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时间:2007年1月1日地点:浙江电视台演播室
栏目:阳光会客厅
主持人:浙江文化频道小文
嘉宾:浙江省文化研究中心王主任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发展处张处长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李教授
小文:各位观众好,欢迎收看新年的第一期阳光会客厅节目。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化热”,引起了人们特别关注。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文化的话题。
近些年以来,我省的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境内外休闲旅游等市场都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像杭州宋城集团6000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演出800场,观众达100万人次,2006年前5个月观众人数增长了30%。这台歌舞精品已经成为杭州文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了。李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李教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消费货币必然转向对精神消费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往往局限于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而精神文化需求通常被压抑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2005年浙江的人均GDP为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强烈凸显出来,宋城的歌舞精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层次”的攀升。
张处长:我手头上有一份详细的数据。2005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已分别从2000年的13.1%和8.5%提高到15.1%和13%。1995到2005年这十年间,反映我省城乡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3.4和11.8个百分点,体现发展与享受需要的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消费等支出迅速上升,支出比重分别提高了7.1和6.7个百分点。
小文:据我所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据专家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求已增长到7000亿元以上。看来,当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潜力已经不容忽视了。
王主任: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经在40%以下,也就是接近了富裕的标准。大家有钱了,更需要消费不同品味、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它既可能是对人们无须支付一定价格就可满足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例如街头雕塑、文化展览等,也可能是对人们必须支付一定价格才能满足的商品性娱乐文化产品的需求,如卡拉OK、商业演出等;既可能是对武打、言情、民间曲艺等通俗文艺的需求,也可能是对文学巨著、交响音乐、芭蕾艺术高雅文艺的需求;既可能是对生理感官上的颐养、休憩或享受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精神世界追索的需求。
李教授:发达国家有一句名言:“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它很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需要的变化。物质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文化则能提供生活的意义,使人们心灵受到抚慰、导向和激励,以此提升自身素质。
王主任: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含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定量化的硬性指标,还包含了这个地区的公众素质以作为一种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也就是人文精神。文化能够提高国民素质,能够转化人的发展观念和生存理念,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是“以文化人”,对人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文化对人的作用。
小文: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会不会也是一把双刃剑呢?我这里有份材料,里面的数据让我感到比较震惊: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的100名在押未成年犯中,犯抢劫罪的占71%,这其中由于经常看含有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并受影响的占75%。此外,这100名未成年犯中,经常出入电子游艺厅的占66%,经常出入网吧的占30%,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的占61%。目前网络游戏的内容很多是带色情、格杀、武斗等情节,使一些痴迷于游戏和网络的青少年大受影响,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甚至纷纷仿效寻求刺激,走上堕落和犯罪的道路。王主任,你怎么看?
王主任:这些只能说是劣文化,先进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应有的道德思想和伦理秩序,去教化人——使人“人化”——像个“人”。我们一些地方在文化消费品的生产方面仅注重市场收益,搞粗放型发展,满足于生产一些短、平、快的东西,甚至是低级、庸俗的东西,缺乏高品质的、既能卖座又让人叫好的文化商品。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有相当多的人和团体变得“没文化”了,我们的社会由于快速拉动,如扳断后的藕一样,出现了“文化中空”。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些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表明我们文化精神的缺失,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李教授:是这样的。拿一些农村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但庸俗的社会文化也随之开始泛滥。在部分省份的落后乡镇,近年来一些草台班子和不正规的演出团体游走乡间,“脱衣秀”、色情录像等活动在农村开始抬头,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无处消遣,闲暇时就聚在一起赌博,不仅成人赌,不少孩子也赌,有的甚至全家参赌。部分地方的封建迷信活动也开始盛行。这些既破坏了淳朴的乡风,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我国有数量众多的县乡文化事业单位,他们占据了人员、资源优势,但由于体制原因,并没能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正在被边缘化、空白化。现在大家都在讲建设新农村,农民该充实的不只是钱包,更需充实精神。
小文:张处长对这个情况应该比较了解。
张处长: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在我们浙江,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0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的省份,农村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也是不成正比的。约占总人口60%~70%的农民只能享有20%~30%的文化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基层文化资源总量匮乏,基层文化阵地流失现象严重,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缺少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
小文:农村的情况可能会突出一些,那么从全省范围来看,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处长:应当说,日渐凸显的公众人文素质差距也正成为我们这个GDP上万亿元省份的特殊发展瓶颈。有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从文化方面的指标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数,只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二十八分之一。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全省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数位居全国第十位,其中文化馆数量位于全国倒数第十三位。浙江是率先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飙升,但全省年人均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
小文:这些数字让人有点意外。可是,主流的文化传播为何会出现断裂呢?
