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小学语文《雾凇》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雾凇》
2.内容: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sōng)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3.基本要求:
(1)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2)讲解琼枝玉树,笼罩等词语;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辩题目1.你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有哪些?
2.作为语文老师,你如何看待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知道桂林山水吗?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与“桂林山水”齐名的我国著名的四大自然景观,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长江三峡、云南石林、吉林雾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吉林雾凇的神奇和壮美。(板书:雾凇)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准字形。
江畔 缀满 镀上 缭绕 琼枝玉树 雾凇 十里长堤 凝结 摄氏
①琼枝玉树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qióng zhī yù shù,比喻品格高洁的人。琼字本意为美玉,这里指白色,形容被雪覆盖的树木。
②笼罩,读音是lǒng zhào指广泛覆盖的样子。如:大雾笼罩了山谷。
③十里长堤:吉林市区松江路段市委前面的江岸,即人们所熟知的十里长堤雾凇观赏区。这里堤直江阔,岸柳整齐,雾凇形成后也比较规则。树上的雾凇犹如一丛丛银色的珊瑚,把江面点缀的无比美丽壮观。
2.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描述了吉林雾凇的奇观。
第二部分:说明了雾凇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第三部分:人们观赏赞叹雾凇美景。
(三)深入研读
1.雾凇是怎么样形成的?说说自己的理解。
【明确】雾凇是一种凝结在树上的霜花,因此称为树挂,也就是雾凇。
2.雾凇形成一般要8-10小时,但是第二自然段几句话就把雾凇写的很清楚,如果这八句话留一句最主要、最核心的话,应该是哪一句?
【明确】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3.雾气在哪里?
【明确】①江面上弥漫。②长堤上笼罩(浓、重)。③树木间淹没。④模糊。
4.为什么模糊?雾气怎样能把在眼前的灯光、树影都模糊了?
【明确】这四句都写雾气,雾气的变化越来越浓。
5.小组讨论:为什么要把霜花比作白银、银线、银条?
【明确】这两句话写出了凝结成霜花挂在树上、柳条上,就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雾凇。
此外,“镀”这个字使用的非常好,镀只能镀上白银,珍贵,背后蕴含着作者对霜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雾凇之美,美在它的悄无声息,美在它的壮观奇绝,要赏析吉林雾凇奇观还有大讲究呢!
当地有句俗语叫“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也就是说观赏雾凇的最佳时间是在清晨。下面我们一起跟随人们的脚步漫步清晨的松花江边吧。
(五)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束课堂。
作业:以“雾凇景观千姿百态”为中心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雾凇
洁白晶莹 千姿百态
银光闪烁 琼枝玉树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全部的答案,谢谢考官!
2.作为语文老师,你如何看待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参考答案】
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我认为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具有以下优势:
第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将过去课堂上无法展示的事物和现象生动直观地引入课堂,使枯燥无味的东西变得生动有趣。
第二,强化教学内容,凸显教学目标。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从色彩、音乐和活动、图象等多角度刺激多重感官,直接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
第三,培养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多媒体能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使教材中的文字所蕴涵的意境美、形态美、韵律美得以展现、发挥和升华。
此外,运用多媒体应遵循适度、实效、师生互动的原则,并注意在课前应进行多媒体检测或试用,在恰当的时间演示,并结合课文实际情况确定是否选用多媒体。
更多 “小学语文《雾凇》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辽宁省沈阳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1.题目:《雾凇》 2.内容: 三九严寒,大地冰封。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这就是闻名全国的吉林雾凇(sōng)奇观。 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在4摄氏度左右。这样,松花江流经市区的时候,非但不结冰,而且江面上总是弥漫着阵阵雾气。每当夜幕降临,气温下降到零下30摄氏度左右时,这雾气便随风飘荡,涌向两岸,笼罩着十里长堤。树木被雾气淹没了。渐渐地,灯光、树影模糊了。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最初像银线,逐渐变成银条,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 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 3.基本要求: (1)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 (2)讲解琼枝玉树,笼罩等词语; (3)感受雾凇景观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答辩题目1.你认为,小学阅读教学方法有哪些? 2.作为语文老师,你如何看待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相关考题
考题 确定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依据有我国基础教育的实质与价值取向、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年龄特点及语文的人文性的重要性。()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论本质上属于学科教学论,是从“语文教授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材教法”等发展而来的。()

考题 论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类型。

考题 把培养学生的听话、说话能力,明确定位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的是() A.1986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B.1992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C.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2001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评估就是根据一定的指标对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报语文还是小学教育

考题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美育的特殊性具体表现为:语文美育的()性,语文美育的相对()。

考题 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必须()。A热爱学生,诲人不倦B认真学习专业文化知识C热爱小学语文教育工作D严于律己,为人师表E增强语文教学能力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考题 小学语文学法

考题 突破“听”、“说”分开表述的传统并明确提出“口语交际”的理念是()文件。A、1952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B、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C、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D、2001年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考题 中国传统语文学被称作()。A、交际学B、语文学C、语言学D、小学

考题 掌握小学语文、数学两门主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是对小学教师的()。

考题 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义务教育大纲》

考题 建国以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有()A、蒙学读本B、国文教科书C、《国语教科书》D、《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语文课本》

考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是进行语文基本功训练。

考题 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

考题 ()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A、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考题 什么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考题 小学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能力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课堂应变能力和()。

考题 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A、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B、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C、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D、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考题 单选题()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 1987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考题 名词解释题小学语文学法

考题 单选题作为我国小学语文教材建设向着科学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的标志性教材是()A 各地依据1978年教学大纲编写的实验教材B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C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D 1963年《全日制十二年制学校小学课本语文》

考题 单选题对语文教学目的的表述最全面、合理、辩论的大纲是()。A 1956年《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B 1963年《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C 1978年《全日制十年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D 《义务教育大纲》

考题 单选题下面对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综合性的训练。B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分段进行的。C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是直线式上升的。D 小学语文基本功训练的完成需要经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考题 判断题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提出来的。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