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

  • 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
  • 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
  • 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
  • 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参考答案

更多 “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A、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B、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C、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D、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相关考题
考题 鸦片由()向中国输入鸦片。 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

考题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的清洗,应当使用干净的()。A.棉纱B.废纸C.棉布

考题 19世纪中国进口主要由哪三项构成?()A.鸦片、棉布、煤油B.鸦片、棉纱、粮食C.棉布、棉纱、煤油D.鸦片、棉布、棉纱

考题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考题 鸦片输入我国的历史是很早的,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是()和()。

考题 鸦片战争前,中国出口到英国的最大宗货物是()。A、瓷器B、丝绸C、茶叶D、生丝

考题 机床(),严禁用棉纱、棉布、带手套擦拭工件和测量工件;严禁用棉纱及棉布蘸冷却液来冷却刀具。A、停车中B、运行中C、检修中D、维护中

考题 车床车削时,不准用手摸(),不准用棉纱擦拭工件和测量尺寸,也不准用棉纱及棉布蘸冷却液来冷却刀具。A、启动按钮B、铁屑C、工件D、刀刃

考题 润滑系统和液压系统的清洗,应当使用干净的()。A、棉纱B、废纸C、棉布

考题 18世纪末,英国运销到中国的货物中不包括()A、棉花B、棉布C、呢绒D、鸦片

考题 清洗油孔时,禁止使用()A、棉布B、丝绸布C、棉纱D、棉布、棉纱和丝绸布

考题 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剧变

考题 某校学生社团组织以“国际政治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为主题的讨论会,试图从历史角度探讨两者的关系。 讨论问题一:古代中国和周边世界的贸易关系 古代中国处于东亚朝贡贸易体系的中心。明清时代,面对近代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统治者坚持把贸易归入朝贡体系,“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对他们携带的货物,“皆倍偿其价”。于是各国纷纷来“贡”,导致“岁时颁赐,库藏为虚”。但是,在朝贡贸易中,中国政府并不是无所要求,更不是不讲回报。而是政治动机大于经济目的,力图造成“四海宾服,八方来仪”的宏大场面。——齐涛《朝贡外交和朝贡贸易》 讨论问题二:近代中国和国家贸易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渐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讨论问题二材料中的“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主要受到了哪个因素的影响。

考题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1千克棉布的CIF价格是80元人民币,其投入的棉纱价格为60元,占其成品价格的75%。如果我国进口棉纱在国内加工棉布,原料的投入系数相同,假设对进口棉布征收20%的正常关税;对进口棉纱征收5%的进口关税。请问:征收关税对棉布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

考题 19世纪中国进口主要由哪三项构成?()A、鸦片、棉布、煤油B、鸦片、棉纱、粮食C、棉布、棉纱、煤油D、鸦片、棉布、棉纱

考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稳定物价,中央政府组织了“两白一黑”的集中调运,“两白一黑”指的是()。A、粮食、棉纱、石油B、粮食、棉纱、煤炭C、粮食、棉纱、棉布D、大米、食盐、煤炭

考题 清除铜焊件的氧化物和锈迹所用物品是()。A、泡沫B、棉布C、棉纱D、刀、砂布

考题 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A、传统手工业已消失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加速解体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考题 单选题19世纪下半叶,除鸦片以外,棉布和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最大宗商品,比重约占30%左右。而全部消费资料占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该材料表明()A 中国无需发展日用工业品B 中国进出口贸易格局渐趋优化C 中国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低端D 中国应保护关税禁止商品输入

考题 单选题18世纪末,英国运销到中国的货物中不包括()A 棉花B 棉布C 呢绒D 鸦片

考题 填空题鸦片输入我国的历史是很早的,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是()和()。

考题 单选题19世纪下半期,棉布、棉纱一直是外国输入中国的大宗商品,比重约占中国进口商品的30%。其中消费产品占中国进口商品的比重在1873年和1893年分别为91.9%和91.6%。材料反映了()A 西方的商品输出加速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 西方的商品输出扩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C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展缓慢D 中国近代工业结构不合理

考题 单选题清除铜焊件的氧化物和锈迹所用物品是()。A 泡沫B 棉布C 棉纱D 刀、砂布

考题 单选题1795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巨大,而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中国消费英国棉纱、棉布的量基本为零的背景是()A “海禁”政策的保护B 棉纺织业相当发达C 经济发展水平高D 小农经济的抵制

考题 单选题19世纪中国进口主要由哪三项构成?()A 鸦片、棉布、煤油B 鸦片、棉纱、粮食C 棉布、棉纱、煤油D 鸦片、棉布、棉纱

考题 问答题在自由贸易条件下,1千克棉布的CIF价格是80元人民币,其投入的棉纱价格为60元,占其成品价格的75%。如果我国进口棉纱在国内加工棉布,原料的投入系数相同,假设对进口棉布征收20%的正常关税;对进口棉纱征收5%的进口关税。请问:征收关税对棉布的有效保护率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