李教授:主要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仍然不十分清楚,还没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在很多方面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将文化产品看成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否认它的商品性,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如此你中有我、纠缠不清,使管理和发展都进入混沌模糊的状态,导致了该“管”的没“管”好,该“放”的没“放”掉。
张处长:这也导致了另一种尴尬局面:非公资本在市场上迅速发展,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却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我这里有一组对比数据非常有意思:2005年浙江国有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191场,而民营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258场。特别是在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共演出14.1万场,是国有剧团的5.8倍,农村演出市场占有率高达87.2个百分点。国有剧团共投入演出运营成本27324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票房收入和观众人数的比为1∶0.19∶0.09。民营剧团共投入演出运营成本3544.6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收入、观众数的比为1∶1.73∶0.53。
小文:张处长这里都快成了数据库了。王主任是怎么认为的呢?
王主任: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习惯了将文化看成是单纯的社会事业,认为文化部门只靠财政拨款兴办,“只投入、不产出”,总之是把文化看成是经济的装饰品,这是个误区。不过,也并非一切文化都可以发展为产业,所有文化活动都可以推向市场,这要依据文化产品的自身属性决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需要迅速构建起新时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否则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小文:就我感觉,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文化与经济整合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有人说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这个观点不知各位是否认同?
李教授: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如果说,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到20世纪的中后期,经济的发展靠的是“资本力”,那么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靠“资本力”,“文化力”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未来最具爆发力的朝阳产业,是各国都在不惜血本争夺的市场。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及相关的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文化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智力、高收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只需要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市场规律,就能闯出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和想象的。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的排位仅次于军事产业,而在出口方面,则位居第一。总体上看,美国的文化已占GDP的25%。
王主任:这种现象在日本和韩国也很典型。日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和规模,已经超过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现在,日本的动漫产品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62%,而游戏产品也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韩国属于后来居上。这几年我们中国频频遭遇的“韩潮”,正是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生成的。
张处长:随着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外文化的碰撞也更为激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文化产品贸易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2004年我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比1。我们向国外大量出口电视机,却不能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只是一个“硬件加工厂”,处于世界文化产业链的最低端。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巨大的文化“赤字”,促人警醒。
小文: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这让我想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热闹的圣诞节,10位名校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的事件,使得“洋”、“土”节之争又再次掀起了波澜。王主任,您会过圣诞节吗?
