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氨水,下列错误的是()

A.先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氨水后沉淀消失

B.生成的沉淀为AgCl,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重新电离成Ag+和Cl-

C.先生成沉淀AgCl,加入氨水后生成了可溶性的配合物[Ag(NH3)2]Cl

D.若向AgNO3溶液中直接滴加氨水,产生的现象也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


参考答案和解析
生成的沉淀为AgCl,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重新电离成Ag+和Cl-
更多 “向盛有少量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再加入氨水,下列错误的是()A.先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足量氨水后沉淀消失B.生成的沉淀为AgCl,它不溶于水,但溶于氨水,重新电离成Ag+和Cl-C.先生成沉淀AgCl,加入氨水后生成了可溶性的配合物[Ag(NH3)2]ClD.若向AgNO3溶液中直接滴加氨水,产生的现象也是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消失”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实 验 结 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含有B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D将少量某物质的溶液滴加到新制的银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考题 将铜片插入盛有0.5mol•L-1的CuSO4溶液的烧杯中,银片插入盛有0.5mol•L-1的AgNO3溶液的烧杯中。 (1)写出该原电池的符号; (2)写出电极反应式和原电池的电池反应; (3)求该电池的电动势; (4)若加氨水于CuSO4溶液中,电池电动势如何变化?若加氨水于AgNO3溶液中,电池电动势又如何变化?(定性回答)

考题 (8分)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盐类物质,在化学工业中用途极广。工业上通常用氨碱法来生产。小红同学为探究纯碱的化学性质进行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请你帮助她将下列实验报告填写完整。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猜想一:Na2CO3溶液显碱性 取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显碱性猜想二:能与酸反应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然后滴加稀盐酸 有大量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猜想三:能与Ca(OH)2反应 向盛有少量Na2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澄清石灰水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猜想四:能与BaCl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l反应的基本类型为[交流与反思] 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是否与猜想二相同? (填“是”或“否”)

考题 为使AgCl沉淀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下列中的哪种溶液? A.HCl溶液 B.AgNO3溶液 C.NaCl溶液 D.浓氨水

考题 在盛有淀粉碘化钾(已酸化)的试管中,滴加少量的次氯酸钠溶液,会立即看到溶液变蓝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__的缘故,相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考题 下面是银镜反应实验的改进方案。 (1)实验用品:试管、2%的AgNO3溶液、2%的稀氨水、乙醛、玻璃棒、玻璃杯、酒精灯、铁架台和石棉网? (2)实验步骤及现象? ①首先在一支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AgN0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如图一所示)。 ②再另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在试管里同样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向试管内插入一根玻璃棒,再把插有玻璃棒的试管一起放在热水浴中温热(如图二所示)。 根据以上实验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当试管在热水浴中温热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在图一实验中,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在图二实验中,除了在试管内壁产生了银镜外.在玻璃棒外壁也产生了银镜。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化学反应原理是什么? (2)与教材上的实验相比,该实验设计的优点有哪些?

考题 某初中化学教师在一次测验中设计了下列试题.并对部分学生的解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试题】实验室现有3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NaN03、NaCl、Na2C03的溶液,请设计实验方案,将它们一一鉴别。 【考试结果】有30%N学生提交了下面的方案:分别取三种溶液样品少量,放入三支试管中,向三支试管各滴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的溶液是Na2C03溶液,再向无明显现象的两支试管里分别滴AgN0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NaCl溶液,无明显现象的原溶液是NaN03溶液。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 (1)请设计出本实验正确的鉴别方案。 (2)试对上述学生答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 (3)写出本实验中涉及的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考题 下列实验所残留的物质可以用稀盐酸除掉的是()①氢气还原氧化铜后残留在试管上的红色物质;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后附在试管壁上的白色物质;③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红裼色物质④稀硫酸溶液滴入盛有硝酸钡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白色物质⑤碳酸钠溶液滴入盛有氯化钡溶液的试管上附着的白色物质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

考题 为使AgCl沉淀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加入下列中的哪种溶液?()A、HCl溶液B、AgNO3溶液C、NaCl溶液D、浓氨水

考题 在已经产生了AgCl沉淀的溶液中,能使沉淀溶解的方法是()。A、加入HCl溶液B、加入AGNO3溶液C、加入浓氨水D、加入NaCI溶液

考题 有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白色固体,其焰色反应应为黄色,取少量于试管中,用水溶解,加入盐酸有气泡生成,逸出的气体有臭鸡蛋味,然后加入过量的盐酸,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试问混合物的组成为什么?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考题 能使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并且所得溶液呈酸性的是()。A、将水加热到100摄氏度B、向水中滴加少量稀硫酸C、向水中滴加少量碳酸氢钠D、向水中加入少量明矾晶体

