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有关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适用于上市公司(含所属分支机构)和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员工,其中上市公司占控股企业股份比例最低为30%(间接控股限于上市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持股)。


参考答案

更多 “有关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适用于上市公司(含所属分支机构)和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员工,其中上市公司占控股企业股份比例最低为30%(间接控股限于上市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持股)。” 相关考题
考题 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60%以上的控股股东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 )

考题 以下关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说法符合规定的有( )。 Ⅰ.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年报披露前15日购入0.2%股份 Ⅱ.中小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业绩快报披露前12日增持公司股份 Ⅲ.上交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年报披露前10日内购人0.2%股份 Ⅳ.上交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业绩快报前10日内增持公司股份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Ⅱ、Ⅳ

考题 下列属于新申请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机构的子公司的是( )。 Ⅰ持股15%的金融企业 Ⅱ持股30%的服装企业 Ⅲ持股10%的上市公司 Ⅳ受同一控股股东控制的金融企业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

考题 以下关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增持股份的说法符合规定的有( )。 Ⅰ 上交所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在年报披露前15日购入0.2%股份 Ⅱ 中小板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业绩快报披露前12日增持公司股份 Ⅲ 上交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年报披露前10日内购入0.2%股份 Ⅳ 上交所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在业绩快报前10日内增持公司股份 A.Ⅰ、Ⅱ B.Ⅱ、Ⅲ C.Ⅱ、Ⅳ D.Ⅰ、Ⅱ、Ⅳ E.Ⅰ、Ⅱ、Ⅲ、Ⅳ

考题 关于上市公司收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Ⅰ.原来的控股股东甲把股权协议转让给乙,乙成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8%,乙无需向证监会提出免于发出要约收购的申请 Ⅱ.地方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持有上市公司60%的股权,由于产业整合将其中40%无偿划拨给央企,可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 Ⅲ.某地方国资控制的国有企业甲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56%股权协议转让给另一地方国资控制的国有企业,两个国资企业分属不同省份国资委控制,可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 Ⅳ.因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减资导致某股东的股权比例由不足30%变成31%,可适用简易程序免于发出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 Ⅴ.持股30%以上的投资者的股权,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未导致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可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A、Ⅰ、Ⅱ B、Ⅱ、Ⅲ、Ⅴ C、Ⅰ、Ⅳ、Ⅴ D、Ⅰ、Ⅲ、Ⅳ、Ⅴ

考题 关于上市公司收购,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原来的控股股东甲把股权协议转让给乙,乙成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8%。乙无需向证监会提出免于发出要约收购的申请; B.地方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持有上市公司60%的股权,由于产业整合将其中40%无偿划拨给央企,可免予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 C.某地方国资控制的国有企业甲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56%股权协议转让给另一地方国资控制的国有企业,两个国资企业分属不同省份国资委控制,可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 D.因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减资导致某股东的股权比例由不足30%变成31%,可适用简易程序免于发出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 E.持股30%以上的投资者的股权,在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不同主体之间进行转让,未导致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可免于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股份

考题 以下可以申请豁免要约收购的情形有( )。 Ⅰ.原来的控股股东甲把股权协议转让给乙,乙成为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8%。乙无需向证监会提出免于发出要约收购的申请 Ⅱ.地方国资委控股的国有企业持有上市公司60%的股权,由于产业整合将其中40%无偿划拨给央企,可以不发出要约收购 Ⅲ.某地方国资控制的国有企业甲将其持有的上市公司56%股权协议转让给另一地方国资控制的国有企业,两个国资企业分属不同省份国资委控制,无需履行要约收购 Ⅳ.因上市公司减资导致某股东的股权比例由不足30%变成31%,无需履行要约收购 Ⅴ.持股39%以上的企业在同一控制下企业之间的转让无需履行要约收购A、Ⅰ,Ⅲ,Ⅴ B、Ⅱ,Ⅲ,Ⅳ C、Ⅱ,Ⅳ,Ⅴ D、Ⅳ,Ⅴ

考题 上市公司就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召开股东大会,投票情况应当单独统计并予以披露的是( )A.上市公司董事,持股比例0.03% B.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持股比例1% C.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D.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持股比例0.9% E.上市公司持股比例3%的股东

考题 上市公司就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召开股东大会,投票情况应当单独统计并予以披露的是()A、上市公司董事,持股比例0.03% B、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持股比例1% C、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D、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持股比例0.9% E、上市公司持股比例3%的股东

