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九)  【给定资料】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凡是1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教学点,一律予以撤销或合并,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兴奋不已。他们评价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体系”。  随后,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国大地快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化州市撤并教学点105个,2008年撤并小学207所、初中9所,两年共撤112所,撤并的比例为42.3%;四会中小学数目从2001年撤并前的175所减少到目前的125所,撤并比例为28.6%。  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行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露出来。近日,某省社科院“农村改革背景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需求与评估”课题组发布科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偏远地区实施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十来点才能回到家里,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的超过4个小时。  在岚皋县东坪乡中心小学,课题组访问了23个学生,其中9个学生在上学路上被狗咬过,大多数学生被蚂蟥和马蜂蜇过,有的学生还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过。  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大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教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时强调,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这个被网友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某文化研究机构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早该到了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想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施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主意”。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它还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于把文化中心给灭亡了,农村就真成了文化沙漠了。  【问题】  给定资料中,有人认为“撤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此项改革也被教育部“叫停”。请你对此事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九)  【给定资料】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凡是1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教学点,一律予以撤销或合并,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兴奋不已。他们评价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体系”。  随后,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国大地快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化州市撤并教学点105个,2008年撤并小学207所、初中9所,两年共撤112所,撤并的比例为42.3%;四会中小学数目从2001年撤并前的175所减少到目前的125所,撤并比例为28.6%。  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行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露出来。近日,某省社科院“农村改革背景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需求与评估”课题组发布科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偏远地区实施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十来点才能回到家里,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的超过4个小时。  在岚皋县东坪乡中心小学,课题组访问了23个学生,其中9个学生在上学路上被狗咬过,大多数学生被蚂蟥和马蜂蜇过,有的学生还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过。  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大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教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时强调,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这个被网友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某文化研究机构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早该到了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想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施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主意”。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它还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于把文化中心给灭亡了,农村就真成了文化沙漠了。  【问题】  给定资料中,有人认为“撤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此项改革也被教育部“叫停”。请你对此事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交通运输部提出的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是指()三级A.县、村、组B.县、乡、村C.县、乡、组D.乡、村、组

考题 2006年《义务教育法》重新修订,使义务教育实现了以下转变:()。 A.由“人民教育人民办”转向“义务教育国家和社会共办”B.由收费义务教育转向免费义务教育C.由“人民教育人民办”转向“义务教育国家办”D.由“县乡村三级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投入以县为主”转向“管理以县为主,投入以省为主”

考题 从狭义上看,农村基层是指乡村两级,乡、民族乡和镇,是我国县以下的基层行政区域单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农村三级卫生保健网是指哪三级()A.省、市、县B.省、县、乡(镇)C.市、县、乡(镇)D.县、乡(镇)、村

考题 在我国,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由( )医疗卫生机构组成。A.省、县、乡三级B.县、乡、村三级C.国家、省、县、乡四级D.省、县两级

考题 以下关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框架内容错误的是A、以公有制为主导 B、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和完善 C、由政府、集体、社会和个人举办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组成 D、乡(镇)卫生院为龙头 E、村卫生室为基础

考题 我国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并( )。A.以乡为主 B.以县为主 C.以地区为主 D.以省为主

考题 下面哪一次教育体制改革,提出了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  ) A.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D.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考题 加强莫N股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要完善()A、县、乡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B、县级医疗预防保健网C、乡、村医疗预防保健网D、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考题 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三级指的是()。A、地、市、县B、市、县、乡C、县、乡、村D、县、区、乡E、区、乡、村

考题 中国农业推广网络是以()A、省、县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B、乡、村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C、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D、地(市)、县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

考题 中国农村卫生的三大支柱是:()A、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B、三级预防保健网、乡村医生队伍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C、乡村医生、妇女干部、预防保健人员D、县、乡、村三级政府E、卫生员、接生员、乡村医生

考题 农村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是指()A、县、区、乡B、区、乡、村C、县、区、村D、县、乡、村E、县、乡、镇

考题 对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直接相关的行政执法活动,主要由()行政执法机关实施A、市、县两级B、县、乡(镇两级)C、市、县、乡(镇三级)D、县级

考题 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的管理体制。A、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市为主B、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村为主C、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D、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乡为主

