错误:直接人工标准工时不包括自然灾害造成的停工工时;选项D错误:企业在采用机器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时,为了便于考核,固定制造费用的数量标准也应是机器工时,即两者的数量标准应一致。

4、本月生产甲产品8000件,实际耗用A材料32000公斤,其实际价格为每公斤40元。该产品A材料的用量标准为3公斤/件,标准价格为45元/公斤,其直接材料用量差异为( )元。【单选题】

A.360000

B.320000

C.200000

D.-16000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直接材料用量差异=(32000-8000×3)×45=360000(元)(U)。

5、在进行成本差异分析时,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可以分解为()。【多选题】

A.耗费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

B.耗费差异、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C.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D.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选项CD正确: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法包括二因素分析法和三因素分析法。按照二因素分析法,可以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解为两个差异: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按照三因素分析法,可以将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解为三个差异:耗费差异、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选项AB错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注册会计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崛起,传统数据技术受到严峻挑战。此前引领世界数据库软件市场的J公司对环境变化反应迟钝,没有及时研究云计算技术。当公司意识到云技术是未来方向时,转型为时已晚。2018年,J公司营业收入基本零增长,净利润比前一年暴跌59%。J公司面对的主要风险是( )。

A.运营风险
B.法律风险
C.财务风险
D.社会文化风险
答案:A
解析:
“此前引领世界数据库软件市场的J公司对环境变化反应迟钝,没有及时研究云计算技术。当公司意识到云技术是未来方向时,转型为时已晚”体现的是运营风险中的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高、中层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等方面可能引发的风险,选项A正确。

甲公司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甲公司自20×1年2月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享受“三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即20×1年至20×3年免交企业所得税,20×4年至20×6年减半,按照12.5%的税率交纳企业所得税。甲公司20×3年至20×7年有关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一致的交易或事项如下:
(1)20×2年12月10日,甲公司购入一台不需要安装即可投入使用的行政管理用A设备,成本6 000万元,该设备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5年,预计无净残值。税法规定,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准予在税前扣除。假定税法规定的A设备预计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
(2)甲公司拥有一栋五层高的B楼房,用于本公司行政管理部门办公。迁往新建的办公楼后,甲公司20×7年1月1日与乙公司签订租赁协议,将B楼房租赁给乙公司使用。租赁合同约定,租赁期为3年,租赁期开始日为20×7年1月1日,年租金为240万元,于每月末分期支付。B楼房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前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使用50年,预计无净残值;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后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转换日,B楼房原价为800万元,已计提折旧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300万元。
20×7年12月31日,B楼房的公允价值为1 5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的各项资产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固定资产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的折旧准予在税前扣除。假定税法规定的B楼房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其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前的会计规定相同。
(3)20×7年7月1日,甲公司以1 000万元的价格购入国家同日发行的国债,款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该债券的面值为1 000万元,期限为3年,年利率为5%(与实际利率相同),利息于每年6月30日支付,本金到期一次付清。甲公司根据其管理该国债的业务模式和该国债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购入的国债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税法规定,国债利息收入免交企业所得税。
(4)20×7年9月3日,甲公司向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公益性社团捐献现金6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许扣除。
其他资料如下:
第一,20×7年度,甲公司实现利润总额4 500万元。
第二,20×3年初,甲公司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无余额,无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可抵扣亏损,除上面所述外,甲公司20×3年至20×7年无其他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不一致的交易或事项。
第三,20×3年至20×7年各年末,甲公司均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第四,不考虑除所得税以外的其他税费及其他因素。
要求:
(1)根据资料(1),分别计算,甲公司20×3年至20×7年各年A设备应计提的折旧,并填写完成下列表格。

(2)根据资料(2),编制甲公司20×7年与B楼房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及其后续公允价值变动相关的会计分录。
(3)根据资料(3),编制甲公司20×7年与购入国债及确认利息相关的会计分录。
(4)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公司20×3年至20×6年各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
(5)根据上述资料,计算甲公司20×7年的应交所得税和所得税费用,以及20×7年末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余额,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答案:
解析:
(1)
20×3年A设备应计提的折旧
=6 000×5/(1+2+3+4+5)=2 000(万元)
20×4年A设备应计提的折旧
=6 000×4/(1+2+3+4+5)=1 600(万元)
20×5年A设备应计提的折旧
=6 000×3/(1+2+3+4+5)=1 200(万元)
20×6年A设备应计提的折旧
=6 000×2/(1+2+3+4+5)=800(万元)
20×7年A设备应计提的折旧
=6 000×1/(1+2+3+4+5)=400(万元)

(2)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1 300
  累计折旧                   400
 贷:固定资产                   800
   其他综合收益                 900
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1 500-1 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
(3)
借:债权投资——成本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借:应收利息            (1 000×5%/2)25
 贷:投资收益                   25
(4)
20×3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400×12.5%+400×25%=150(万元)
20×4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400×12.5%+800×25%=250(万元)
20×5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400×12.5%+800×25%=250(万元)
20×6年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800×25%=200(万元)
(5)甲公司20×7年的应交所得税
=[4 500-会计与税法折旧的差额800(1200-400)-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200-投资性房地产的摊销额800/50-国债利息免税25+公益性捐赠支出超过限额部分(600-4 500×12%)]×25%
=(4500-800-200-16-25+60)×25%
=879.75(万元);
甲公司20×7年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固定资产转回的递延所得税资产800×25%+投资性房地产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00+800/50)×25%
=254(万元);
甲公司20×7年的所得税费用
=879.75+254=1 133.75(万元)。
20×7年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900(投资性房地产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25%+(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变动200+投资性房地产和的税法允许的摊销额800/50)×25%=279(万元)。
借:所得税费用                1133.75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879.75
   递延所得税负债                54
   递延所得税资产                200
借:其他综合收益           (900×25%)2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225


在评价内部审计工作时,A注册会计师通常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A.内部审计工作是否由经过充分技术培训且精通业务的人员担任

B.内部审计是否能够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C.内部审计结论是否适当

D.内部审计发现的例外或异常事项是否得到适当解决

正确答案:ABCD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