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当雷电流的幅值为100KA,直接雷击点与线路的距离为50m,导线悬挂平均高度为10m,计算导线上感应过电压的幅值是多少?


参考答案

更多 “当雷电流的幅值为100KA,直接雷击点与线路的距离为50m,导线悬挂平均高度为10m,计算导线上感应过电压的幅值是多少?” 相关考题
考题 当线路遭受雷击时,将有行波沿导线向变电所运动,其幅值()线路的冲击放电电压。 A、大于B、小于C、大于等于D、小于等于

考题 雷击线路时,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称为耐雷水平。()

考题 耐雷水平是指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冲击闪络的()。 A.最大雷电流幅值B.最大电压幅值C.雷电流平均值D.雷电压平均值

考题 一幅值为I的雷电流绕击输电线路,雷电通道波阻抗为Z0,输电线路波阻抗为Z,则雷击点可能出现的最大雷击过电压U为(  )。

考题 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称为( )。A.地面落雷密度 B.耐雷水平 C.雷击跳闸率 D.击杆率

考题 输电线路如果受到雷击,架空线路导线产生的直击雷过电压可按有关公式进行计算。现假定雷电流幅值I=40kA的条件下,计算雷击点过电压最大值U0是()。 A.2800kV; B.3600kV; C.4000kV; D.5200kV。

考题 关于积累的雷击运行经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国内,大量的计算和运行情况表明,对于110kV~220kV线路,绕击与反击均是危险的B、国内大量的计算和运行情况表明,对于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线路而言,绕击的危险性更大C、对于超高压输电线路,它们可以将幅值较高的强雷截获,使线路承受反击的考验而免于绕击跳闸的发生D、对于幅值较低的弱雷,直击于避雷线与杆塔的概率小,可能避开杆塔和避雷线的防护而绕击于导线上,当弱雷的幅值超过线路的绕击耐雷水平时,则会发生雷击跳闸

考题 直击雷产生的过电压的幅值与()有关。A、雷电流的幅值B、雷电流的陡度C、被击杆塔的波阻抗D、线路对地高度

考题 测量导线与被跨越的通信线间的距离。仪器至线路交叉点的水平距离为50m,观测线路交叉处导线时的仰角为14°15′,观测线路交叉处通信线的仰角是5°18′,计算线路交叉跨越距离H?

考题 对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幅值和首次以后雷击的雷电幅值分别选取为()。A、200kA;50kAB、150kA;37.5kAC、100kA;25kAD、100kA;37.5kA

考题 一类防雷建筑物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幅值为()。

考题 因感应雷出现的过电压的幅值取决于()。A、雷云放电电流值B、感应雷电压线路的对地高度C、线路距离落雷点的距离D、档距

考题 感应雷过电压幅值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A、雷云对地放电时的雷电流值大小B、导线对地平均高度C、线路距雷击点的距离D、线路的电压等级

考题 感应雷过电压幅值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A、导体对地平均高度B、线路距雷击点的距离C、雷云对地放电时的雷电流值大小D、线路的电压等级

考题 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称为()。A、耐雷水平B、线路绝缘水平C、雷击跳闸率D、线路防雷性能

考题 线路耐雷水平是指雷击于线路时不致于引起线路绝缘闪路的最大雷电流幅值。

考题 感应雷过电压幅值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A、雷云对地放电时的雷电流幅值大小;B、线路距雷击点的距离;C、避雷线的防雷保护角;D、导线对地平均高度;E、线路的耐雷水平;F、波阻抗。

考题 耐雷水平是指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冲击闪络的().A、最大雷电流幅值B、最大电压幅值C、雷电流平均值D、雷电压平均值

考题 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称为()。A、地面落雷密度B、耐雷水平C、雷击跳闸率D、击杆率

考题 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与()成反比.A、导线高度B、导线平均高度C、雷击点到线路距离D、雷电流幅值

考题 输电线路耐雷水平是指雷击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幅值。

考题 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与雷击点到线路距离成正比。

考题 感应雷过电压的大小将与雷电放电电流的幅值、雷击地面点距导线的垂直距离以及导线()有关。A、悬挂的高度B、粗细C、材料D、长度

考题 单选题雷直击于线路的情况不包括()。A 雷击线路附近在导线上感应出雷电波B 雷击杆塔C 雷击避雷线D 雷绕击于导线

考题 单选题感应雷过电压的幅值与()成反比.A 导线高度B 导线平均高度C 雷击点到线路距离D 雷电流幅值

考题 多选题感应雷过电压幅值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A雷云对地放电时的雷电流幅值大小;B线路距雷击点的距离;C避雷线的防雷保护角;D导线对地平均高度;E线路的耐雷水平;F波阻抗。

考题 单选题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流幅值称为()。A 地面落雷密度B 耐雷水平C 雷击跳闸率D 击杆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