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四十)  【给定资料】  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事实上,对于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我国公众充满了担忧,至于如何防护核辐射,大家又十分无知。无知带来恐惧,恐惧导致人心惶惶;正因为人心惶惶,传言才有了市场。针对碘盐是否能够防辐射这一问题,卫生部门已给出明确解释:食用碘盐预防辐射并不科学。而就在不久前,一些市场却是“一盐难求”,甚至连酱油、海带等也被卷入抢购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H认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中国疾控中心去年曾发布《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对核污染的防护常识作了详细阐释,但熟知“要点”的人很有限,了解相关内容的人更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Z对记者说,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这两年出现的刘太医、张悟本等所谓“神医”让人趋之若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听信谣言折射出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Y表示,“这种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却容易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导火索和放大器。‘抢盐’风潮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同时,还有有识人士指出,危险本身就是机遇,政府应当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大力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唯有如此,当再次遇到此类事情时,大家才能冷静面对,采取恰当措施。  【问题】  “给定材料”写道:“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民众抢盐行为的看法。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四十)  【给定资料】  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事实上,对于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我国公众充满了担忧,至于如何防护核辐射,大家又十分无知。无知带来恐惧,恐惧导致人心惶惶;正因为人心惶惶,传言才有了市场。针对碘盐是否能够防辐射这一问题,卫生部门已给出明确解释:食用碘盐预防辐射并不科学。而就在不久前,一些市场却是“一盐难求”,甚至连酱油、海带等也被卷入抢购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H认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中国疾控中心去年曾发布《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对核污染的防护常识作了详细阐释,但熟知“要点”的人很有限,了解相关内容的人更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Z对记者说,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这两年出现的刘太医、张悟本等所谓“神医”让人趋之若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听信谣言折射出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Y表示,“这种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却容易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导火索和放大器。‘抢盐’风潮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同时,还有有识人士指出,危险本身就是机遇,政府应当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大力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唯有如此,当再次遇到此类事情时,大家才能冷静面对,采取恰当措施。  【问题】  “给定材料”写道:“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民众抢盐行为的看法。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案例二】2011年3月11日,日本特大地震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核物质泄漏后, “食用碘盐可抗核辐射”的传言不胫而走,“江浙沿海海水受污染,将停止产盐”等 衍生传言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导致我国多地疯抢食盐,引发“盐荒”。3月中旬以来,平常堆满货架的食盐突然成了紧俏商品,许多地方大小超市碘 盐脱销,闹起“盐荒”,食盐属政府专营、统一定价的商品,但“盐荒”让一些商贩趁 机哄抬盐价,原来只卖1.4元一袋的食盐涨至10元一袋。一位老年妇女说:“碘盐能不能防辐射,我不知道,但是人们都在抢购,如果自己没买,终归有些不放心。”【案例思考】1.请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产生“盐荒”的主要原因。(5分)

考题 【案例】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特大地震引发核电站泄漏,“食用碘盐可以防辐射”、“江浙沿海海水受核辐射污染”等衍生传言加剧了民众恐慌,导致我国各地抢购食盐,引发“盐荒”。3月中旬以来,食盐成为了紧俏商品,大小超市食盐脱销,闹起“盐荒”。食盐作为政府专营、统一定价商品,但是,一些食盐商贩哄抬物价,原本1.4元一袋的食盐涨至10元一袋。一位老年妇女说:“碘盐能不能防辐射我不清楚,但人们都在抢,如果自己不买毕竟有些不放心。”【案例思考】1.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盐荒”的原因。(10分)

考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我国国民为了防止核辐射扩散对健康有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于是争相抢购碘盐、碘片等预防性物品,个别商店趁机哄抬物价。这一事实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滞后性 C.盲目性 D.竞争性

考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核泄漏事故。我国国民为防止核辐射扩散对健康有可能带来 的不利的影响,于是争相抢购碘盐、碘片等预防性物品,个别商店趁机哄抬物价。这一事 实说明市场调节具有( )。 A.自发性 B.滞后性 C.盲目性 D.竞争性

考题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点46分,日本近海发生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并引发核电站 爆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 绪。有人谣传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没法再提炼盐,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 多地市民抢购碘盐,导致食盐脱销。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在大地震发生 过后不久,联合国指派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和韩国四国的救援队开赴日本灾区。 在地震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现象,核辐射超标,引起中国的一些民众的恐慌。有人谣传 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没法再提炼盐,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 抢购碘盐,导致食盐脱销。这一现象能够表明( )。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具有超前性 C.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D.科学的认识能够推动实践向前发展

考题 2011年3月福山核泄漏后,中国的消费者大量囤积碘盐。这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消费者(A类消费者)错误地认为碘盐能够防辐射,增加了对碘盐的需求,另一部分消费者(B类消费者)并不相信这个,对碘盐的需求没有变化。解释谁在碘盐能够防辐射的谣言下获利?分别从A类消费者和B类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去解释。

考题 2011年3月福山核泄漏后,中国的消费者大量囤积碘盐。这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消费者(A类消费者)错误地认为碘盐能够防辐射,增加了对碘盐的需求,另一部分消费者(B类消费者)并不相信这个,对碘盐的需求没有变化。 福山核泄漏危机如何影响中国碘盐的均衡价格和数量?

