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搭建区,两个小朋友把插塑积木搭成一宽长条,正无聊地玩着,过了一会儿,他们把积木放在另一块积木上,搭成了一条斜坡路,并拿着一辆无轮车在玩滑行(他们附近只有这辆车)。
见他们已有滑行的意识,正在探索,李老师静静走过去,拿了一个圆形的积木放在上面,积木滚下来了,他们一见,开口笑了,也找来类似的圆形物放在上面玩了起来。李老师站在旁边静静地待着没做什么解释。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吸引了旁边的幼儿参与,他们有的拿车子,有的拿轮子,有的拿圆柱形积木,有的拿花片,有的拿方积木……这时拿方积木的泽泽叫了起来:“老师,它滑下来的。”“对,请你们仔细观察谁是滚下来的。谁是滑下来的。”李老师再请小朋友搭了一条积木车道,让幼儿站在桌子两边,李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圆积木和一个方积木同时放在两条积木车道上,幼儿都说:“圆的滚下来,方的滑下来。”“观察真仔细,请你们再去试试别的吧!”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李老师的做法值得所有老师借鉴和学习,符合素质教育观的教育理念。首先,李老师的行为体现了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育活动中,要求教师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材料中的李老师在这次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像传统教育观中的教师那样,束缚幼儿的手脚和思维,对幼儿进行填鸭式知识灌输,自己动手进行强加性的操作,而是引导幼儿主动探索、观察,让他们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其次,李老师确立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实施启发教学。李老师采用各种教育方法,变“注入”教育为“启发”教育,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动口。材料中的李老师激发幼儿亲自动手实践,使幼儿主动、活泼、愉快地学习和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李老师的行为促进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良好习惯,很好地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教育观。
更多 “在搭建区,两个小朋友把插塑积木搭成一宽长条,正无聊地玩着,过了一会儿,他们把积木放在另一块积木上,搭成了一条斜坡路,并拿着一辆无轮车在玩滑行(他们附近只有这辆车)。 见他们已有滑行的意识,正在探索,李老师静静走过去,拿了一个圆形的积木放在上面,积木滚下来了,他们一见,开口笑了,也找来类似的圆形物放在上面玩了起来。李老师站在旁边静静地待着没做什么解释。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吸引了旁边的幼儿参与,他们有的拿车子,有的拿轮子,有的拿圆柱形积木,有的拿花片,有的拿方积木……这时拿方积木的泽泽叫了起来:“老师,它滑下来的。”“对,请你们仔细观察谁是滚下来的。谁是滑下来的。”李老师再请小朋友搭了一条积木车道,让幼儿站在桌子两边,李老师手里拿着一个圆积木和一个方积木同时放在两条积木车道上,幼儿都说:“圆的滚下来,方的滑下来。”“观察真仔细,请你们再去试试别的吧!” 问题: 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李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相关考题
考题 4岁的童童和3岁的楠楠正在玩积木,突然楠楠把童童的积木抢了一块。两个小朋友打起架来。楠楠对童童说:“看看你,比我大却没我高,还想拿回你的积木?”瘦瘦的童童问阿姨,为什么楠楠年龄小却比我高?请根据上述情景描述回答以下问题:(1)两个孩子比较是否可以证明童童矮效?(2)需要通过什么手段证实童童是否矮小?(3)如果4岁的童童确实矮小。那么原因可能有哪些?

考题 学前儿童积木游戏发展的七个阶段是:光拿着玩,不会搭——能用几块积木,堆叠成简单物体——能进行排列,把积木平铺或堆高——能架空搭出门——能使建筑物四周包围,有一定空间——能搭较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但形象不逼真——能按特定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堆搭,形象逼真,能对称或装饰。()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小李把一堆积木摆成了金字塔形,最上面一层有5块,每向下一层增加两块,共有32层。这堆积木共有多少块?( )A.1088B.1120C.1152D.1184

考题 _______是指运用各种结构玩具或结构材料,进行构造活动的游戏。如用积木搭建小房子,用各种插塑材料造小汽车等。

考题 大小知觉是头脑对物体的长度、面积、体积在量方面变化的反映,( )的儿童在判断积木大小时,会用手逐块地摸边缘,或把积木叠在一起比较。A.2-3 B.3-4 C.4-5 D.5-6

考题 一名幼儿把其他小朋友刚堆好的积木推到了, 你怎么办?

