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公司年终联欢,准备了52张编号分别为1至52的奖券用于抽奖。如果编号是2、3的倍数的奖券可分别兑换2份、3份奖品,编号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奖券只可兑换3份奖品,其他编号的奖券只可兑换1份奖品,则所有奖券可兑换的奖品总数是:

A.99份
B.100份
C.102份
D.104份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用公式法解题。
第二步,1至52中,是2的倍数的有52÷2=26(份),是3的倍数有52÷3=17……1,即17份,是6(2和3的最小公倍数)的倍数的有52÷6=8……4,即8份。
第三步,3的倍数(不包含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17-8)×3=27(份);2的倍数(不包含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26-8)×2=36(份);6的倍数的奖券可获得的奖品为8×3=24(份);其余的可获得的奖品数为52-9-18-8=17(份),则总可以获得的奖品数为27+36+24+17=104(份)。
因此,选择D选项。
更多 “某公司年终联欢,准备了52张编号分别为1至52的奖券用于抽奖。如果编号是2、3的倍数的奖券可分别兑换2份、3份奖品,编号同时是2和3的倍数的奖券只可兑换3份奖品,其他编号的奖券只可兑换1份奖品,则所有奖券可兑换的奖品总数是:A.99份 B.100份 C.102份 D.104份” 相关考题
考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 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非确定型决策D、以上三种都不是

考题 下列哪些属于欺骗性的有奖销售行为?()A.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B.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C.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者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D.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的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考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 A、确定型决策B、风险型决策C、非确定型决策D、以上三种都不是

考题 被告人孙某,男,32岁,中国农业银行某县支行某镇营业所储蓄员。某县农业银行举办“888”有奖储蓄,公开发行奖券,每张奖券面额为5元,定期1年,发行一组20万户,总金额100万元,共设四类奖2221个,其中特等奖1个,奖金1万元。1月12日,被告人孙某在该县银行存款并代表营业所领取2万元奖券,回来后将奖券分推给本所职工销售,自己负责发行2000元的奖券。3月12日,该县银行存款股副股长李某某,带着该县西南山区未售完的1.5万元奖券到营业所,要求孙某再承担1.5万元奖券的发行任务,并告诉孙某,奖券必须在3月15日抽奖前发放完。3月14日,孙某已售出11200元奖券,尚有5800元奖券未售出。3月15日上午8时,孙某到镇供销社推销了5000元奖券,他在办理财经手续时,让出纳员将转账支票日期写为3月14日。当时孙某没有把奖券交给供销社。上午9时许,孙某骑车去县城看到摇奖结果,遂赶回镇里。孙某将含有特等奖的800元奖券留下,将另外5000元奖券送给镇供销社。4月3日,孙某找到其好友刘某某到县银行兑现奖金l万元,占为己有。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孙某获得的l万元奖金属于谁所有?为什么?(2)孙某的行为应该如何定性?为什么?(3)有奖销售、有奖储蓄活动中的贪污行为的罪与非罪的界限如何确定?(4)假设孙某在3月14日把5800元奖券都售给了镇供销社,而发生了案中的最后情形,那么,对张某的行为又该如何定性?(5)若孙某与另一职员王某一起推销奖券,而王某因病未能一同前往,则对王某该定什么罪?为什么?

考题 甲委托乙购买索尼相机,乙去购买时,正值索尼相机举行有奖销售,乙买了相机后按规定得了4张抽奖券,但未把这4张抽奖券交给甲,后有一张奖券中奖,该奖品( )。A.归甲所有B.归甲所有,但应当适当奖励乙C.归乙所有D.归甲、乙二人共有

考题 以下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的是()。A、谎称有奖销售或者对所设奖的种类,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B、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C、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者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D、其他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考题 甲欠乙100元,一天甲将4张面值25元的奖券拿给乙,说:“本该给你钱的。这4张25元的奖券,年后可以兑现,利息比一般的存款高。”乙表示同意,并收下了奖券。第2年4张奖券中的1张得了特等奖,奖金1万元。甲得知后,就立即找到乙,要用100元换回那4张奖券,乙不同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甲向乙交付4张奖券代替现金交付的债的履行行为得到乙的同意,已使双方的债的关系消灭,同时4张奖券的所有权发生转移,乙取得奖券所有权B.甲向乙交付4张奖券只是作为债的担保,奖券的所有权没有发生转移C.奖金应归乙所有,因为奖金属于奖券的法定孳息,其所有权的归属取决于奖券的所有权之归属,而奖券的所有人是乙D.奖金应归甲所有,但甲应该适当地分给乙一部分奖金,因为甲的本意只是以奖券所包含的100元存款和较高的利息的价值来抵债,并没有转让奖金的取得权

考题 10张奖券中含有3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3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为( )。 A.B.0.3C.0.72x0.3D.3x0.72x0.3

考题 10张奖券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张,则前四个购买者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

考题 10 张奖券含有2 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1 张,则前四个购买者恰有1 人中奖的概率是: (A)0.84 (B)0.1 (D)0.830.2

考题 抽奖箱子里剩下8张奖券,其中5张有奖,3张无奖,小王有两次抽奖机会,他不放回的依次抽取两张奖券,则这两张奖券中,选择一张有奖,一张无奖的概率是:

考题 某大型相亲类综艺节目办线下联谊活动,在签到时每人可以抽取一张礼物卡,凡是抽中有编号的礼物卡均有玫瑰花赠送,抽到“谢谢参与”的则送一盒面巾纸。带有编号的礼物卡共100张,编号1—100,按礼物卡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 (1)标签号为2的倍数,领2枝玫瑰。 (2)标签号为3的倍数,领3枝玫瑰。 (3)标签号既是2 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 (4)其他标签号均领1枝玫瑰。 那么本次联谊活动应准备玫瑰花( )枝。A.215 B.232 C.312 D.416

考题 甲委托某乙购买某品牌电视机。某乙至百 货公司购买时,正值该品牌电视机举行有奖销售。某乙选购了 1款电视机并按照规定得到3张抽奖券,但 未把这3张抽奖券交给甲。后来开奖,奖券中的1张 中了头奖,可得手机1部。这部手机应当:( ) A.归某甲所有 B.归某乙所有 C.归某甲所有,但应适当奖励某乙 D.归甲、乙二人共有

考题 某甲委托某乙购买某品牌电视机。某乙至百货公司购买时,正值该品牌电视机举行有奖销售。某乙选购了一款电视机并按照规定得到3张抽奖券,但未把这3张抽奖券交给甲。后来开奖,奖券中的一张中了头奖,可得手机一部。这部手机应当: A.归某甲所有 B.归某乙所有 C.归某甲所有,但应适当奖励某乙 D.归甲、乙二人共有

考题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为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为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之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了本单位有一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应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考题 被告人李某,男;37岁,某劳动局财务科出纳员。1997年11月,某市人民政府委托建设银行发行该市奖券,每张奖券30元,中奖者一等奖奖金5万元,二等奖奖金为3万元,单位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后头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封存登记。 该劳动局代为职工买了一部分奖券之后,部分职工不愿意买,因此财务科又将这部分奖券原价收回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委托李某保管。但没有封存登记。1998年11月,中奖号码公布后,被告人李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单位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李某将没有中奖的自己的奖券替换了这张已经中奖的单位奖券。由于该奖券是由劳动局统一从某职工手中回购所得,因此,劳动局职工很快知道本单位有张奖券中了二等奖,但李某保管的奖券中却并没有中二等奖的奖券。李某因害怕而不敢去银行兑换奖金。后单位领导找李某谈话,李某觉得不妙主动将该奖券交给局领导,并承认了自己偷换奖券的事实。 问: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犯罪,该如何定罪量刑?说明理由。

考题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加入()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A、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B、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C、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D、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考题 赵某,27岁,系某大学财务处出纳员,2008年初,某市人民政府委托某建设银行发行建设某市场的奖券,每张30元,五年还本。中一等奖者给三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中二等奖者给二室一厅的住房一套。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均可购买,购买时不留印鉴,买后也不挂失,并要求开奖前一天,各单位必须将本单位购买的奖券全部登记封存。某大学代职工购买了一部分奖券,后因部分职工有意见,财务处 126在开奖前,从不愿购买奖券的职工手中将奖券收上来,作为本单位购买的奖券。但在开奖的前一天,财务处没有将奖券封存。2010年3月17日中奖号码公布,赵某发现自己负责保管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号码是336633。赵某乘人不注意,用30元将这张中二等奖的奖券偷换出来。这张奖券是从一个人手中收来的。很快,教职工都知道本单位买的奖券中有一张中了二等奖,可在赵某保管的奖券中却没有这张奖券。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找赵某谈话。开始,赵某矢口否认,拒不坦露真情,后来实在瞒不住了,才于3月27日将那张奖券交了出来。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下列问题:(共10分)假设赵某所在的大学属于一民办大学,则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分)如构成,则构成何罪?如不构成,请说明理由?(1分)

考题 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A、2/9B、3/10C、7/15D、1/15

考题 下列不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的是()A、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B、不按承诺条件兑现奖金、奖品C、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D、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

考题 电话外呼模型的准备环节可以不包含()环节A、分析客户的关注情况B、查看客户信息C、查看客户历史情况D、查看客户会员积分可兑换的奖品

考题 甲委托乙购买某品牌电视机。乙至百货公司购买时,正值该品牌电视机举行有奖销售。乙选购了一款电视机并按照规定得到3张抽奖券,但未把这3张抽奖券交给甲。后来开奖,奖券中的一张中了头奖,可得手机一部。这部手机应当()。A、归甲所有B、归乙所有C、归甲所有,但应适当奖励乙D、归甲、乙二人共有

考题 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A、0.84B、0.1C、0.83×0.2

考题 单选题10张奖券中含有2张中奖的奖券,每人购买一张,则前4个购买者中恰有1人中奖的概率是()。A 0.84B 0.1C 0.83×0.2

考题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欺骗性有奖销售的是()A 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B 不按承诺条件兑现奖金、奖品C 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千元D 故意将设有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放市场

考题 单选题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属于哪种类型?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型决策?(  )A 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B 风险型决策;不需要加其他信息C 不确定型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D 不确定型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考题 单选题10张奖券中有3张中奖的奖券,两个人先后随机地各买一张,若已知第二人中奖,则第一人中奖的概率是()。A 2/9B 3/10C 7/15D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