王主任:呵呵,也会凑凑热闹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抵挡,需要开放包容,需要吸纳融合。更何况,现在这些文化节日的效应已经越来越放大了。一个圣诞节受益的不仅是老百姓,能在平淡生活里找点快乐,从消费过程中体验一种节日的美好感觉,促进群体互助和情感沟通;而且,节日也成为众商家新的利润增长点,利用洋节日的商机,相关厂商赚得个钵满盆溢。像义乌,从去年五月开始到十月,每月都有价值一千万美金的圣诞产品出口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有一家礼品公司设计的圣诞礼品,从往年的单色变为双色,就是这一简单的创新,就使去年的订单量增加了30%,售价也上涨了近20%。
李教授:当前,创新、新的信息技术、智力资本与文化之间已经建立起复杂、深刻的联系。文化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正在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生产传播的强大能力。像日本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已经形成了动画教学、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使得动漫产业成为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内容产业”。可以说,“文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理念。从这点来看,浙江文化产业的壮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处长:总的来说,这几年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是相当地快。2004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比重的15.3%,占GDP比重6.0%,在国内已算比较领先了。但文化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远未达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大多数文化产业单位还处于求生存、求数量的粗放型发展阶段,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弱,文化产业比重偏低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仅为0.4%,而英国的这一比重为5%,澳大利亚为10%。文化创意人才,高级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同国内成熟的经济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相比,文化产业在总体决策、产业管理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小文:虽然有差距,但是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吧。
张处长:这是毫无疑问的。GDP构成中,文化的贡献越来越凸显。百姓的生活中,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文化被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从官员到民间,对文化的认知、认同正逐步成为一种自觉。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已摆上了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了省市县发展规划之中。
王主任:过去的“精神财富”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物质价值”,并正在加快脚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文化在经历了“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之后,已经开始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所释放出的潜能就越巨大。
小文:在这方面,浙江的转型应当是比较早的,请张处长来谈谈。
张处长:是的,我们省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老牌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浙江省新华书店率先实施“事转企”整体改制。改制后,它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相当出色,成功地实现了全省连锁经营,还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出10家连锁书店,迈出跨省区图书连锁经营的路子。新近创建的“博库网上书城”,把网购业务也做得有声有色。“十五”期间,该集团资产总量、销售收入和国有资产权益分别增长183%、51%和183%。同时,文化产业领域大门向非公资本的敞开,也让浙江丰裕的民营资本“风声水起”,大量涌入文化产业,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出了“鲶鱼效应”。据统计,浙江全省目前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多家,营业总收入约300亿元,从业人员近50万人。在全省2万多家印刷企业中,有98%是民营企业;9千多家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发行单位中,民营单位近8千家。
李教授: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东阳的民营企业横店集团。横店影视城所在的地方原先大都是荒山,有些长着一些树,有些连树都难长,土地资源如此稀缺,荒山荒坡如何利用?事实证明,影视基地的建设是一条好路子。现在横店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拍摄基地,并且渐渐形成了一条影视文化产业链,带动了旅游、餐饮、传媒、设计等相关产业群。横店文化产业的规模化还为邻近的大量村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他们光充当相对专业的群众演员,每人年收入就能增加上万元。一个个影视基地建成了,一个个剧组、一批批游客走了又来,为横店带来了巨大财富,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王主任: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如越剧之乡的嵊州涌现了1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从业人员达3000多名,全年累计演出3.5万场,总收入8000多万元。剧团的兴旺繁荣拉动了当地道具服装、演员培训等相关产业。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丰富而又实惠的精神食粮,而且本身的经济力量也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还以有效的方式利用和保护了本地独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张处长: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全新方式出现的文化活动载体。