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地震区的高层设计中,下述对建筑平面、立面布置的要求,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B.楼层不宜错层
C.楼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50%
D.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参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4.3条。该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为侧向不均匀。
更多 “在地震区的高层设计中,下述对建筑平面、立面布置的要求,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建筑的平、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 B.楼层不宜错层 C.楼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50% D.平面长度不宜过长,突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相关考题
考题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结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当某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不小于上层刚度的()和其上相邻连续3层平均刚度的()。 A.60%;70%B.60%;80%C.70%;70%D.70%;80%

考题 剪力墙的布置原则除了要遵循“均匀对称,分散对称”,纵、横剪力墙宜组成L形、T形和[形等型式,应布置3片以上剪力墙,各片剪力墙的刚度宜均匀,单片剪力墙底部承担的水平剪力不宜超过结构底部总水平剪力的40%外,还应()。 A.抗震设计时,剪力墙布置宜使结构各主轴方向的侧向刚度接近B.对称布置,或使结构平面上刚度均匀,减小在侧向力作用下结构的扭转效应C.剪力墙宜均匀布置在建筑物的周边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及恒载较大的部位D.平面形状凹凸较大时,宜在凸出部分的端部附近布置剪力墙

考题 下列哪一项符合规则结构的相应要求?() A.房屋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宽度不大于其长度,且大于该方向总长的30%B.房屋立面局部收进的尺寸不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25%C.楼层刚度不小于其相邻下层刚度的70%D.在房屋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基本均匀对称的情况下,房屋平面内质量的分布可不均匀对称

考题 抗震设计高层建筑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下列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竖向布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楼层刚度大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80%,且连续三层总的刚度降低不超过60%。B.相邻楼层质量之比不超过 1.5(屋顶层除外)。C.楼层抗侧力构件的总受剪承载力大于其相邻上层的80%。D.框架一支撑结构中,支撑(或剪力墙板)宜竖向连续布置,除底部楼层和外伸刚壁所在楼层外,支撑的形式和布置在竖向宜一致。

考题 关于多高层钢结构抗震设计中,平面布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并使结构各层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接近或重合,同时各层刚心与质心接近在同一竖直线上。B.建筑的开间、进深宜统一,其常用平面的尺寸关系应符合有关要求。当钢框筒结构采用矩形平面时,其长宽比不应大于 1.5:1;不能满足此项要求时,宜采用多束筒结构。C.高层建筑钢结构宜设置防震缝,并满足防震缝的要求。D.宜避免结构平面不规则布置。

考题 下列关于建筑设计的相关论述,( )不正确。A.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B.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C.为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突变,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D.对不规则结构,除按规定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外,对薄弱部位还应采取有效盼抗震构造措施

考题 根据《健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下列建筑中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的是( )。A.有较大的楼层错层 B.某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75% C.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换 D.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考题 对建筑和结构设计而言,下列为提高其抗震能力的描述中,( )是正确的。Ⅰ.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Ⅱ,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Ⅲ.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Ⅳ.结构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A.Ⅰ、Ⅱ、Ⅲ、Ⅳ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Ⅰ、Ⅱ、Ⅳ

考题 超高层建筑平面布置宜( )。A.简单,长宽比一般大于6:l B.简单、规则、对称 C.对称,局部伸出部分大于宽度的1/3 D.在主导风方向加强刚度

考题 下列符合规则结构的相应要求的是( )。A.房屋的平面局部突出部分的宽度不大于其长度,且不大于该方向总长的30% B.房屋立面局部收进部分不大于该方向总尺寸的25% C.楼层刚度不小于其相邻上层刚度的50% D.在房屋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基本均匀对称的情况下,房屋平面内质量的分布可不均匀对称

考题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下列建筑哪一个是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 )A.有较大的楼层错层 B.某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5% C.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 D.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考题 抗震设计的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下列中哪一项不符合规范要求?( )A.平面宜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B.平面长度1不宜过长,突出部分的长度2不宜过大 C.不宜采用细腰形平面图形 D.当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时,其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

考题 下列关于建筑设计的相关论述,哪项不正确?( )A.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并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 B.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 C.为避免抗侧力结构的侧向刚度及承载力突变,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可自上而下逐渐减小 D.对不规则结构,除按规定进行水平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外,对薄弱部位还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考题 抗震设计的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平面布置,下列哪一项不符合规范要求? ( )A.平面简单、规则、对称,减少偏心 B.平面长度L不宜过长,突出部分的长度Z不宜过大 C.不宜采用细腰形平面图形 D.当采用角部重叠的平面图形时,其适用的高度宜适度降低

考题 对建筑和结构设计而言,以下哪些描述是正确的?Ⅰ.建筑及其抗侧力结构的平面布置宜规则、对称Ⅱ.建筑的立面和竖向剖面宜规则Ⅲ.结构的侧向刚度宜均匀变化Ⅳ.结构竖向抗侧力构件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宜自下而上逐渐减小( )A.Ⅰ、Ⅱ、Ⅲ、Ⅳ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Ⅰ、Ⅱ、Ⅳ

考题 下列关于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建筑平面宜简单规则 B.不宜设置防震缝 C.选用风压较小的平面形状,可不考虑邻近高层建筑对其风压的影响 D.应使结构各层的抗侧力刚度中心与水平作用合力中心接近重合,同时各层接近在同一竖直线上

考题 下列关于抗震设计时混凝土高层建筑多塔楼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上部塔楼的综合质心与底盘结构质心的距离不宜大于底盘相应边长的30% B.各塔楼的层数、平面和刚度宜接近,塔楼对底盘宜对称布置 C.高宽比不应按各塔楼在裙房以上的高度和宽度计算 D.转换层宜设置在底盘屋面的上层塔楼内

考题 下列建筑物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的是()。A、有较大的楼层错层B、某曾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75%C、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D、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考题 在地震区的高层设计中,下述对建筑平面、里面布置的要求,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建筑地平面、里面布置宜规则、对称B、楼层不宜错层C、楼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补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50%D、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凸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考题 高层建筑结构计算中,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下列符合规定的是()。A、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B、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C、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1.5倍;D、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结构楼层侧向刚度的2倍;

考题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结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当某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不小于上层刚度的()和其上相邻连续3层平均刚度的()。A、60%;70%B、60%;80%C、70%;70%D、70%;80%

考题 单选题下列建筑物属于结构竖向不规则的是()。A 有较大的楼层错层B 某曾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75%C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D 某层的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考题 判断题有抗震设防的高层建筑,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有变化时,下层刚度应不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70%,连续三层刚度逐层降低后,不小于降低前刚度的50%。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在地震区的高层设计中,下述对建筑平面、里面布置的要求,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 建筑地平面、里面布置宜规则、对称B 楼层不宜错层C 楼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补小于相邻的上层刚度的50%D 平面长度不宜过长,凸出部分长度宜减小

考题 单选题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物,结构竖向布置要做到刚度均匀而连续,当某层刚度小于上层时,应不小于上层刚度的()和其上相邻连续3层平均刚度的()。A 60%;70%B 60%;80%C 70%;70%D 70%;80%

考题 单选题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结构,沿竖向结构的侧向刚度有变化时,下列()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的规定。A 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50%,连续若干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30%B 下层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70%,并且不宜小于其上相邻三层平均刚度的80%C 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30%,连续三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30%D 下层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70%,连续三层刚度降低,不小于降低前的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