考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溶液的是()。A、牛奶B、氨水C、水中含有少量泥沙

考题 硫酸生产过程中,尾气含有少量的SO2,一般采用()的方法进行脱除。A、NaOH水溶液吸收B、NaCl水溶液吸收C、氨水吸收D、清水吸收

考题 下列操作中,不能得到白色沉淀的是()。A、将少量氨水滴入硫酸铝溶液中,搅拌B、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硫酸铝溶液中,搅拌C、将少量硫酸铝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D、将少量硫酸铝溶液滴入氨水中,搅拌

考题 下列选项的括号内是除去杂质所用的试剂,其中错误的是()A、苯中有少量杂质苯酚(NaOH溶液)B、乙醇中混有少量水(生石灰)C、乙酸乙酯中混有少量乙酸(NaOH溶液)D、肥皂液中混有少量甘油(Nacl)E、以上所用试剂没有错误的

考题 化合物A是白色固体,加热能升华,微溶于水。A的溶液能起下列反应 ⑴加入NaOH于A的溶液中,产生黄色沉淀B,B不溶于碱,可溶于HNO3; ⑵通H2S于A的溶液中,产生黑色沉淀C,C不溶于浓HNO3,但溶于Na2S溶液,得溶液D; ⑶加AgNO3于A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E,E不溶于HNO3中,但可溶于氨水中而得到溶液F; ⑷在A的溶液中,滴加Sn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G,继续滴加SnCl2,最后得黑色沉淀H。 试确定A,B,C,D,E,F,G,H各为何物?

考题 在无色溶液A中加入NaOH产生褐色沉淀B,若加入NaH2PO4产生黄色沉淀C.将B过滤,部分滤液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浓H2SO4,再加入适量FeSo4溶液产生棕色环D,将B溶于HNO3,再滴加NaCl溶液过程中先产生白色沉淀E,而后E沉淀消失变成无色溶液F,将E放入Na2S2O3溶液中则E溶解为无色溶液G.判断A,B,C,D,E,F,G各为何物

考题 在AgNO3溶液中滴加少量KBr溶液制成AgBr溶胶,对其聚沉值最大的电解质是()A、KClB、Al2(SO4)3C、MgSO4D、Na3PO4

考题 在钠溶液中,直接滴加5%AgNO3溶液有沉淀时,能否断定未知样品中含卤素?你是怎样试验确证钠溶液中含溴和碘的?

考题 在盛有无色溶液A的试管中,加数滴NaCl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几滴氨水,摇动后沉淀消失,再加入几滴KBr溶液后,又有谈黄色沉淀产生,再加入Na2S2O3溶液后,沉淀又消失,推断A为(),其有关离子反应式(),(),(),()。

考题 为检验某卤代烃中的卤元素,进行如下操作,正确的顺序是()。 ①加热 ②加入AgNO3溶液 ③取少量该卤代烃 ④加入足量稀硝酸酸化 ⑤加入NaOH溶液 ⑥冷却A、③②①⑥④⑤B、③⑤①⑥②④C、③①⑤⑥②④D、③⑤①⑥④②

考题 问答题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获得二氧化碳,有哪些可利用的途径(至少举出三种,类型尽可能不同)?

考题 问答题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结合案例,谈谈为什么说“在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它学的优势是一个整体的优势”。

考题 问答题根据下面的教学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化学学习任务】认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化学教学活动1】教师讲授,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变红。 【化学教学活动2】教师演示,“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3】学生进行“向盛有紫色石蕊溶液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化学教学活动4】学生进行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1】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实验2】取少量固体石蕊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水,充分振荡,待溶解后,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 分析该教学片断中,教师采取的教学行为的异同。

考题 单选题在已经产生了AgCl沉淀的溶液中,能使沉淀溶解的方法是()。A 加入HCl溶液B 加入AgNO3溶液C 加入浓氨水D 加入NaCl溶液

考题 填空题4种正盐A、B、C、D,它们由Na+、Ca2+、Al3+、NH4+、Cl-、SO32-、SO42-和CO32-8种离子组成,鉴别步骤及实验现象如下:  (1)取少量A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水,A不溶解.  (2)取少量B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水,B全部溶解,其水溶液呈酸性.  (3)取少量C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盐酸并加热,反应产生的气体使品红溶液褪色.  (4)取少量D放入试管中,然后加入适量稀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沉淀全部溶解.另取少量D放入盛有BaCl2溶液的试管中,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HNO3,沉淀不溶解.  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判断A为____,B为____,C为____,D为____.

考题 单选题在已经产生了AgCl沉淀的溶液中,能使沉淀溶解的方法是()。A 加入HCl溶液B 加入AGNO3溶液C 加入浓氨水D 加入NaCI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