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的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

A.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
B.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
C.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
D.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3.2.3条规定,地震影响的特征周期应根据建筑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根据条文说明第3.2节可知,2010版规范将89版规范的设计近震、远震改称设计地震分组。而近震、远震与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区域有关。
更多 “ 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的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A.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 B.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 C.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 D.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其抗震重要性,某建筑为乙类建筑,设防烈度7度。下列何项抗震设计标准正确:()。 A.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计算地震作用B.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C.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计算地震作用,抗震措施提高一度要求D.按本地区的设防烈度提高一度计算地,抗震作用并采取抗震措施

考题 下列关于地震震级及抗震设防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B.一次地震有多个地震烈度 C.现行抗震设计规范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为5、 6、7、8度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D.我国抗震设防的三个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考题 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  ) 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 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 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 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考题 某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除规范另有规定外,对建筑物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时,宜符合下列哪项要求?(  )A、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B、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15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C、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D、按抗震设防烈度7度(0、30g)时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要求

考题 下列关于建筑抗震设计叙述中,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 A、设计地震分组的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分别对应抗震设防的三个地震水准 B、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的地区所对应的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为0、10g C、设计特征周期可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查取 D、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考题 抗震设计时,除了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外,还需要考虑设计地震分组。下列哪些因素的影响已经包含在设计地震分组之中? (A)震源机制 (B)震级大小 (C)震中距远近 (D)建筑场地类别

考题 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A)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 (B)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 (C)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度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 (D)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考题 在结构抗震设计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抗震规范》将建筑分为4个抗震设防类别B、抗震设计基本原则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C、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对各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D、我国《抗震规范》采用两阶段设计法

考题 建设工程应当按照()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A、抗震设防要求B、抗震设计规范C、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D、地震动参数

考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涉及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考题 下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A、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B、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C、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D、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考题 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下列哪个选项无关?()A、抗震设防水准B、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C、覆盖层厚度D、等效剪切波速

考题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考题 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的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称为()。A、抗震设防烈度B、抗震设防标准C、地震作用D、设计地震动参数

考题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可取下列()烈度。()A、《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对应的地震烈度C、采用建设单位指定的烈度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采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

考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有关抗震设防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多遇地震烈度对应于地震发生概率统计分析的"众值烈度"B、取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烈度为"抗震设防烈度"C、罕遇地震烈度比基本烈度普遍高一度半D、处于抗震设防地区的所有新建建筑工程均须进行抗震设计

考题 单选题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确定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与下列哪个选项无关?()A 抗震设防水准B 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C 覆盖层厚度D 等效剪切波速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是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  )[2011年真题]A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B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C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D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规定,在下列对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阐述中,()是描述乙类建筑的。()A 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仍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B 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C 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D 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考题 单选题由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及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确定的衡量抗震设防要求高低的尺度称为()。A 抗震设防烈度B 抗震设防标准C 地震作用D 设计地震动参数

考题 填空题抗震设防烈度一般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考题 单选题关于对设计地震分组的下列的一些解释,其中何项较为符合规范编制中的抗震设防决策?(  )[2010年真题]A 是按实际地震的震级大小分为三组B 是按场地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分为三组C 是按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和加速衰减影响的区域分为三组D 是按震源机制和结构自振周期分为三组

考题 多选题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的是()。A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B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C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考题 多选题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一般可取下列()烈度。()A《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B《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对应的地震烈度C采用建设单位指定的烈度D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采用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有关抗震设防的基本思路和原则?()A 抗震设防是以现有的科学水平和经济条件为前提的B 以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三个水准目标为抗震设防目标C 以承载力验算作为第一阶段设计,和以弹塑性变形验算作为第二阶段设计来实现设防目标D 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涉及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所示的场地条件是确定建筑设计特征周期的依据()A 设计地震分组和抗震设防烈度B 场地类别和建筑场地阻尼比C 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D 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

考题 单选题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也可采用批准的()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A 震中距B 抗震设防烈度C 震级D 震源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