考题 中班小朋友贝贝在搭积木的时候独自搭,不愿与人一起搭,你怎么办?

考题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1:一天,三岁的萨米走进幼儿园的积木区小组。“那是我们的指挥塔”,他指着一个书架的角落对万斯和琳内特说:“开始倒数”,萨米发出命令。他用一个小的木制积木假装对讲机,并对着它讲“5,6,2,4,1,发射!”琳内特让一个洋娃娃按一个假装的按钮,然后火箭就发射了。材料2:走进幼儿园,孩子们在玩耍着: ①小明注视着另一些儿童玩玩具车、搭积木;②东东、壮壮、璐璐坐在一起,各自玩自己的玩具车、拼图; ③陈陈、安安各自玩积木,有时他们交换积木; ④琪琪、淘淘、超超一起玩拼图,他们轮流拼图片。(1)按照皮亚杰的观点,材料1中萨米参与的游戏类型是什么?(2)阐述皮亚杰关于儿童游戏发展阶段的看法。(3)根据帕顿的观点,材料2中的各组儿童参与的游戏类型是什么?(4)阐述帕顿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观点。

考题 小明在积木角以积木搭建高速公路,小英则在一旁利用积木玩办家家酒游戏。根据帕顿的社会性游戏分类,小明和小英的游戏行为属于()。A.独立游戏 B.规则游戏 C.平行游戏 D.合作游戏

考题 感知与运动的发展特征表明:13-18个月的婴幼儿能()A、用积木、大积塑拼搭或插成物体B、在照片中辨认出家庭主要成员C、用5-6块积木垒高D、白天开始主动表示便意E、用2-3块积木垒高

考题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阳台上站岗的时候很无聊,于是想到了()办法来玩。A、玩积木B、打牌C、“打电话”

考题 能够运用积木、拼图、乐高来进行搭建积木、玩拼图、插乐高等游戏的年龄段是()A、1~2岁B、3岁C、2~3岁D、4~5岁

考题 积木活动区的创设是组织幼儿开展积木游戏活动的前提条件,下列关于积木区的规划说法错误的是()。A、积木建构需要较大的空间B、积木区应该临近大门C、积木区可以安排在和角色游戏相邻的地方D、可在积木区铺设地毯以降低声音E、为方便幼儿寻找,不同类型的积木应放置在一起

考题 在积木区,小刚正在搭公共汽车,明明想要小刚使用的大块方形的积木,于是就说:“这个大块积木借我玩一会行吗?”“不行!”明明说:“老师说了,好孩子应该要分享,你就借我玩一会儿,就一小会。”这时明明的学习方式主要是()。A、观察学习B、模仿学习C、交往学习D、继时学习

考题 学前儿童积木游戏发展的七个阶段是:光拿着玩,不会搭——能用几块积木,堆叠成简单物体——能进行排列,把积木平铺或堆高——能架空搭出门——能使建筑物四周包围,有一定空间——能搭较复杂的物体或建筑物,但形象不逼真——能按特定的建筑物或物体进行堆搭,形象逼真,能对称或装饰。()

考题 拼图、数字积木、分类图卡等材料应投放在()A、益智区B、木工区C、科学区D、积木区

考题 搭积木、插积塑、捏橡皮泥、折纸、小制作等游戏是()。

考题 搭积木的时候,老师嫌弃一个小朋友搭积木太慢了,老拖后腿,你怎么看?

考题 问答题情景描述:4岁的东东和3岁的小雨正在玩积木,突然小雨把东东的积木抢了一块,两个小朋友打起架来。小雨对东东说:“看看你,比我大却没我高,还想拿回你的积木?”瘦瘦的东东问阿姨,为什么小雨年龄小却比我高?  请根据上述情景描述回答以下问题。  1.两个孩子比较是否可以证明东东矮小?  2.需要通过什么手段证实东东是否矮小?  3.如果4岁的东东确实矮小,那么原因可能有哪些?