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组建的“钱江浪花”艺术团,现在名声在浙江越来越响。它根据农村基层演出特点和需要专门设计的文艺“直通车”,逐渐为众多基层群众所熟悉和喜爱。“钱江浪花”艺术团在下基层演出的同时,还兴办“文化集市”活动,将科普、教育、卫生、专家咨询、资助失学儿童等一系列活动融入演出活动之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全省共有13辆大篷车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演出近千场,观众达100余万人次,如今“文化大篷车”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李教授:是啊,现在经济在转型,社会也在转型,并且这种转型是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之下。文化的力量,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张处长:“十一五”时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任务也相当艰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小文:让文化发展从“软肋”成为“脊梁”,可谓任重而道远。好的,本次阳光会客厅节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也感谢各位观众朋友,下期节目再见。
就给定材料反映的主旨,用1000字到13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综合国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取向的增长模式已经很难再维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正当发展脚步即将停滞之际,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国策高瞻远瞩,及时纠正了粗放的发展观。而文化体制改革也顺应了这种大势,发展文化产业,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文化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只有具有文化含量、文化品位、文化个性,不仅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满足人的精神文化需要的产品,才能在竞争中胜出。任何国家的综合国力都离不开文化发展的底蕴和烘托。在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文化实力的竞争,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发展文化产业,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以及正确的方向保证。
(1)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因此必须做到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创新、安全机制创新,以全新的思路推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2)扩大文化出口,参与国际竞争。由于文化产业已成为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而促使各国、各地区都积极参与世界文化市场的竞争。我们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要利用国内文化资源、文化市场,更要把民族文化资源与国际文化结合起来,不仅要“引进来”,而且要“走出去”,参与全球化的文化资源配置,使我国文化产品更多地进入国际市场。
(3)人才是文化赖以发展的核心要素。要运用好国家有关的人才制度,也要看到地区之间人才状况的差别,要对照借鉴,要推陈出新,发挥好自身优势,包括文化资源的优势,引进、培养自己的文化人才队伍;坚持“以人为本”的文化发展观,多多反思自己的人才制度;建立健全一整套充满人文气息的人才发展、人才流动、人才激励的制度,培养出一批懂市场、懂国际规则的高层次、复合型文化人才。
(4)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是最基本的经济组织,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当今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是通过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积极向上的开拓性企业文化,给企业带来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提高企业素质和产品竞争力,最终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5)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需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政府部门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完全可以借鉴韩日等国的经验,将文化产业放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先地位,由政府在产业政策上予以倾斜与引导,推动文化与高新技术结合,同时根据文化产业性质,或在财政上予以大力支持,或在投融资上放宽渠道,或在税收上实行优惠,鼓励对外出口,鼓励人才培养,组建产业集团,以促使我国的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更多 “时间:2007年1月1日地点:浙江电视台演播室 栏目:阳光会客厅 主持人:浙江文化频道小文 嘉宾:浙江省文化研究中心王主任 浙江省文化厅文化发展处张处长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李教授 小文:各位观众好,欢迎收看新年的第一期阳光会客厅节目。现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文化热”,引起了人们特别关注。这期节目我们请来了三位嘉宾,一起来聊聊文化的话题。 近些年以来,我省的影视音像制品、图书出版、文艺演出、境内外休闲旅游等市场都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像杭州宋城集团6000万元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宋城千古情》,每年演出800场,观众达100万人次,2006年前5个月观众人数增长了30%。这台歌舞精品已经成为杭州文化休闲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了。李教授是怎么看待这一现象的? 