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对环氧粉云母绝缘吸收比不应小于1.6


参考答案

更多 “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对环氧粉云母绝缘吸收比不应小于1.6” 相关考题
考题 为什么测量变压器绝缘电阻或吸收比时要规定对绕组的测量顺序?

考题 干燥以后,当电动机绕组冷却到60℃时,测量400V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电阻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A、0.5MQB、5MQC、10MQD、20MQ

考题 检查低压电动机定子,转子绕组各相之间和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电阻表测量时,其数值不应低于0.5MΩ,否则应进行干燥处理。A对B错

考题 检查低压电动机定子、转子绕组各相之间和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电阻测量时,其数值不应低于0.5MΩ,否则应进行干燥处理。A对B错

考题 如何测量发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

考题 检查低压电动机定子、转子绕组各相之间和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用500绝缘电阻测量时,其数值不应低于0.5MΩ,否则应进行干燥处理。

考题 计算题:某电机定子绕组绝缘电阻测量60s时为4000MΩ,15时为2000MΩ,请问该电机绝缘吸收比是多少?

考题 在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中,下述项目使用直流电压()A、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检查绕组电压比,测量绕组泄漏电流B、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测量铁芯对地绝缘电阻C、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测量绕组介质损耗因素

考题 不论何种干燥方法,在干燥以后,当电动机绕组冷却到60℃时,应测量电动机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对于400V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电阻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A、0.5MΩB、5MΩC、10MΩ

考题 绝缘电阻试验包括()A、绝缘电阻测量B、吸收比测量C、绝缘电阻测量和吸收比测量D、绝缘电阻测量和泄漏电流测量

考题 测量变压器绕组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绝缘电阻不应低于出厂原始数据的60%;吸收比的数值在温度为10~30 ℃时等于1~1.2。

考题 测量变压器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或极化指数时,测量温度以绕组温度为准()

考题 变压器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吸收比前,应对被试绕组应充分放电()

考题 检查低压电动机定子、转子绕组各相之间和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电阻测量时,其数值不应低于0.5MΩ,否则应进行干燥处理。

考题 检查低压电动机定子、转子绕组各相之间和绕组对地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电阻测量时,其数值不应低于0.5MΩ,否则进行干燥处理。

考题 为什么测量变压器绝缘电阻(吸收比)时要规定对绕组的测量顺序?

考题 发电机定子线圈实心线为双玻璃丝高强度漆包线,对地绝缘采用环氧粉云母带所扎的()级绝缘。A、YB、AC、ED、B

考题 发电机定子线圈实心线为双玻璃丝高强度漆包线,对地绝缘采用环氧粉云母带所扎的()级绝缘。

考题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规程》规定:环氧粉云母绝缘吸收比应不小于()或极化指数应不小于()。A、1.2、1.3B、1.3、1.5C、1.3、1.6D、1.6、2.0

考题 发电机定子绕组及联络线的绝缘用()摇表测量。其吸收比最终的绝缘电阻值热态下每千伏不低于();1M欧。

考题 变压器出厂验收阶段进行低电压试验验收时,下列对绕组对地及绕组间绝缘电阻测量验收标准描述正确的是()。A、测量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间15s、60s及10min的绝缘电阻值,并记录测量温度B、测量每一绕组对地及其余绕组间15s、60s及20min的绝缘电阻值,并记录测量温度C、计算标准温度下的1min绝缘电阻值不应小于5000MΩ,吸收比(R60/R15)不应小于1.3或极化指数(R600/R60)不应小于1.5(10℃~40℃时)D、R60大于10000MΩ时,极化指数可不做考核要求

考题 发电机预防性试验项目()A、定子绕组绝缘电阻B、转子绕组绝缘电阻C、直流耐压D、吸收比

考题 电动机在大修时按规定需要进行的试验项目()A、电动机定子绕组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B、直流电阻C、交流耐压

考题 "不论用何种干燥方法,在干燥以后,当电动机绕组冷却到()时,应测量电机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对400V定子绕组和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用500V绝缘电阻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值不应低于()。

考题 下列关于变压器绕组绝缘测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上升,绕组绝缘电阻不变B、绝缘受潮后,其吸收比变小C、绝缘老化,吸收比接近于1D、温度下降,绝缘电阻变小

考题 单选题绝缘电阻试验包括()A 绝缘电阻测量B 吸收比测量C 绝缘电阻测量和吸收比测量D 绝缘电阻测量和泄漏电流测量

考题 单选题在变压器的预防性试验中,下述项目使用直流电压()A 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检查绕组电压比,测量绕组泄漏电流B 测量绕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测量铁芯对地绝缘电阻C 测量绕组直流电阻,测量绕组泄漏电流,测量绕组介质损耗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