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已开发建设的居住区绿地边缘内拟建一座17 500㎡ 的商业购物中心,解决居住区内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按程序,开发公司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改变用地性质,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了开发公司的申请,不得改变用地性质。
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开发公司改变用地性质申请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做法是合理的。居住区绿地是城市居住区内供居民进行日常休闲活动的场所,一般用地规模在1. 5~2. 5 hm2,如果占用其一部分用地建设一座大规模百货商场,肯定要破坏公共绿地的环境,从而影响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因此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划要求,拒绝改变用地性质的申请是符合城市规划整体要求的。
更多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已开发建设的居住区绿地边缘内拟建一座17 500㎡ 的商业购物中心,解决居住区内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按程序,开发公司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改变用地性质,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了开发公司的申请,不得改变用地性质。 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开发公司改变用地性质申请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相关考题
考题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核发( )。A.建设用地许可证B.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C.建设许可证D.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考题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需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定其用地位置和界限,提供规划设计条件,核发( )。A.选址意见书B.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C.开工许可证D.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考题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A.选址意见书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D.开工许可证

考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已开发建设的居住区绿地边缘内拟建一座17 500 m2的商业购物中心,解决居住区内部分居民的就业问题。按程序,开发公司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改变用地性质,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了开发公司的申请,不得改变用地性质。 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开发公司改变用地性质申请的做法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考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已开发建设的居住区绿地边缘内拟建一座17500m2的商业购物中心,解决居住区内部居民的就业问题。按程序,开发公司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改变用地性质,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了开发公司的申请,不得改变用地性质。 【问题】 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开发公司改变用地性质申请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考题 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已开发建设的居住区绿地边缘内拟建一座17500m2的商业购物中心,解决居住区内部分居民的就业岗位问题。按程序,开发公司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改变用地性质,但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拒绝了开发公司的申请,不得改变用地性质。 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为什么拒绝开发公司改变用地性质的申请?

考题 下列建设用地中属于合法用地的情形是( )。A.未取得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就使用的建设用地 B.经非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而使用的建设用地 C.在本单位范围内对主体建筑进行扩建所使用的建设用地 D.擅自改变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定的土地使用性质的建设用地

考题 A市B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城市规划区内通过出让方式取得了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在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此土地按照城市规划为住宅用地,需进行商品住宅建设。B公司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将临街的部分土地用于商业将更具市场潜力,同时也会对其后的商品楼带来升值作用,遂向规划部门提出建设二层商业中心的申请,申请最终得到批准。现开发公司已完成商业中心的建设,住宅已建至地上10层,欲以该在建工程申请抵押贷款,委托C二级房地产估价机构,进行了在建工程评估。   1.B公司变更临街的部分土地用于商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符合房地产估价合法的原则   B.需要向房地产主管部门申请   C.向建设管理部门提出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申请   D.需要向土地和规划部门申请,并补缴由住宅用途变为商业用途的出让金,方可获得审批

考题 A市B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城市规划区内通过出让方式取得了一块土地的使用权,在签订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中规定,此土地按照城市规划为住宅用地,需进行商品住宅建设。B公司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将临街的部分土地用于商业将更具市场潜力,同时也会对其后的商品楼带来升值作用,遂向规划部门提出建设二层商业中心的申请,申请最终得到批准。现开发公司已完成商业中心的建设,住宅已建至地上10层,欲以该在建工程申请抵押贷款,委托C房地产估价机构,进行了在建工程评估。 估价机构应首先审核该在建工程的合法性,要求委托人提供( )。A、原规划审批文件 B、后修改的规划审批文件 C、向建设管理部门提出部分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申请 D、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

考题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A:选址意见书 B: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C: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D:开工许可证

考题 某学校属于经营性私立学校性质,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开发一住宅小区时,需要拆除该校部分房屋,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当( )。A、 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进行重新建设或者进行补偿 B、 货币补偿 C、 产权调换或货币补偿 D、 产权调换

考题 建设单位使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确实需要改变该幅土地用途的,需经()同意和批准。A、土地行政主管部门B、城市规划主管部门C、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D、房地产主管部门

考题 建设用地管理的步骤是,用地单位持国家批准的有关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经()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建设单位向土地管理部门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A、城乡农业B、城市计划C、城市建设D、城市规划

考题 2003年6月,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向政府申请征收城市规划区内某县的20公顷耕地(其中含基本农田1公顷),开发建设标准工业厂房,获得批准。开发公司支付全部的征地补偿费及出让金等取地费用共计约6000万元后,拟将部分土地改建配套住宅,同时欲申请使用集体土地作为预制场和材料堆放场。甲公司将部分土地改建配套住宅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有()A、必须取得出让方和市、县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B、必须变更或重新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C、该住宅用地的出让年限必须限制在50年以下D、该住宅用地的出让年限可以高于50年

考题 2003年6月,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向政府申请征收城市规划区内某县的20公顷耕地(其中含基本农田1公顷),开发建设标准工业厂房,获得批准。开发公司支付全部的征地补偿费及出让金等取地费用共计约6000万元后,拟将部分土地改建配套住宅,同时欲申请使用集体土地作为预制场和材料堆放场。甲公司因开发建设需要临时占用征收范围外的集体土地,应()。A、报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同意B、报县级以上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C、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临时用地合同,并支付临时用地补偿费D、临时用地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

