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2014年真题]

A. 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B.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考查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中一些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相关论述的理解;
【解析】
A项错误,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4.2.2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对于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计算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设计,一般仍可采用基本风压值确定。
B项正确,根据条文说明第3.1.5条规定,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项正确,根据第5.4.1条及其条文说明规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项正确,根据第6.4.2条注1规定,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更多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2014年真题] A. 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B. 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相关考题
考题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下列何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2012年真题] A. 7度抗震设计时,各种结构均不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B. 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C. 7~9度抗震设防的连体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分析 D. 高度不超过40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考题 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下列何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 — 2010)的要求? A 7度抗震设计时,各种结构均不必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B 计算双向地震作用时,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C 7~9度抗震设防的连体结构,应采用弹性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分析 D 高度不超过40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地震作用

考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考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常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考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四种观点: Ⅰ.在规定的水平力作用下,剪力墙部分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时,框架—剪力墙结构中底层框架边柱底部截面的组合弯矩设计值,可不乘增大系数; Ⅱ.在抗震设计地震内力分析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进行折减,位移计算时连梁刚度可不折减; Ⅲ.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 Ⅳ.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 A. Ⅰ、Ⅱ符合 B. Ⅱ、Ⅲ符合 C. Ⅲ、Ⅳ符合 D. Ⅰ、Ⅳ符合

考题 下列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优化设计的4种观点: Ⅰ.达到A级性能目标的结构在大震作用下仍处于基本弹性状态; Ⅱ.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性能目标,应不低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规定的基本设防目标; Ⅲ.严重不规则的建筑结构,其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为A级; Ⅳ.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应综合考虑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的特殊性、建造费用、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各项因素选定。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正确性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 A. Ⅰ、Ⅱ、Ⅲ正确,Ⅳ错误 B. Ⅱ、Ⅲ、Ⅳ正确,Ⅰ错误 C. Ⅰ、Ⅱ、Ⅳ正确,Ⅲ错误 D. Ⅰ、Ⅲ、Ⅳ正确,Ⅱ错误

考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的相关论述,何项观点不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  )A.房屋高度大于60m的高层建筑,设计时应按基本风压的1.1倍采用 B.无论采用何种结构体系,结构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宜使结构具有合理的刚度、质量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突变和扭转效应而形成薄弱部位 C.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在水平力作用下,只要结构的弹性等效侧向刚度和重力荷载之间的关系满足一定的限值,可不考虑重力二阶效应的不利影响 D.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柱轴压比中的轴向压力,采用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

考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 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 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 Ⅳ.常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 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 C.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D.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考题 对于高层钢筋混凝土底层大空间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其转换层楼面采用现浇楼板且双层双向配筋,试问,下列何项符合有关规范、规程的相关构造要求? (A)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5,每层每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B)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每层每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5% (C)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每层每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0% (D)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M,每层每向的配筋率不宜小于0.20%

考题 下列关于抗震设计的概念,其中何项不正确? ? (A)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高层钢筋混凝土楼屋盖,不应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 (B)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抗震分析时,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不宜采用单跨框架结构 (D)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设计时,应防止剪切破坏先于弯曲破坏

考题 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抗震分析的一些观点,其中何项相对准确? (A)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至少二个三维空间分析软件进行整体内力位移计算 (B)计算中应考虑楼梯构件的影响 (C)对带转换层的高层结构,必须采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补充计算 (D)规则结构控制结构水平位移限值时,楼层位移计算亦应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考题 关于梁端纵向钢筋的设置,下列选项中,配筋符合相关规范、规程要求的是(  )。(提示:不要求验算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

考题 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抗连续倒塌设计的观点,下列何项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A.采用在关键结构构件的表面附加侧向偶然作用的方法验算结构的抗倒塌能力时,侧向偶然作用只作用在该构件表面 B.抗连续倒塌设计时,活荷载应采用准永久值,不考虑竖向荷载动力放大系数 C.抗连续倒塌设计时,地震作用应采用标准值,不考虑竖向荷载动力放大系数 D.安全等级为一级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拆除构件的方法进行抗连续倒塌设计

考题 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的4种观点:Ⅰ.扭转周期比大于0.9的结构(不含混合结构),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特别的加强措施;Ⅱ.结构宜限制出现过多的内部、外部赘余度;Ⅲ.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振型可存在较大差异,但结构周期宜相近;Ⅳ.控制薄弱层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A.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 B.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 C.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D.Ⅰ、Ⅳ符合,Ⅱ、Ⅲ符合

