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法Ⅰ》历年真题(2020-12-08)

发布时间:2020-12-08


2020年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税法Ⅰ》考试共64题,分为单选题和多选题和客观案例题。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业务(2)应纳资源税(  )万元。【客观案例题】

A.720

B.744

C.7920

D.7944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业务(2)应纳资源税=(3+30)×3000×8%=7920(万元)。

2、关于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的核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生产企业实际销售价格高于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按实际销售价格申报纳税

B.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核定范围包括白酒批发企业销售给商场的白酒

C.白酒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由行业协会核定

D.国家税务总局选择核定消费税计税价格的白酒,核定比例统一确定为20%

E.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高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70%(含70%)以上的,税务机关暂不核定最低计税价格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选项BC:白酒生产企业销售给销售单位的白酒,生产企业消费税计税价格低于销售单位对外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70%以下的,税务机关应核定消费税最低计税价格;选项D:国家税务总局选择核定消费税计税价格的白酒,核定比例统一确定为60%。

3、下列应税行为中,按照购置应税车辆时相关凭证载明的价格确定计税价格的是(  )。【单选题】

A.购买自用应税车辆

B.进口自用应税车辆

C.在境内购买自用进口车辆

D.以抵债方式取得并自用应税车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纳税人以受赠、获奖或者其他方式取得自用应税车辆的计税价格,按照购置应税车辆时相关凭证载明的价格确定,不包括增值税税款。

4、关于车辆购置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购置已税二手车需要缴纳车辆购置税

B.纳税人购买应税车辆,自购买之日起10日内申报纳税

C.已缴纳车辆购置税的车辆,发生车辆退回生产企业的,全额申请退税

D.纳税人进口应税车辆,以组成计税价格为计税依据计算纳税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选项A:由于车辆购置税采用一次课征制,购置已经缴纳过车辆购置税的二手车自用不再缴纳车辆购置税。(2)选项B:纳税人购买自用的应税车辆,自购买之日起60日内申报纳税。(3)车辆退回生产企业或者经销商的,纳税人申请退税时,主管税务机关自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之日起,按已缴纳税款每满1年扣减10%计算退税额;未满1年的,按已缴纳税款全额退税。

5、2019年7月,某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0万元,当月另收取含税包装费1万元。该企业上述业务销项税额(  )万元。【单选题】

A.1.60

B.1.60

C.1.42

D.1.85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销项税额=[10+1÷(1+13%)]×13%=1.42(万元)。

6、业务(2)增值税销项税额(  )万元。【客观案例题】

A.1530

B.1581

C.12870

D.16881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业务(2)增值税销项税额=(3+30)×3000×13%=12870(万元)。

7、W项目清算时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金额(  )万元。【客观案例题】

A.2050.70

B.2324.00

C.3937.27

D.4462.00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允许扣除的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8240×88.24%=7270.98(万元)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成本=15000×88.24%=13236(万元)纳税人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的,允许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10%以内=(7270.98+13236)×10%=2050.70(万元)。

8、下列项目中,免征增值税的是(  )。【单选题】

A.婚姻介绍服务

B.个人转让商标权

C.个人销售受赠的商铺

D.职业培训机构提供的非学历教育服务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婚姻介绍服务免征增值税。

9、下列情形中,以纳税人当期污染物产生量作为排放量计征环境保护税的有(  )。【多选题】

A.未依法安装使用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

B.通过暗管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C.篡改、伪造污染物监测数据

D.损毁或擅自移动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

E.规模化养殖以外的农业生产排放污染物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其当期应税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的产生量作为污染物的排放量:(1)未依法安装使用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将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2)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污染物自动监测设备;(3)篡改、伪造污染物监测数据;(4)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稀释排放以及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方式违法排放应税污染物;(5)进行虚假纳税申报。

10、下列污染物中,不属于环境保护税征税对象的是(  )。【单选题】

A.大气污染物

B.光污染

C.噪声污染

D.固体废物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境保护税所称应税污染物,是指《环境保护税税目税额表》《应税污染物和当量值表》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税务师职业资格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9年)行政许可所依据的法律废止,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依法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补偿。该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

A.法定原则
B.信赖保护原则
C.公开、公平、公正、非歧视原则
D.便民和效率原则
答案:B
解析:
信赖保护原则的基本含义是,行政相对人基于行政机关的行为或承诺形成的正当期待所产生的信赖利益,应当予以法律保护,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确需改变的,由此给相对人造成的损失应当予以补偿。

下列关于借款费用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借款费用是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
B.借款费用包括借款利息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C.借款费用包括借款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和相关辅助费用
D.发行债券等所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
答案:D
解析:
选项D,发行债券等所发生的折价或者溢价实质是对债券票面利息的调整。

(2018年)甲省乙市开源公司(注册地位于乙市丙区)经乙市工商局核准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从事某类产品生产经营。后来,甲省商务局函告开源公司:按照甲省地方性法规最新规定,新建此类企业必须到省商务局办理相应生产经营许可证后,方可向当地工商局申请企业登记,否则予以处罚。开源公司置之不理,甲省商务局遂以开源公司违法生产经营为由,对其处以40万元罚款,开源公司对此不服,遂向法院起诉,请求撤销甲省商务局的处罚决定。理由是,甲省商务局的函告没有法律依据,且甲省地方性法规最新规定与国务院商务部出台的某规章相冲突。
根据《行政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本案有管辖权的法院有( )。

A.甲省高级法院
B.乙市中级法院
C.乙市丙区法院
D.甲省商务局所在地的法院
E.甲省工商局所在地的法院
答案:D
解析: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在本题中,作出处罚决定的是甲省商务局,开源公司直接提起行政诉讼,应由甲省商务局所在地的法院管辖。

甲企业为卷烟生产企业,主要生产A牌卷烟,乙企业为烟丝生产企业,丙企业为卷烟批发企业。三个企业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19年7月发生以下业务:
(1)甲企业将账面成本为57.52万元的烟叶发往乙企业加工成烟丝,乙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加工费和辅助材料分别为1万元和0.3万元,乙企业无同类烟丝售价,已经履行了代收代缴消费税的义务。甲企业委托某运输企业将烟丝运回,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运费0.15万元。甲企业期初无库存烟丝。
(2)甲企业将收回烟丝的25%用于销售,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30万元,剩余部分本月已全部用于生产卷烟。
(3)甲企业生产A牌卷烟80箱销售给丙批发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200万元;甲企业将2箱A牌卷烟无偿赠送客户。
(4)丙批发企业将20箱A牌卷烟批发给卷烟二级批发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销售额80万元;30箱批发给零售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销售额150万元。
已知:烟丝的消费税税率为30%;甲类卷烟和乙类卷烟的消费税比率税率分别为56%、36%,定额税率均为150元/标准箱。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2>、当月甲企业应缴纳消费税( )万元。

A.108.65
B.99.82
C.136.56
D.105.82
答案:B
解析:
委托加工乙企业代收代缴的消费税=(57.52+1+0.3)÷(1-30%)×30%=84.03×30%=25.21(万元)
受托方的计税价格=84.03×25%=21.01(万元),低于直接销售30万元的售价,属于加价销售。每条卷烟的售价=2000000÷80÷250=100(元),大于70元/条,属于甲类卷烟,比例税率为56%。
甲企业应纳消费税=30×30%+200÷80×(80+2)×56%+150×(80+2)÷10000-25.21=99.82(万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