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第四章 砌体结构与木结构 问题列表
问题 单选题某三层端部墙窗洞处立面如下图所示,窗洞宽1.20m,外纵墙上搁置长向板。板底距离上皮过梁底0.72m,板上有女儿墙。若外纵墙墙厚370mm(墙面自重标准值为7.78kN/m2),已知传至+10.72m标高处的荷载设计值为31.3kN/m。采用MU10砖,M5混合砂浆。若该过梁承受弯矩设计值M=6.5kN·m,采用钢筋砖过梁,则在砖过梁底部的钢筋配置面积最接近于()mm2。(钢筋采用HPB235)A 51.7B 55.2C 61.7D 65.2

问题 单选题假定,上部平均压应力设计值σ0=0.7MPa,梁端有效支承长度a0=140mm,梁端支承压力设计值为Nl=300kN。试问,垫块上N0及Nl合力的影响系数φ,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5B 0.6C 0.7D 0.8

问题 单选题墙体采用MU15蒸压粉煤灰砖、M7.5砂浆砌筑,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L梁下局部受压承载力验算结果(Nl≤ηγfAl),其左右端项数值与下列何组最为接近?(  )A 41.4kN<136.08kNB 73.8kN<136.08kNC 82.8kN<206.57kND 82.8kN<136.08kN

问题 单选题假定,底层墙体采用100%灌孔砌体,砌块砌体中灌孔混凝土面积和砌体毛截面积的比值为46.7%,灌孔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Cb25。试问,该墙体的抗压强度设计值fg(MPa),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6.0B 5.5C 5.0D 4.5

问题 单选题假设已知过梁上的均布荷载设计值为15kN,则钢筋砖过梁的配筋计算面积最接近于(  )mm2。(钢筋采用HPB300钢筋)A 23.0B 26.5C 32.3D 41.5

问题 单选题对带壁柱墙的计算截面翼缘宽度bf取值,下列规定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2011年真题]A 多层房屋无门窗洞口时,bf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B 单层房屋,bf=b+2/3H(b为壁柱宽度,Ⅳ为壁柱墙高度),但不大于窗间墙宽度和相邻壁柱间距离C 多层房屋有门窗洞口时,bf可取窗间墙宽度D 计算带壁柱墙的条形基础时,bf取相邻壁柱间的距离

问题 单选题关于砌体房屋静力计算方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弹性方案房屋按屋架(大梁)与墙(柱)铰接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B 刚弹性方案房屋按屋架(大梁)与墙(柱)铰接考虑空间工作的平面排架或框架计算C 刚性方案房屋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墙(柱)在每层高度范围内可近似看作两端铰支的竖向构件D 多层刚性方案房屋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墙(柱)可视为竖向连续梁

问题 单选题承压面上的压应力σc(N/mm2)最接近下列(  )值。A 5.4B 6.0C 6.1D 6.7

问题 单选题当该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体采用Cb20混凝土灌孔,灌孔率为33%时,该墙体受剪承载力最接近于(  )kN。A 483.6B 459.8C 397.4D 306.8

问题 单选题试问,窗上钢筋砖过梁按简支计算的跨中弯矩和支座剪力设计值(kN·m;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10.8;28.8B 10.5;28.1C 8.4;22.4D 8.1;21.6

问题 单选题假定,将①轴墙体设计为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成的组合墙。试问,①轴墙体内最少应设置的构造柱数量,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作答。A 2B 3C 5D 7

问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木结构设计的论述,其中何项不妥?(  )[2014年真题]A 对原木构件,验算挠度和稳定时,可取构件的中央截面B 对原木构件,验算抗弯强度时,可取最大弯矩处截面C 木桁架制作时应按其跨度的1/200起拱D 木结构建筑不应超过五层

问题 单选题确定使用阶段墙梁在其恒荷载设计值和活荷载设计值最不利布置下托梁跨中弯矩Mb1及轴力Nb1、支座B的负弯矩设计值MbB与下列(  )组数值最为接近。A Mb1=94.55kN·m;Nb1=94.62kN;MbB=-193.00kN·mB Mb1=105.34kN·m;Nb1=98.65kN;MbB=-235.63kN·mC Mb1=108.34kN·m;Nb1=98.65kN;MbB=-269.85kN·mD Mb1=151.89kN·m;Nb1=94.62kN;MbB=-269.85kN·m

问题 单选题试问,竖向受拉钢筋在灌孔混凝土中的最小锚固长度lae(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00B 420C 440D 485

问题 单选题已知窗间墙截面的回转半径为156mm,设高厚比β=14.62,左柱在左、右风荷载下的承载力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A 492kN;468kNB 502kN;438kNC 549kN;469kND 592kN;468k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