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一般情况下,制碱塔底部悬浮液的碳酸化度可达()。

  • A、175—180%
  • B、180—185%
  • C、185—190%
  • D、190—195%

参考答案

更多 “一般情况下,制碱塔底部悬浮液的碳酸化度可达()。A、175—180%B、180—185%C、185—190%D、190—195%” 相关考题
考题 奥氏体溶解碳的能力较强,1148℃时碳的溶解度可达()。

考题 起到碳氧化的作用的工艺,不包括()A、生物滤池B、水解酸化池C、A/O池D、活性炭吸附塔

考题 氨盐水碳酸化之前先进行预碳化,理论上可以提高制碱塔的生产能力()。A、1—5%B、5—10%C、10—15%D、10—13%

考题 一般情况下,在改塔期间,当新改制碱塔的中部温度升至()℃时,开始缓慢出碱。A、45B、50C、60D、64

考题 若在生产实际中,压缩工序提供的气体量不足,首先应满足()的生产需求。A、清洗塔B、制碱塔C、末期制碱塔D、新开制碱塔

考题 实际生产中,制碱塔内部碳酸化反应在()最接近平衡。A、塔顶部B、塔中部C、临界点附近D、塔底部

考题 若制碱塔底部堵,那么其塔压的变化是()。A、偏低B、偏高C、先高后低D、不变

考题 下列选项中,可能造成中和水泵不上量的是()。A、制碱塔塔压高B、中和塔塔压高C、回卤阀开度大D、泵出口阀开度大

考题 实际生产中碳酸化塔内部碳酸化反应在哪个位置最接近平衡状。()A、塔顶部B、塔中部C、临界点附近D、塔底部

考题 一般情况,制碱塔底部悬浮液的碳酸化度可达()。A、175—180%B、180—185%C、185—190%D、190—195%

考题 新开制碱塔应适当()碳化液与冷却水之间的温差,防止()过大的积累和过快的消除从而导致结晶变坏及造成局部碱疤堵塔。A、减小,过冷度B、过大,过冷度C、过小,过饱和度D、过大,过饱和度

考题 下列关于碳化塔说法不正确的是()。A、清洗塔需用中和水清洗出碱管B、制碱塔必须保证一定的净塔压C、制碱塔出碱温一定要低控D、碳化塔不一定要选筛板塔

考题 制碱塔出碱管喷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考题 一般情况下,碳酸化速度是随着()加大而减小。A、物料浓度B、气体体积C、物料温度D、碳酸化度

考题 在更换制碱塔中和水第一道手动阀时,不需要做的是()。A、该组制碱塔氨盐水制碱B、停中和塔C、关洗管阀D、停该制碱塔

考题 改塔期间,拉塔时,要改为清洗塔的制碱塔应做到适当()。A、提高出碱温度B、降低出碱温度C、减少出碱量D、减少下段气进量,适当进清洗气

考题 一般尿素合成塔底部和顶部温度波动与下列因素有关,不准确的是()A、底部和顶部温度低.....氨碳比高B、底部和顶部温度高....氨碳比高C、底部温度高,顶部温度低.....水碳比高D、底部温度低,顶部温度高.....水碳比低

考题 碱液一般从()加入A、塔最上部B、塔中下部C、塔底部D、同入料一起

考题 甲醇萃取塔中碳四和水的进料位置分别是()。A、碳四由顶部进入,水由底部进入B、碳四和水混合由底部进入C、碳四由底部进入,水由顶部进入D、碳四和水混合由顶部进入

考题 低压脱丙烷塔底部出料的主要控制项目是()。A、碳三含量B、碳四含量C、碳二含量D、MAPD含量

考题 高低压脱丙烷塔的主要控制项目是()。A、顶部出料中碳四含量B、底部出料中的碳三含量C、顶部出料中碳二含量D、底部出料中的碳四含量

考题 制碱工艺中,氨液Ⅱ吸收CO2产生NaHCO3,所使用的设备是:()A、煅烧炉B、提升管反应器C、沸腾炉D、碳酸化塔

考题 制碱工艺中,将NaHCO3转变为Na2CO3所使用的设备是:()A、煅烧炉B、管式炉C、沸腾炉D、碳酸化塔

考题 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在1148度时碳的溶解度可达(),在727度时碳的溶解度可达()。

考题 单选题制碱工艺中,氨液Ⅱ吸收CO2产生NaHCO3,所使用的设备是:()A 煅烧炉B 提升管反应器C 沸腾炉D 碳酸化塔

考题 单选题制碱工艺中,将NaHCO3转变为Na2CO3所使用的设备是:()A 煅烧炉B 管式炉C 沸腾炉D 碳酸化塔

考题 填空题碳在奥氏体中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变化,在1148度时碳的溶解度可达(),在727度时碳的溶解度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