考题 无形资产的处置与原企业的整体改组方案往往结合在一起考虑,一般采用的处置方式包括()。A:当企业整体改组为上市公司的时候,无形资产产权一般全部转移到上市公司,由国有股权的持股单位,即原企业的上级单位享有无形资产产权的折股 B:当企业以分立或合并的方式改组,成立了对上市公司控股的公司的时候,直接作为投资折股,产权归上市公司,控股公司不再使用该无形资产 C:当企业以分立或合并的方式改组,成立了对上市公司控股的公司的时候,产权归上市公司,但允许控股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有偿或无偿使用该无形资产 D:当企业以分立或合并的方式改组,成立了对上市公司控股的公司的时候,由控股公司和原企业的上级单位共同享有无形资产产权的折股

考题 在我国现有规定中,无形资产的处置与原企业的整体改组方案往往结合在一起考虑,一般采用的处置方式包括()。 A.当企业整体改组为上市公司的时候,无形资产产权一般全部转移到上市公司,由国有股权的持股单位,即原企业的上级单位享有无形资产产权的折股 B.当企业以分立或合并的方式改组,成立了对上市公司控股的公司的时候,直接作为投资折股的,产权归上市公司,控股公司不再使用该无形资产 C.当企业以分立或合并的方式改组,成立了对上市公司控股的公司的时候,产权归上市公司,但允许控股公司或其他关联公司有偿或无偿使用该无形资产 D.当企业以分立或合并的方式改组,成立了对上市公司控股的公司的时候,由控股公司和原企业的上级单位共同享有无形资产产权的折股

考题 上市公司在重大资产重组交易完成后成为持股型公司的,作为主要标的资产的企业股权应当为控股权。

考题 H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必须承诺上市后6个月内不得出售公司的股份,并且在随后的6个月内控股股东可以减持,但必须维持控股股东地位,即30%的持股比例。 ()

考题 下列不属于上市公司关联方的是:()A、直接或间接控制上市公司的法人或其它组织B、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C、间接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股份的自然人控制的企业D、在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处担任董事职务的自然人

考题 所称“对外担保”,是指上市公司为他人提供的担保,包括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的担保。

考题 外资企业收购境内上市公司需申请豁免其要约收购义务的,申请豁免主体必须是()。A、外资企业B、经主管部门认可的外资企业控股的境内子公司C、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D、A或B

考题 我国目前只允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境内上市公司和在境外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可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其激励对象包括()。A、上市公司董事B、上市公司监事C、上市公司独立董事D、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E、上市公司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

考题 所称“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是指包括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担保在内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与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之和。

考题 《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中规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是指包括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担保在内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与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之和。()

考题 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以上控股股东的,为拥有上市公司控制权。A、30%B、40%C、50%D、60%

考题 H股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必须承诺上市后12个月内维持控股股东地位,即30%的持股比例。()

考题 根据CCER数据库,按照上市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性质,上市公司分为7种类型,包括()。A、国有控股、民营控股B、外资控股、集体控股C、社会团体控股、职工持股会控股D、无实际控制

考题 多选题根据CCER数据库,按照上市公司的最终实际控制人性质,上市公司分为7种类型,包括()。A国有控股、民营控股B外资控股、集体控股C社会团体控股、职工持股会控股D无实际控制

考题 单选题下列属于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机构的子公司的是(  )。Ⅰ.持股15%的金融企业Ⅱ.持股10%的上市公司Ⅲ.持股30%的服装企业Ⅳ.受同一控股股东控制的金融企业A Ⅰ、Ⅱ、ⅢB Ⅰ、Ⅱ、ⅣC Ⅱ、Ⅲ、ⅣD Ⅰ、Ⅱ、Ⅲ、Ⅳ

考题 判断题有关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政策,适用于上市公司(含所属分支机构)和上市公司控股企业的员工,其中上市公司占控股企业股份比例最低为30%(间接控股限于上市公司对二级子公司的持股)。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我国目前只允许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境内上市公司和在境外上市的国有控股企业可以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其激励对象包括()。A上市公司董事B上市公司监事C上市公司独立董事D上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E上市公司应当激励的其他员工

考题 判断题《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中规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是指包括上市公司对控股子公司担保在内的上市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与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之和。()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