考题 因为担心海盐受污染及“服用碘盐预防核辐射”等传言的影响,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抢盐 潮”。2011年3月16日,上海市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食盐市场供应工作。会议要求必须加 强市场监管,严格执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上述材料说明在市场 经济的法律保障中,需要用法律规范( )。 A.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B.市场主体行为 C.非理性消费行为 D.政府主导的食品定价机制

考题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在地震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现象,核辐射超标,引起了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的一些民众的恐慌。有人谣传使用碘盐可预防辐射,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没法再提炼盐,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抢购碘盐,导致食盐脱消,这一现象表明() 1、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水平 2、商品的质量、性能会影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 3、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4、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需求增加将扩大食盐生产A、12B、13C、23D、34

考题 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出现过抢碘盐风波。关于碘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补充碘元素,提高抵抗力B、碘可抑制放射性碘的吸收,但碘盐含碘量很低,作用有限C、无作用,跟风抢D、吃了碘盐对辐射免疫

考题 预防碘缺乏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是长期坚持食用碘盐,多吃海带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考题 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的抢盐风波中,请问碘盐的作用是?()A、补充碘元素,提高身体抵抗力;B、碘可以抑制人体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但碘盐含碘量很低,作用有限;C、无作用,跟风抢,反正囤起也用得到;D、吃了碘盐,人体就能对辐射免疫。

考题 2011年福岛核电站事故导致了抢碘盐风波的发生,请问碘盐的作用是什么?()A、补充碘元素,提高身体抵抗力B、碘可以抑制人体对放射性碘的吸收,但碘盐含碘量很低,作用有限C、无作用,跟风抢,反正囤起也用得到D、吃了碘盐,人体就能对辐射免疫

考题 食用碘盐、多食海带是预防碘缺乏病最简单、经济的方法。

考题 多食用碘盐并不能预防核辐射。

考题 2011年3月16-17日由于网络传言,导致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省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碘盐现象。在接到各地碘盐断货的消息之后,浙江省盐业管理局还是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首先是抓紧生产,要求省内三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4小时连续生产来补充库存;二是抓紧调运,联系了湖北等四个省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驰援浙江。 同步行动的还有浙江的卫生部门。16日当晚,卫生厅就通过媒体发布了“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的消息,这则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告示,劝停了不少年轻人抢购碘盐的脚步与此同时,浙江96301科普宣传热线也迅速开通。 此外,针对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浙江省物价、工商部门除了承诺食盐价格不上涨之外,还派出专人专门加强了对超市、农贸市场,包括小型商店的巡查力度。 结合材料分析浙江省政府部门应对碘盐抢购风波的措施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

考题 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在地震中受损的福岛核电站出现核泄漏现象,核辐射超标,引起了作为日本近邻的中国的一些民众的恐慌。有人谣传食用碘盐可预防核辐射,海水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而没法再提炼盐,广东、浙江、安徽、江西等多地市民抢购碘盐,导致食盐脱销。这一现象表明()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水平 ②商品的质量、性能会影响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 ③消费者应当树立科学的消费观,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需求增加将扩大食盐生产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考题 2011年3月16-17日由于网络传言,导致浙江、广东、四川、云南等省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碘盐现象。在接到各地碘盐断货的消息之后,浙江省盐业管理局还是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首先是抓紧生产,要求省内三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4小时连续生产来补充库存;二是抓紧调运,联系了湖北等四个省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驰援浙江。 同步行动的还有浙江的卫生部门。16日当晚,卫生厅就通过媒体发布了“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的消息,这则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告示,劝停了不少年轻人抢购碘盐的脚步与此同时,浙江96301科普宣传热线也迅速开通。 此外,针对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不法行为,浙江省物价、工商部门除了承诺食盐价格不上涨之外,还派出专人专门加强了对超市、农贸市场,包括小型商店的巡查力度。 简要回答浙江省政府部门在履行职能时应如何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工作原则。

考题 2011年3月15日,受“日本核辐射导致海水受到污染,海盐从此变核盐”以及“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谣传的影响。3月16日,浙江、广东、上海等部分地区出现抢盐风潮,并在短时间内席卷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时间,人心惶惶。3月1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并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保障食盐供应措施及澄清谣言,恐慌性的抢购风波逐渐被平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政府是如何平息抢盐风波的?