李教授: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衣食住行等物质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之后,消费货币必然转向对精神消费的追求。在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时期,人们的消费需求往往局限于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生活资料,而精神文化需求通常被压抑在一个非常次要的位置上。2005年浙江的人均GDP为3400美元,成为全国首个突破“3000美元门槛”的省份,已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过温饱走向小康,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就强烈凸显出来,宋城的歌舞精品正是适应了这种“需求层次”的攀升。 张处长:我手头上有一份详细的数据。2005年,浙江省的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支出比重,已分别从2000年的13.1%和8.5%提高到15.1%和13%。1995到2005年这十年间,反映我省城乡居民基本生存需要的食品、衣着和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所占比重分别下降了13.4和11.8个百分点,体现发展与享受需要的文化、娱乐、教育、旅游消费等支出迅速上升,支出比重分别提高了7.1和6.7个百分点。 小文:据我所知,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文化消费包括旅游,占到家庭消费的30%左右。据专家初步测算,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文化的潜在消费能力或需求已增长到7000亿元以上。看来,当前国内的文化消费潜力已经不容忽视了。 王主任:我省城乡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已经在40%以下,也就是接近了富裕的标准。大家有钱了,更需要消费不同品味、不同种类的文化产品。它既可能是对人们无须支付一定价格就可满足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需求,例如街头雕塑、文化展览等,也可能是对人们必须支付一定价格才能满足的商品性娱乐文化产品的需求,如卡拉OK、商业演出等;既可能是对武打、言情、民间曲艺等通俗文艺的需求,也可能是对文学巨著、交响音乐、芭蕾艺术高雅文艺的需求;既可能是对生理感官上的颐养、休憩或享受的需求,也可能是对精神世界追索的需求。 李教授:发达国家有一句名言:“增长不等于发展,富裕不等于幸福”,它很形象地说明了人们需要的变化。物质是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文化则能提供生活的意义,使人们心灵受到抚慰、导向和激励,以此提升自身素质。 王主任:按照国际上的通行标准,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包含了这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定量化的硬性指标,还包含了这个地区的公众素质以作为一种整合力量的价值体系,也就是人文精神。文化能够提高国民素质,能够转化人的发展观念和生存理念,真正成为马克思所说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是“以文化人”,对人的作用不是轰轰烈烈,而是潜移默化的。这就是文化对人的作用。 小文:但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会不会也是一把双刃剑呢?我这里有份材料,里面的数据让我感到比较震惊:北京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随机调查的100名在押未成年犯中,犯抢劫罪的占71%,这其中由于经常看含有暴力内容的音像制品并受影响的占75%。此外,这100名未成年犯中,经常出入电子游艺厅的占66%,经常出入网吧的占30%,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的占61%。目前网络游戏的内容很多是带色情、格杀、武斗等情节,使一些痴迷于游戏和网络的青少年大受影响,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道德认知,甚至纷纷仿效寻求刺激,走上堕落和犯罪的道路。王主任,你怎么看? 王主任:这些只能说是劣文化,先进文化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人应有的道德思想和伦理秩序,去教化人——使人“人化”——像个“人”。我们一些地方在文化消费品的生产方面仅注重市场收益,搞粗放型发展,满足于生产一些短、平、快的东西,甚至是低级、庸俗的东西,缺乏高品质的、既能卖座又让人叫好的文化商品。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状:发展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有相当多的人和团体变得“没文化”了,我们的社会由于快速拉动,如扳断后的藕一样,出现了“文化中空”。面对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出现的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些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表明我们文化精神的缺失,这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很大。 李教授:是这样的。拿一些农村来说,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农村对精神文化生活表现出强烈的需求,但庸俗的社会文化也随之开始泛滥。在部分省份的落后乡镇,近年来一些草台班子和不正规的演出团体游走乡间,“脱衣秀”、色情录像等活动在农村开始抬头,在一些地方,农民因无处消遣,闲暇时就聚在一起赌博,不仅成人赌,不少孩子也赌,有的甚至全家参赌。部分地方的封建迷信活动也开始盛行。这些既破坏了淳朴的乡风,也造成了许多让人头痛的社会问题。我国有数量众多的县乡文化事业单位,他们占据了人员、资源优势,但由于体制原因,并没能为农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正在被边缘化、空白化。现在大家都在讲建设新农村,农民该充实的不只是钱包,更需充实精神。 小文:张处长对这个情况应该比较了解。 张处长: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普遍性。即使在我们浙江,这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20年保持全国各省区第一位的省份,农村文化资源的占有程度也是不成正比的。约占总人口60%~70%的农民只能享有20%~30%的文化资源,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极度不平衡。基层文化资源总量匮乏,基层文化阵地流失现象严重,群众文化生活比较贫乏。农民看书难、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缺少健康向上、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 小文:农村的情况可能会突出一些,那么从全省范围来看,情况又是如何呢? 