考题 单选题中国农村卫生的三大支柱是:().A 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B 三级预防保健网、乡村医生队伍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C 乡村医生、妇女干部、预防保健人员D 县、乡、村三级政府E 卫生员、接生员、乡村医生

考题 问答题发展教育  我们要优先发展教育。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加快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步伐。推进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稳步发展普通高等教育,适应新形势,调整学科结构。大力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课程教材,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继续推进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后勤社会化。全面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鼓励、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考题 问答题(十)  【给定资料】  近年来,在发展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过程中,地处西南边境的乙县坚持“调整一些不合理校点布局,逐步推进寄宿制办学”的工作思路,特别是结合国家在乙县实施的“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对本县的学校布局进行调整。通过该工程的实施,乙县各乡镇学校布局更加合理,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办学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乙县在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作为中心工作来抓的同时,注意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关心和支持,努力把寄宿制学校办成群众满意,家长放心,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学校。  撤并教学点,意味着自己的子女要去更远的地方读书,来回的交通又不方便,难免会让家长心存疑虑。乙县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体,开辟“创建”专栏,还利用挂横额、张贴标语、出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创建寄宿制学校的重要意义,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都来关心、支持创建工作。县教育局、乡镇政府干部牵头,带领教师和村干部分头走访学生家长,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并做好摸底工作。通过宣传发动,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乙县把创建寄宿制学校作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的重点工作来抓,有效利用各方面条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积极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一是充分利用“义教工程”、边境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项目、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的资金投入,完善了学校的各项设施。几年来,共投入资金4379万元,建设了教学用房56幢,学生宿舍楼89幢,学生食堂79幢,学生厕所73间。二是推进教育资源配置方式的改革,统筹规划学校布局。针对农村校点多、规模小、难以实现有限资源优化配置的情况,乙县从各地的实际出发,按照人口自然分布、统筹规划学校布点的原则,把办学的规模效益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目标。  乙县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逐步实施、规模办学,提高了效益,盘活了教育资源。在着力于调整中小学布局、撤并教学点工作进程中,根据当前政府财力和群众承受能力,重点建设一些试点学校,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模式。其一,联村办寄宿制学校。随着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学校生源减少,村村办学校的现象将成为历史,联村办学势在必行。如响水镇棉江、四清、高峰、红阳等村由于靠近设施完善、教学质量好的鸣风中心小学,乙县便利用“义教工程”43万元资金,在鸣凤中心小学建起了学生宿舍楼、教学综合楼和学生饭堂,扩大学校规模,将其建成寄宿制学校。其二,创办民族寄宿制学校。乙县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同属边境乡镇,部分村屯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许多适龄儿重不能按时入学读书。为了解决他们的入学难问题,乙县在武德乡中心小学创建了寄宿制学校,招收武德、金龙、水口等3个乡镇部分村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国家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学生统一到校寄宿就读,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该校有在校生752人,寄宿生532人,近十年来共培养了1000多名少数民族学生。其三,创建边境形象学校。乙县抓住边境大会战教育项目建设工程实施的机会,积极筹措经费,重点建设一批国门学校,进一步改善了办学条件。现在水口镇罗回中心小学、彬桥中心小学在校生均在500人以上,寄宿生达150多人;水口中学、彬桥中学的寄宿生均超过400人。  【问题】  乙县政府拟进一步宣传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模式,以期更好地提高办学效益和质量。请根据“给定资料”,以县教育局的名义草拟《给各村中小学生家长的一封信》。  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用语得体,通俗易懂;  (3)不超过400字。