考题 单选题能够运用积木、拼图、乐高来进行搭建积木、玩拼图、插乐高等游戏的年龄段是()A 1~2岁B 3岁C 2~3岁D 4~5岁

考题 单选题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阳台上站岗的时候很无聊,于是想到了()办法来玩。A 玩积木B 打牌C “打电话”

考题 问答题中班的三个幼儿悦悦、琪琪和星星在玩结构游戏时,自主结成合作小组,悦悦为组长。通过商量,三人决定搭建游乐场中的旋转木马。具体分工为:悦悦搭旋转木马,星星负责拿积木,琪琪负责搭夜间照明的灯。悦悦:星星你去拿绿色和黄色的百变积木,等会我们要用的。星星将积木拿来后就开始无事可做。琪琪不一会儿就把灯搭好了,东张西望了一会儿,就开始用蓝色百变积木搭另外一样东西。教师走过来,问:琪琪在搭什么呀?悦悦:她说她要搭机器人,但这不是我让她搭的。教师:琪琪,你搭的机器人是放在哪里的?有什么作用呢?琪琪低头不语。问题:请你运用幼儿游戏活动的相关理论,对上述材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考题 单选题在积木区,小刚正在搭公共汽车,明明想要小刚使用的大块方形的积木,于是就说:“这个大块积木借我玩一会行吗?”“不行!”明明说:“老师说了,好孩子应该要分享,你就借我玩一会儿,就一小会。”这时明明的学习方式主要是()。A 观察学习B 模仿学习C 交往学习D 继时学习

考题 单选题小明在积木角以积木搭建高速公路,小英则在一旁利用积木玩办家家酒游戏,根据帕顿的社会性游戏分类,小明和小英的游戏行为属于()。A 独立游戏B 规则游戏C 平行游戏D 合作游戏

考题 问答题材料:在搭建区,两个小朋友把插塑积木搭成一个宽长条,正无聊地玩着,过了一会儿,他们把积木放在另一块积木上,搭成了一条斜坡路,并拿着一辆无轮车在玩滑行(他们附近只有这辆车)。过了一段时间,赵老师发现他们已有滑行的意识,且正在探索,就静静走过去,拿了一个圆形的积木放在上面,圆形积木滚了下来,他们一见,开口笑了,便也找来类似的圆形物放在积木上面玩了起来。赵老师站在旁边静静地待着没做什么解释。他们玩得非常开心,吸引了旁边的幼儿参与,他们有的拿车子,有的拿轮子,有的拿圆柱形积木,有的拿花片,有的拿方积木……这时拿方积木的泽泽叫了起来:“老师,它是滑下来的。”“对,请你们仔细观察谁是滚下来的,谁是滑下来的。”赵老师又请小朋友搭了一条积木车道,让幼儿站在桌子两边,赵老师手里拿着一个方形积木和一个方形积木同时放在两条积木车道上,幼儿都说:“圆形的滚下来,方形的滑下来。”“观察得真仔细,请你们再去试试别的吧!”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赵老师的教育行为。(14分)

考题 单选题桌面上一边摆了三块积木,另一边摆了四块积木,教师问:“一共有几块积木?”。从幼儿的下列表现来看,数学能力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 把前三块积木和后四块积木放在一起,然后一个一个点数B 看了一眼三块积木,说出“3”,暂停一下,接着数“4,5,6,7”C 左手伸出三根手指,右手伸出四根手指,暂停一下,说出7块D 幼儿先看了3块积木,后看了4块积木,暂停一下,说出7块

考题 多选题感知与运动的发展特征表明:13-18个月的婴幼儿能()A用积木、大积塑拼搭或插成物体B在照片中辨认出家庭主要成员C用5-6块积木垒高D白天开始主动表示便意E用2-3块积木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