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某城市建设一座5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 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在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 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问题】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问答题某城市建设一座5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 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在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按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 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问题】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相关考题
考题 深基坑工程监测应从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基坑土方回填完毕为止。判断对错

考题 基坑工程监测应从基坑开挖施工中开始,直至基坑土方回填完毕为止。()

考题 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的规定,关于建筑基坑监测报警值的设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按基坑开挖影响范围内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要求确定 B. 涉及燃气管线的,按压力管线变形要求或燃气主管部门要求确定 C. 由基坑支护设计单位在基坑设计文件中给定 D. 由基坑监测单位确定

考题 对于基坑监测的说法,哪项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的要求?(  )A、混凝土支撑的监测截面宜选择在两支点间中部位 B、围护墙的水平位移监测点宜布置在角点处 C、立柱的内力监测点宜设在坑底以上各层立柱上部的1/3部位 D、坑外水位监测点应沿基坑、被保护对象的周边布置

考题 某市政基坑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平面尺寸为22m×200m,基坑挖深为10m,地下水位于地面下5m。采用地下连续墙围护,设三道钢支撑。基坑周围存在大量地下管线等建(构)筑物。为保证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安全,监测单位编制了监测方案,监测项目包括地下墙水平位移、周围建筑物变形、地下水位、土体分层竖向位移等。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根据监测方案对基坑进行了监测,在施工过程中每日向建设单位提交当日报表。 【问题】 1.上述监测项目可分别采用什么方法监测? 2.监测成果除当日报表外还包括哪些? 3.监测报警值应由哪个单位确定?有哪两项控制指标? 4.监测报告内容除了标明工程名称、监测单位、起止日期、报告编号外,还应履行哪些手续?

考题 基坑施工过程中,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包括()。A、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 B、基坑出现流沙或管涌 C、支护结构的支撑出现压屈 D、周边管线由于变形而泄漏 E、基坑支护结构由于开挖变形增大

考题 某城市建设一座5 0层的综合大楼,距离1号运营地铁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为40m,需对开挖基坑、综合大楼及相邻的地铁隧道进行变形监测,变形监测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2008)中变形监测Ⅱ等精度要求实施。 开挖基坑监测:基坑上边缘尺寸为100m*80m,开挖深度为25m,在基坑周边布设了四个工作基点A、B、C、D,变形监测点布设在基坑壁的顶部、中部和底部;监测内容包括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基坑回填等;基坑开挖初期监测频率为1次/周,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相应增加监测频率;监测从基坑开挖开始至基坑回填结束。监测到第1 2期时,发现由工作基点A测量的所有监测点整体向上位移,而由工作基点B、C、D测量的监测点整体下沉或不变。综合大楼监测:大楼的监测点布设顶部、中部和基础上,沿主墙角和立柱布设;监测内容包括基础沉降、基础倾斜和大楼倾斜等;监测频率为1次/周;监测从基础施工开始至大楼竣工后1年。 地铁隧道监测:监测范围为综合大楼相邻的2 00m区段;监测内容包括隧道拱顶下沉、衬砌结构收敛变形及侧墙位移等;变形监测点接断面布设,断面间距为5m,每个断面上布设5个监测点,每个点上安装圆棱镜,采用2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自动测量;监测频率为2次/天;隧道监测从基坑开挖前一个月至大楼竣工后1年。 监测数据采用SQL数据库进行管理,数据库表单包括周期表单。工程表单、原始数据表单、测量仪器表单、坐标与高程表单等。监测成果包含监测点坐标数据、变形过程线及成果分析等。 【问题】 1.该段地铁隧道变形监测中,总共需布设多少个断面监测点?对两台高精度自动全站仪的安置位置有什么要求? 2.利用数据库生成监测点的变形过程线时,需要调用到哪些表单?并说明理由。 3.从测量角度判断有工作基点A测量的基坑监测点向上位移的原因,并提出验证方法。

考题 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 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已有资料: (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 (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 (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 9 8 5国家高程基准); (4)其他相关资料。 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 (1)0.5秒级全站仪1台套; (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 (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 (4)DS0.5型水准仪1台套; (5)50m钢卷尺1个。 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 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 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得沉降监测等。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 【问题】 1.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设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 2.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 3.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

考题 为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进行基坑支护监测,下面属于基坑监测内容的是(  )等。A.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B.地表裂缝 C.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 D.地下水位 E.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监测项目的内容有:基坑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地表裂缝、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等。监测项目的选择应考虑基坑的安全等级、支护结构变形控制要求、地质和支护结构的特点。监测方案可根据设计要求、护壁稳定性、周边环境和施工进程等因素确定。

