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气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
验,探索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大气压强”部分内容如下:
演示(录像)
大气压的测量
如图9.3—3,在长约l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 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
(2)说明本演示实验采用录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录像完成“大气压强的大小”的一段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大气对浸在里面的一切物体均具有压强,这种压强叫作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2)因为该实验中用到了水银(汞),汞是有毒的,为了安全起见,所以用录像。
(3)教学设计:
更多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大气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 验,探索并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中关于“大气压强”部分内容如下: 演示(录像) 大气压的测量 如图9.3—3,在长约l 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用手指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手指,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就不再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约760 mm。把玻璃管倾斜,竖直高度差不发生变化。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液体压强等知识。 任务: (1)简述大气压强的概念。 (2)说明本演示实验采用录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录像完成“大气压强的大小”的一段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相关考题
考题 简述《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有关“思想性”的内容。

考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教材的编写建议。

考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解。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反射”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光的反射”一节。关于“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的探究实验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光的直线传播等。任务: (1)简述光的反射定律。(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光反射定律时的规律”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重力,,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重力,认识力的作用教果。 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1)简述重力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重力,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24分)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荷”的内容标准:“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并了解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材料二某物理教科书关于“两种电荷”部分内容如下: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 任务: (1)缺 (2)根据上述材料,利用该实验完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要求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科学研究:速度的变化”一节中的实验探究如图10所示: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习过路程、速度等知识。 任务: (1)简述速度的概念。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速度的变化”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考题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简述“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

考题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请结合“探究浮力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题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液体压强的内容要求是:“通过实验了解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材料二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压强等方面的知识。 任务:(1)请设计一个引出液体压强产生原因的教学方案并简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

考题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义。

考题 阅读材料, 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一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关于“焦耳定律” 的内容要求有:“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焦耳定律, 用焦耳定律说明生产、 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材料二 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焦耳定律” 一节中的演示实验如下所示: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的学生, 已学习过电功、 电功率等知识。 任务: (1) 简述焦耳定律的内容。(4 分) (2) 根据上述材料, 完成“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要求包括: 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阻’’的内容要求为:“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 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电阻”一节,关于“比较小灯泡的亮度”的演示实验如下: 比较小灯泡的亮度 如图l6.3-l,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或锰铜)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电流、电压等内容。任务: (1)简述电阻的内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阻”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压强”的内容要求为:“通过实验,理解压强。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材料二义务教育八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压强”一节.关于“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的演示实验如下: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如图9.1-3,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桌面上放一个砝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其上放一个砝码。注意观察三次实验时海绵被压下的痕迹。这显示了压力作用的效果。 图9.1-3压力作用的效果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八年级学生,已学过力、牛顿第一定律等内容。任务: (1)简述压强的概念。(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24分)

考题 材料:下图所示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成长中的我”部分的课程内容。 阀题:请简要分析A、B、C的相互关系。(12分)

考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考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部分选学内容,以韦达定理为例简述设置选学内容的意义。

考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考题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比较”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层次要求。A、识记B、理解C、运用D、掌握

考题 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述“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的具体内容。

考题 填空题《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请结合“探究浮力的大小”这一教学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题 问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速度”的内容标准为: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材料二: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已学过运动的描述。问题:(1)简述速度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速度”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

考题 单选题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内容标准”的陈述中使用“分析”“比较”等行为动词的内容为()层次要求。A 识记B 理解C 运用D 掌握

考题 问答题“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论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例简述倡导“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意义。

考题 问答题“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之一。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际,简述“注重科学探究”的意义。

考题 问答题《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进行说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