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法Ⅰ》章节练习(2021-10-29)

发布时间:2021-10-29


2021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法Ⅰ》考试共64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第一章 税法基本原理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税率是税收政策的核心要素,下列关于税率的表述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现行税制中的土地增值税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计税

B.在累进税率条件下,平均税率往往要大于边际税率

C.速算扣除数是为解决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复杂而引入的

D.超倍累进税率的计税基数是绝对数时,超倍累进税率实际上是超额累进税率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现行税制中的土地增值税采用的是超率累进税率计税;在累进税率条件下,边际税率往往要大于平均税率;速算扣除数是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税款复杂而引入的。

2、关于税收执法监督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税收执法监督的主体是司法机关、审计机关等

B.税务机关的人事任免不是税收执法监督的监督范围

C.税收执法监督的对象是税务行政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D.税收执法监督的形式均为事后监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税收执法监督的主体是税务机关;选项C,税收执法监督的对象是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选项D,税收执法监督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下列各项属于税收执法合法性原则的有( )。【多选题】

A.目的性

B.执法内容合法

C.执法主体法定

D.执法程序合法

E.执法根据合法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税收执法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包括:执法主体法定;执法内容合法;执法程序合法;执法根据合法。

4、关于税收法律关系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多选题】

A.具有财产所有权单向转移的性质

B.主体的一方只能是国家

C.权利义务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以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

E.调整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不以主体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税收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由于某一法律事实的发生,使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客体发生变化。引起税收法律关系变更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不以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为要件。税法调整的是不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在这个关系里,国家处于主导地位。

5、下列有关税务规范性文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税务规范性文件具有适用主体的特定性

B.税务规范性文件与税务规章在制定程序和发布形式上存在区别

C.纳税人在提请税务行政复议时,可附带提请对税务规范性文件的审查

D.税务规范性文件具有向前发生效力的特征

E.税务规范性文件必须以公告形式对外发布,否则对纳税人不具有约束力

正确答案:B、C、E

答案解析:税务规范性文件具有适用主体的非特定性,所以选项A错误;税务规范性文件具有向后发生效力的特征,所以选项D错误。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税务师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关于利润分配账务处理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企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在经营期间用利润归还投资时,应借记“利润分配(利润归还投资)”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
C.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提取企业发展基金时,应借记“利润分配”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
D.经股东大会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科目,贷记“应付股利”科目
答案:D
解析:
选项D,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决议,分配给股东的股票股利,应在办理增资手续后,借记“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股利)”科目,贷记“股本”科目。如有差额,贷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2006年)差别关税实际上是保护主义政策的产物,是保护一国产业所采取的特别手段。差别关税主要分为( )。

A.加重关税
B.优惠关税
C.反补贴关税
D.报复关税
E.反倾销关税
答案:A,C,D,E
解析:
一般意义上的差别关税主要分为加重关税、抵消关税(又称反补贴关税)、报复关税、反倾销关税等。

下列行为,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不得实施的有( )。

A.为纳税人提供个人所得税政策咨询
B.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C.对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向税务机关提出修改建议
D.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为委托人进行税收筹划
E.在执业期间购入委托人的股票
答案:B,E
解析:
税务师不得有下列行为:
(1)执业期间,买卖委托人的股票、债券;
(2)索取、收受委托合同约定以外的酬金或者其他财物,或利用执业之便,谋取其他不正当的利益;
(3)允许他人以本人名义执业;
(4)向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行贿或者指使、诱导委托人行贿;
(5)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行为。

某零售商店采用售价金额核算,2020年3月5日购进B商品一批,进价10000元,支付的进项税额为1300元,同时支付运费109元,取得承运部门开具的运费增值税专用发票,款项通过银行转账,该批商品的含税售价为14000元;6月20日,该批商品全部售出并收到货款,增值税税率为13%,假设6月份无期初同类商品的存货。该零售店应如何进行账务处理?

答案:
解析:
 (1)购进商品支付款项时
  借:在途物资             10000
    销售费用              100
    (应并入采购成本,数额小的时候可以计入当期损益)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9
    贷:银行存款             11409
  (2)商品验收入库时
  借:库存商品             14000
    贷:在途物资             10000
      商品进销差价            4000
  (3)商品售出收到销货款
  借:银行存款             14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4000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14000
    贷:库存商品             14000
  (4)月末,计算不含税销售额和销项税额
  不含税销售额=14000÷(1+13%)=12389.38(元)
  销项税额=12389.38×13%=1610.62(元)
  借:主营业务收入            1610.62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610.62
  (5)月末结转商品进销差价
  借:商品进销差价            4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4000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