考题 为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进行基坑支护监测,下面属于基坑监测内容的是()等。A.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 B.地表裂缝 C.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 D.地下水位 E.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

考题 深基坑工程监测应从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基坑土方开挖完毕为止。

考题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开挖深度大于等于()的基坑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A、5mB、6mC、7mD、8m

考题 基坑开挖变形监测项目主要包括()。A、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B、坑边地面沉降C、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D、基坑外地下水位升降

考题 下列基坑工程应实施监测的有()。A、开挖深度4m的基坑工程B、开挖深度5m的基坑工程C、开挖深度6m的基坑工程D、现场地质情况复杂的基坑工程E、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

考题 深基坑工程监测应从基坑开挖前的准备工作开始,直至基坑土方回填完毕为止。

考题 挖深度大于等于5m或开挖深度小于5m,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监测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

考题 基坑开挖与支护设计应包括的内容为()。Ⅰ.支护体系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和选型Ⅱ.支护结构的强度,变形和稳定性验算Ⅲ.基坑内外土体的稳定性验算Ⅳ.基坑降水或止水帷幕设计及维护墙的抗渗设计Ⅴ.基坑开挖与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的在坑内外土体的变形及其对基础桩,邻近建筑物和周边环境的影响Ⅵ.基坑开挖施工方法的可行性及基坑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要求()A、Ⅰ、Ⅱ、Ⅲ、ⅣB、Ⅰ、Ⅱ、Ⅲ、Ⅳ、ⅤC、Ⅰ、Ⅱ、Ⅲ、Ⅳ、ⅥD、Ⅰ、Ⅱ、Ⅲ、Ⅳ、Ⅴ、Ⅵ

考题 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要求()。A、基坑向下开挖期间,监测不应少于每天两次B、当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前次监测的位移速率时,则应进行定期监测C、基坑向下开挖期间,监测不应少于每天一次D、当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前次监测的位移速率时,则应进行连续监测

考题 个基坑的开挖深度为12m,在进行基坑监测时,该基坑按照几级工程等级进行监测()A、特级B、一级C、二级D、三级

考题 多选题为防止支护结构发生坍塌进行基坑支护监测,下面属于基坑监测内容的是( )等,A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B地表裂缝C基坑顶部建(构)筑物变形D地下水位E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

考题 多选题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的监测频次应符合下列要求()。A基坑向下开挖期间,监测不应少于每天两次B当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前次监测的位移速率时,则应进行定期监测C基坑向下开挖期间,监测不应少于每天一次D当位移速率大于或等于前次监测的位移速率时,则应进行连续监测

考题 单选题个基坑的开挖深度为12m,在进行基坑监测时,该基坑按照几级工程等级进行监测()A 特级B 一级C 二级D 三级

考题 问答题按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10),基坑工程现场监测的对象包括哪些内容?

考题 判断题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开挖深度大于等于5米或开挖深度小于5米但现场地质情况和周围环境较复杂的基坑工程以及其他需要加泥的基坑工程应实施基坑工程监测。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试题:围护墙或基坑边坡顶部的水平和竖向位移监测点不宜为共用点。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基坑开挖变形监测项目主要包括()。A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B坑边地面沉降C支护结构深部水平位移D基坑外地下水位升降

考题 问答题某测绘单位承担大厦建设过程中的变形监测任务。该大厦位于城市的中部,设计楼层80层(含地下4层),楼高约360m,总建筑面积约250000m2,为钢结构地标性建筑物。已有资料:(1)建筑物总平面图、施工设计图及相关说明文档;(2)施工首级GPS控制网资料(城市独立坐标系);(3)周边地区一、二等水准点资料(1985国家高程基准);(4)其他相关资料。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1)0.5秒级全站仪l台套;(2)双频GPS接收机5台套;(3)精度为1/10万的激光垂准仪1台套;(4)DS 0.5型水准仪l台套;(5)50m钢卷尺1个。测绘单位按规范要求在建筑物基坑周边外埋设了2个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和4个水平位移监测工作基点。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为钢管标;水平位移监测基点为带有强制对中装置的观测墩,其中2个建于周边10层楼的楼顶,2个建于地面上。变形监测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边坡顶部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基坑回弹测量、基础沉降监测及主体工程倾斜测量、基坑周边50m范围内建筑物的沉降监测等。变形监测要求提交符合规范要求的以图和表形式表达的成果。【问题】1.为测定垂直位移监测工作基点的高程,应布设垂直位移监测基准点,简述垂直基准点布的位置和数量要求,以及垂直位移监测的等级要求。2.在投入的主要测量设备中,选择一种最适合用于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工作的稳定性的设备,并说明观测时的注意事项。3.简述变形监测成果中图和表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