考题 第四层某剪力墙边缘构件如图6-32所示,阴影部分为纵向钢筋配筋范围,纵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为20mm。已知剪力墙轴压比>0.3。试问,该边缘构件阴影部分的纵筋及箍筋为下列何项选项时,才能满足规范、规程的最低抗震构造要求?(  ) 提示:①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②箍筋体积配箍率计算时,扣除重叠部分箍筋。

考题 下列关于防震缝设置的叙述,何项正确?( )A.房屋高度相同时,各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防震缝宽度也相同 B.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时,其防震缝宽度可比采用框架结构时小50% C.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采用抗震墙结构时,其防震缝宽度可比采用框架结构小50% D.砌体结构防震缝的宽度总小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考题 下列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何项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Ⅰ.带转换层的结构 Ⅱ.带加强层的结构Ⅲ.错层结构 Ⅳ.框架-核心筒结构( )A.Ⅰ、Ⅱ、Ⅲ、Ⅳ B.Ⅰ、Ⅱ、Ⅲ C.Ⅰ、Ⅲ、Ⅳ D.Ⅱ、Ⅲ、Ⅳ

考题 下列高层建筑结构中,何项为复杂高层建筑结构?Ⅰ.连体结构 Ⅱ.多塔楼结构Ⅲ.筒中筒结构 Ⅳ.型钢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简体结构( )A.Ⅰ、Ⅱ、Ⅲ B.Ⅰ、Ⅱ C.Ⅱ、Ⅲ、Ⅳ D.Ⅲ、Ⅳ

考题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对后浇带浇筑时间、后浇带混凝土有何要求?

考题 下列关于基础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2007年真题]A、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其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B、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C、扩展基础的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D、高层建筑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考题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中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中混凝土部分相关,钢筋不相关。

考题 根据混凝土相关规范规定,混凝土结构是以混凝土为主制成的结构,包括()A、素混凝土结构B、现浇混凝土结构C、钢筋混凝土结构D、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考题 判断题我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高层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各种结构体系。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的4种观点:Ⅰ.分段搭设的悬挑脚手架,每段高度不得超过25m;Ⅱ.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不宜大于25℃,混凝土浇筑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Ⅲ.混合结构核心筒应先于钢框架或型钢混凝土框架施工,高差宜控制在4~8层,并应满足施工工序的穿插要求;Ⅳ.常温施工时,柱、墙体拆模混凝土强度不应低于1.2MPa。试问,针对上述观点是否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相关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A Ⅰ、Ⅱ符合,Ⅲ、Ⅳ不符合B Ⅰ、Ⅲ符合,Ⅱ、Ⅳ不符合C Ⅱ、Ⅲ符合,Ⅰ、Ⅳ不符合D Ⅲ、Ⅳ符合,Ⅰ、Ⅱ不符合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基础构件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其中何项是不正确的?()[2007年真题]A 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支护结构,其墙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B 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C 扩展基础的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5D 高层建筑筏形基础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

考题 单选题某厂房抗震设防烈度8度,关于厂房构件抗震设计的以下说法:1.竖向支撑桁架的腹杆应能承受和传递屋盖的水平地震作用;Ⅱ.屋盖横向水平支撑的交叉斜杆可按拉杆设计;Ⅲ.柱间支撑采用单角钢截面,并单面偏心连接;Ⅳ.支承跨度大于24m的屋盖横梁的托架,应计算其竖向地震作用。试问,针对上述说法是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判断,下列何项正确?(  )[2012年真题]A Ⅰ、Ⅱ、Ⅲ符合,Ⅳ不符合B Ⅱ、Ⅲ、Ⅳ符合,Ⅰ不符合C Ⅰ、Ⅱ、Ⅳ符合,Ⅲ不符合D Ⅰ、Ⅲ、Ⅳ符合,Ⅱ不符合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高层混凝土结构作用效应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的观点,哪一项不符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的要求?(  )[2014年真题]A 结构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不宜考虑剪力墙连梁刚度折减B 第3性能水准的结构采用等效弹性方法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竖向构件的内力计算时,剪力墙连梁刚度可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3C 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可对剪力墙连梁刚度予以折减,折减系数不宜小于0.5D 结构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与抗震设防烈度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