考题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9年5月,取得一级资质,并在W省A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成向阳住宅小区。向阳住宅小区占地80公顷,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2010年6月,甲取得A市房地产管理部门颁发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委托乙房地产经纪公司代理出售。同年7月,A市市民方某,与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购买该小区D套商品房预售合同。同年8月,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准,调整了原规划设计,在小区内增加了一部分商业用房。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向()备案。A、A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B、A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C、A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D、A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考题 2009年10月,B房地产开发公司,在A县县城内建设康居住宅小区。在建设过程中,H公司将该项目抵押给C银行取得建设贷款。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售楼广告,广告中称:"本公司首次独家举办销售让利活动,为你提供防盗门、地下车库、屋顶花园……",张某看到广告后,购买了该小区的住宅一套,该套商品房价格25万元。按照B房地产开发公司要求,张某交付购房定金5万元,并与B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购房合同,合同约定2010年9月交房。至2010年10月,该房仍未竣工。张某到现场发现,该房已更改为坡屋顶,B房地产开发公司已无法提供屋顶花园,并将房价上调。张某遂要求退房,让B房地产开发公司返还定金,赔偿损失。B房地产开发公司将张某所购楼房更改为坡屋顶,应经()批准。A、A县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B、A县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C、A县城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D、A县城市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

考题 2007年10月,B房地产开发公司,在W市A县县城内建设康居住宅小区。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售楼广告,广告中称:"本公司首次独家举办销售让利活动,为你提供防盗门、小区幼儿园、地下车库、屋顶花园……并于2008年10月交房",B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了开工建设。至2009年12月,该住宅工程仍未竣工。A县规划主管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该工程的部分住宅,未经规划批准,已更改为坡屋顶,B房地产开发公司已无法提供部分住宅的屋顶花园;并且规划的小区幼儿园位置也改为住宅楼建设。对此,A县鼍划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决定罚款30万元。A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虚假广告行为进行了查处。B房地产开发公司对A县规划主管部门所作的行政处罚,申请了行政复议。 A县规划主管部门对B房地产开发公司所作的行政处罚中,行政相对人是指( )。A、A县规划主管部门B、A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C、B房地产开发公司D、康居住宅小区

考题 以下4道题与下述案例有关,根据《城市规划法》,认真阅读本案例后,选出正确的选项 2006年10月,A市B房地产开发公司准备利用A市城市规划区内的C地块,开发建设商品房。通过合法手续,取得了这块土地使用权。另外,该项目建设过程中,经批准,使用临时用地一块。按照规定,B房地产开发公司应当在该项目竣工验收后()个月内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报送有关竣工资料。A、2B、3C、6D、9

考题 下列建设用地规划管理与土地管理的几种关系中,()是正确的。A、建设用地单位应同时向土地行政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用地申请B、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是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重要依据C、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是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核发土地使用证的重要依据D、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与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联合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证

考题 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9年5月,取得一级资质,并在W省A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成向阳住宅小区。向阳住宅小区占地80公顷,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2010年6月,甲取得A市房地产管理部门颁发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委托乙房地产经纪公司代理出售。同年7月,A市市民方某,与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购买该小区D套商品房预售合同。同年8月,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准,调整了原规划设计,在小区内增加了一部分商业用房。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申请一级资质,应报()审批。A、国务院B、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C、W省人民政府D、W省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考题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需要申请用地的,必须持国家批准建设项目有关文件向有关管理部门申请定点,该管理部门是()A、土地管理部门B、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C、环保部门D、消防部门

考题 单选题2007年10月,B房地产开发公司,在W市A县县城内建设康居住宅小区。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售楼广告,广告中称:"本公司首次独家举办销售让利活动,为你提供防盗门、小区幼儿园、地下车库、屋顶花园……并于2008年10月交房",B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规划要求,进行了开工建设。至2009年12月,该住宅工程仍未竣工。A县规划主管部门在现场检查中发现,该工程的部分住宅,未经规划批准,已更改为坡屋顶,B房地产开发公司已无法提供部分住宅的屋顶花园;并且规划的小区幼儿园位置也改为住宅楼建设。对此,A县鼍划主管部门对其进行了行政处罚,决定罚款30万元。A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其虚假广告行为进行了查处。B房地产开发公司对A县规划主管部门所作的行政处罚,申请了行政复议。 如果B房地产开发公司对行政处罚决定,在规定时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此后B房地产开发公司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A县规划主管部门可以每日按( )元加处罚款。A 3000B 6000C 9000D 1200

考题 单选题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9年5月,取得一级资质,并在W省A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成向阳住宅小区。向阳住宅小区占地80公顷,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2010年6月,甲取得A市房地产管理部门颁发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委托乙房地产经纪公司代理出售。同年7月,A市市民方某,与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购买该小区D套商品房预售合同。同年8月,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准,调整了原规划设计,在小区内增加了一部分商业用房。"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准调整了原规划设计"中的"部门"是指()。A A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B A市城管行政主管部门C A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D A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

考题 多选题建设单位使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确实需要改变该幅土地用途的,需经()同意和批准。A土地行政主管部门B城市规划主管部门C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D房地产主管部门

考题 单选题以下何种情况应该申请核发建设工程许可证:A 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工程的选址和布局B 在城市规划区内申请用地C 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包括改变使用性质的D 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

考题 单选题甲房地产开发公司于2009年5月,取得一级资质,并在W省A市城市规划区内,建设成向阳住宅小区。向阳住宅小区占地80公顷,土地性质为基本农田。2010年6月,甲取得A市房地产管理部门颁发的《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并委托乙房地产经纪公司代理出售。同年7月,A市市民方某,与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购买该小区D套商品房预售合同。同年8月,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经有关部门批准,调整了原规划设计,在小区内增加了一部分商业用房。甲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的商品房预售合同应当向()备案。A A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B A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C A市房产行政主管部门D A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