张处长:应当说,日渐凸显的公众人文素质差距也正成为我们这个GDP上万亿元省份的特殊发展瓶颈。有调查结果显示,2003年浙江省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指数为7.5,即每千人中仅有75人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水平达标。尽管我省经济总量多年稳居全国第四位,然而从文化方面的指标衡量还存在一定差距。全国平均每45.9万人拥有一个公共图书馆,在浙江平均每56.2万人才拥有一个,还不到全国的平均数,只相当于国际平均水平的二十八分之一。人均藏书拥有量0.44册,远低于“每个居民两册”的国际标准。全省群众文化事业机构数位居全国第十位,其中文化馆数量位于全国倒数第十三位。浙江是率先实行博物馆免费开放的,虽然带动了参观人数飙升,但全省年人均参观次数也仅为0.4次,远低于西方国家年人均参观博物馆两次的比例。 小文:这些数字让人有点意外。可是,主流的文化传播为何会出现断裂呢? 李教授:主要是当前许多地方政府对文化发展的功能和地位认识仍然不十分清楚,还没有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在很多方面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手段管文化、办文化,将文化产品看成是单纯的精神产品,否认它的商品性,把经营性文化产业混同于公益性文化事业,政府统包统揽。如此你中有我、纠缠不清,使管理和发展都进入混沌模糊的状态,导致了该“管”的没“管”好,该“放”的没“放”掉。 张处长:这也导致了另一种尴尬局面:非公资本在市场上迅速发展,一些掌握大量国有文化资源的文化单位,却游离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我这里有一组对比数据非常有意思:2005年浙江国有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191场,而民营剧团平均每团全年演出258场。特别是在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共演出14.1万场,是国有剧团的5.8倍,农村演出市场占有率高达87.2个百分点。国有剧团共投入演出运营成本27324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票房收入和观众人数的比为1∶0.19∶0.09。民营剧团共投入演出运营成本3544.6万元,平均每场演出成本、收入、观众数的比为1∶1.73∶0.53。 小文:张处长这里都快成了数据库了。王主任是怎么认为的呢? 王主任: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习惯了将文化看成是单纯的社会事业,认为文化部门只靠财政拨款兴办,“只投入、不产出”,总之是把文化看成是经济的装饰品,这是个误区。不过,也并非一切文化都可以发展为产业,所有文化活动都可以推向市场,这要依据文化产品的自身属性决定。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需要迅速构建起新时期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否则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小文:就我感觉,在当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国际环境下,文化与经济整合的速度已经越来越快了。有人说21世纪是文化的世纪。这个观点不知各位是否认同? 李教授: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越来越快,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如果说,从18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的兴起到20世纪的中后期,经济的发展靠的是“资本力”,那么现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不仅仅是靠“资本力”,“文化力”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大。当今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的核心表现形式,越来越成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公认的未来最具爆发力的朝阳产业,是各国都在不惜血本争夺的市场。目前,在世界最发达国家的GDP中,80%以上来源于服务业,其中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文化产业及相关的服务业扮演了主要角色。文化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智力、高收益和低消耗、低污染的特点,只需要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市场规律,就能闯出一个巨大的市场空间,这是传统产业所无法比拟和想象的。许多国家都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在各个方面给予扶持。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文化产业强国,文化产业在其产业结构中的排位仅次于军事产业,而在出口方面,则位居第一。总体上看,美国的文化已占GDP的25%。 王主任:这种现象在日本和韩国也很典型。日本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分量和规模,已经超过电子产业和汽车产业。现在,日本的动漫产品已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62%,而游戏产品也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韩国属于后来居上。这几年我们中国频频遭遇的“韩潮”,正是韩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生成的。 张处长:随着国外文化资本、文化产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外文化的碰撞也更为激烈。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我们的文化产品贸易长期处于严重逆差状态。2004年我国向美国输出了14种版权,而从美国引进版权达4068种,进出比为290比1。我们向国外大量出口电视机,却不能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只是一个“硬件加工厂”,处于世界文化产业链的最低端。美国电影的生产量只占全世界的5%~6%,但放映时间却占全世界放映总时间的80%。巨大的文化“赤字”,促人警醒。 小文:西方文化的影响力确实很大。这让我想到,在刚刚过去的这个热闹的圣诞节,10位名校博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网友慎对圣诞节的事件,使得“洋”、“土”节之争又再次掀起了波澜。王主任,您会过圣诞节吗? 王主任:呵呵,也会凑凑热闹的。在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乃至全世界文化交融的趋势不可抵挡,需要开放包容,需要吸纳融合。更何况,现在这些文化节日的效应已经越来越放大了。