考题 问答题(十二)  【给定资料】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凡是1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教学点,一律予以撤销或合并,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兴奋不已。他们评价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体系”。  随后,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国大地快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化州市撤并教学点105个,2008年撤并小学207所、初中9所,两年共撤112所,撤并的比例为42.3%;四会中小学数目从2001年撤并前的175所减少到目前的125所,撤并比例为28.6%。  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行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露出来。近日,某省社科院“农村改革背景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需求与评估”课题组发布科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偏远地区实施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十来点才能回到家里,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的超过4个小时。  在岚皋县东坪乡中心小学,课题组访问了23个学生,其中9个学生在上学路上被狗咬过,大多数学生被蚂蟥和马蜂蜇过,有的学生还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过。  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大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教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时强调,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这个被网友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某文化研究机构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早该到了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想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施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主意”。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它还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于把文化中心给灭亡了,农村就真成了文化沙漠了。  【问题】  给定资料中,有人认为“撤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此项改革也被教育部“叫停”。请你对此事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考题 问答题(九)  【给定资料】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计划生育政策以及城市化、工业化发展,造成农村就读学龄人口减少。村办小学布点分散,班额小,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堪忧,教育经费紧缺,软硬件设施差等问题明显。  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正式出台。文件规定:凡是10人以下的乡村小学、教学点,一律予以撤销或合并,农村教育管理体制由原来的“三级办学两级管理”,即县、乡、村办学,县、乡两级管理,改为以县为主。当时,这一消息曾让多年研究农村教育的一些专家学者兴奋不已。他们评价这是“第一次将农村教育纳入国民财政保障体系”。  随后,农村“撤点并校”工作在中国大地快步推进。以广东省为例,2009年化州市撤并教学点105个,2008年撤并小学207所、初中9所,两年共撤112所,撤并的比例为42.3%;四会中小学数目从2001年撤并前的175所减少到目前的125所,撤并比例为28.6%。  大力度的撤并“麻雀校”和集中办学使当地农村教育出现新亮点。如:显著扩大了学校的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一定程度上集中了优质资源,教育质量有了保证,特别是寄宿制对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积极作用突出。  但这个“撤点并校”的改革在8年的推行过程中,一系列“尴尬”也逐渐暴露出来。近日,某省社科院“农村改革背景下贫困山区基础教育需求与评估”课题组发布科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偏远地区实施撤点并校的利与弊。  课题组在陕南调查时发现,撤点并校后,六七岁的孩子为了上学,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早晨四五点钟就要起床,晚上十来点才能回到家里,每天在路上耗费的时间最多的超过4个小时。  在岚皋县东坪乡中心小学,课题组访问了23个学生,其中9个学生在上学路上被狗咬过,大多数学生被蚂蟥和马蜂蜇过,有的学生还被山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伤过。  有的地方寄宿制学校建设滞后,学生食宿条件较差、生活费用超出当地大众的承受能力,增加了农民负担,有的地方对布局调整后的学校处置不善,造成原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等。  教育部在回复部分网友反映的布局调整导致部分学生上学难的问题时强调,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要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小学和教学点的调整,要在保证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进行,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须保留必要的小学和教学点,防止因过度调整造成学生失学、辍学和上学难问题。这个被网友解读为,国家叫停“强行撤并”。  某文化研究机构的郑教授对此发表意见说,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暴露了太多的问题,早该到了打住的时候了,撤点并校名义上是想让农村中小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听起来挺美,实则是在施行了义务教育免收学费之后,以县为主的财政制度让不少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负担而出的一个“馊主意”。通过学校大合并可以减轻财政压力,但却毁了农村的教育,把学生都集中在几个学校,也可以搞一些形象工程,看着好看。这些撤点并校大跃进,除造成上述严重后果外,还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个学校的存在不仅仅是学校,它还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是知识中心,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并了撤了,等于把文化中心给灭亡了,农村就真成了文化沙漠了。  【问题】  给定资料中,有人认为“撤点并校”是一个“馊主意”,是“形象工程”。此项改革也被教育部“叫停”。请你对此事进行分析,谈谈你的见解。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不超过300字。

考题 单选题中国农业推广网络是以()A 省、县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B 乡、村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C 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D 地(市)、县两级推广机构为重点

考题 单选题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的三级指的是()。A 地、市、县B 市、县、乡C 县、乡、村D 县、区、乡E 区、乡、村

考题 单选题农村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是指()A 县、区、乡B 区、乡、村C 县、区、村D 县、乡、村E 县、乡、镇

考题 单选题加强莫N股村基层卫生组织建设要完善()A 县、乡两级医疗预防保健网B 县级医疗预防保健网C 乡、村医疗预防保健网D 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

考题 ( 难度:中等)《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对河长组织体系提出了基本建设要求,要求全面建立()河长体系?A.省、市、县、乡四级B.省、市、县、乡、村五级C.省、市、县三级D.省、市两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