考题 2011年3月6日至17日,由于网络传言,导致浙江、广东、四川等省部分地区出现抢购碘盐现象。在接到各地碘盐断货的消息之后,浙江省盐业管理局在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 首先是抓紧生产,要求省内三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24小时连续生产来补充库存;二是抓紧调运,联系了湖北等四个省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支援浙江。 同步行动的还有浙江的卫生部门。卫生厅通过媒体发布了“食用碘盐无助预防辐射”的消息,这则通俗易懂的卫生科普告示,劝停了不少年轻人抢购碘盐的脚步。与此同时,浙江96301科普宣传热线也迅速开通。 此外,浙江省物价、工商部门除了承诺食盐价格不上涨之外,还派出专人专门加强了对超市、农贸市场,包括小型商店的巡查力度,打击和惩治了一些不法商贩乘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以次充好等违法行为。 结合材料分析浙江省政府部门应对碘盐抢购风波的措施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

考题 震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核泄漏之后,人们都在谈论有关“核辐射”的话题。下列说法对的是()。A、服用碘盐能预防核辐射B、辐射无处不在,不用担心C、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考题 2011年,日本九级大地震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核泄漏之后,人们都在谈论有关“核辐射”的话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服用碘盐能预防核辐射B、辐射无处不在,不用担心C、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考题 问答题(四十)  【给定资料】  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事实上,对于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我国公众充满了担忧,至于如何防护核辐射,大家又十分无知。无知带来恐惧,恐惧导致人心惶惶;正因为人心惶惶,传言才有了市场。针对碘盐是否能够防辐射这一问题,卫生部门已给出明确解释:食用碘盐预防辐射并不科学。而就在不久前,一些市场却是“一盐难求”,甚至连酱油、海带等也被卷入抢购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H认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中国疾控中心去年曾发布《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对核污染的防护常识作了详细阐释,但熟知“要点”的人很有限,了解相关内容的人更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Z对记者说,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这两年出现的刘太医、张悟本等所谓“神医”让人趋之若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听信谣言折射出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Y表示,“这种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却容易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导火索和放大器。‘抢盐’风潮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同时,还有有识人士指出,危险本身就是机遇,政府应当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大力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唯有如此,当再次遇到此类事情时,大家才能冷静面对,采取恰当措施。  【问题】  “给定材料”写道:“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民众抢盐行为的看法。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考题 问答题(三十九)  【给定资料】  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事实上,对于日本发生的核泄漏事故,我国公众充满了担忧,至于如何防护核辐射,大家又十分无知。无知带来恐惧,恐惧导致人心惶惶;正因为人心惶惶,传言才有了市场。针对碘盐是否能够防辐射这一问题,卫生部门已给出明确解释:食用碘盐预防辐射并不科学。而就在不久前,一些市场却是“一盐难求”,甚至连酱油、海带等也被卷入抢购潮。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副教授H认为,公众对自身安全状况的忧虑以及相关核知识的匮乏是造成这次非理性抢购的原因所在。从碘盐可以防辐射的谣言到抢盐的过程中,公众认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一哄而上,储备所谓的安全盐。中国疾控中心去年曾发布《核事故防护知识要点》,对核污染的防护常识作了详细阐释,但熟知“要点”的人很有限,了解相关内容的人更少。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Z对记者说,当前科学知识的宣传缺乏动力,通俗性科普宣传明显不足,一些百姓容易被误导,这两年出现的刘太医、张悟本等所谓“神医”让人趋之若鹜,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听信谣言折射出公众对于相关知识的缺乏以及科学判断力的欠缺。”浙江省社科院社会所副所长Y表示,“这种欠缺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突出,却容易成为重大公共事件的导火索和放大器。‘抢盐’风潮应当引起人们的反思。”同时,还有有识人士指出,危险本身就是机遇,政府应当及时抓住这一机会,大力普及相关的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唯有如此,当再次遇到此类事情时,大家才能冷静面对,采取恰当措施。  【问题】  “给定材料”写道:“碘盐防辐射的说法从何而来?一则谬论如何能够扰乱民心?联系非典时期曾‘红透了’的板蓝根,甲流时的抢蒜,不难看出类似谣言往往不乏传播的心理认知基础。”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你对民众抢盐行为的看法。  要求: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考题 单选题2011年,日本九级大地震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核泄漏之后,人们都在谈论有关“核辐射”的话题。下列说法对的是()。A 服用碘盐能预防核辐射B 辐射无处不在,不用担心C 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

考题 单选题震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厂核泄漏之后,人们都在谈论有关“核辐射”的话题。下列说法对的是()。A 服用碘盐能预防核辐射B 辐射无处不在,不用担心C 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