一个圣诞节受益的不仅是老百姓,能在平淡生活里找点快乐,从消费过程中体验一种节日的美好感觉,促进群体互助和情感沟通;而且,节日也成为众商家新的利润增长点,利用洋节日的商机,相关厂商赚得个钵满盆溢。像义乌,从去年五月开始到十月,每月都有价值一千万美金的圣诞产品出口到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义乌有一家礼品公司设计的圣诞礼品,从往年的单色变为双色,就是这一简单的创新,就使去年的订单量增加了30%,售价也上涨了近20%。 李教授:当前,创新、新的信息技术、智力资本与文化之间已经建立起复杂、深刻的联系。文化艺术与现代高科技结合,正在进一步扩大现代文化生产传播的强大能力。像日本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化的高新技术已经形成了动画教学、研发、制作、运营和周边产品开发的产业链,使得动漫产业成为了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的“内容产业”。可以说,“文化创新”将成为未来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极重要理念。从这点来看,浙江文化产业的壮大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张处长:总的来说,这几年浙江的文化产业发展也是相当地快。2004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比重的15.3%,占GDP比重6.0%,在国内已算比较领先了。但文化产业在浙江经济发展中远未达到支柱产业的地位,跟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大多数文化产业单位还处于求生存、求数量的粗放型发展阶段,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弱,文化产业比重偏低的现象还将长期存在。全省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仅为0.4%,而英国的这一比重为5%,澳大利亚为10%。文化创意人才,高级复合型人才非常匮乏。同国内成熟的经济行业和高科技行业相比,文化产业在总体决策、产业管理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高级管理人才的引进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小文:虽然有差距,但是变化还是很明显的吧。 张处长:这是毫无疑问的。GDP构成中,文化的贡献越来越凸显。百姓的生活中,文化的含量越来越高,文化被赋予更深更广的含义。从官员到民间,对文化的认知、认同正逐步成为一种自觉。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文化已摆上了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了省市县发展规划之中。 王主任:过去的“精神财富”已经产生了可观的“物质价值”,并正在加快脚步,影响着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文化在经历了“以文养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阶段之后,已经开始自己搭台,自己唱戏,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文化与经济越融合,文化生产力所释放出的潜能就越巨大。 小文:在这方面,浙江的转型应当是比较早的,请张处长来谈谈。 张处长:是的,我们省的情况还是比较突出的。比如,老牌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浙江省新华书店率先实施“事转企”整体改制。改制后,它的现代物流配送系统相当出色,成功地实现了全省连锁经营,还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出10家连锁书店,迈出跨省区图书连锁经营的路子。新近创建的“博库网上书城”,把网购业务也做得有声有色。“十五”期间,该集团资产总量、销售收入和国有资产权益分别增长183%、51%和183%。同时,文化产业领域大门向非公资本的敞开,也让浙江丰裕的民营资本“风声水起”,大量涌入文化产业,一大批民营文化企业发挥出了“鲶鱼效应”。据统计,浙江全省目前共有民营文化企业4万多家,营业总收入约300亿元,从业人员近50万人。在全省2万多家印刷企业中,有98%是民营企业;9千多家书报刊电子出版物发行单位中,民营单位近8千家。 李教授:在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东阳的民营企业横店集团。横店影视城所在的地方原先大都是荒山,有些长着一些树,有些连树都难长,土地资源如此稀缺,荒山荒坡如何利用?事实证明,影视基地的建设是一条好路子。现在横店已成为目前亚洲最大的拍摄基地,并且渐渐形成了一条影视文化产业链,带动了旅游、餐饮、传媒、设计等相关产业群。横店文化产业的规模化还为邻近的大量村民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他们光充当相对专业的群众演员,每人年收入就能增加上万元。一个个影视基地建成了,一个个剧组、一批批游客走了又来,为横店带来了巨大财富,提高了当地人的生活水平。 王主任:目前,浙江已经形成一批特色文化产业区块。如越剧之乡的嵊州涌现了100多个民间职业剧团,从业人员达3000多名,全年累计演出3.5万场,总收入8000多万元。剧团的兴旺繁荣拉动了当地道具服装、演员培训等相关产业。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为老百姓提供了丰富而又实惠的精神食粮,而且本身的经济力量也大大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同时还以有效的方式利用和保护了本地独有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 张处长: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一种全新方式出现的文化活动载体。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组建的“钱江浪花”艺术团,现在名声在浙江越来越响。它根据农村基层演出特点和需要专门设计的文艺“直通车”,逐渐为众多基层群众所熟悉和喜爱。“钱江浪花”艺术团在下基层演出的同时,还兴办“文化集市”活动,将科普、教育、卫生、专家咨询、资助失学儿童等一系列活动融入演出活动之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全省共有13辆大篷车奔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演出近千场,观众达100余万人次,如今“文化大篷车”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李教授:是啊,现在经济在转型,社会也在转型,并且这种转型是置身于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背景之下。文化的力量,已经“润物细无声”地融入经济、政治、社会的力量中,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政治文明的“导航灯”、社会和谐的“粘合剂”。 张处长:“十一五”时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任务也相当艰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小文:让文化发展从“软肋”成为“脊梁”,可谓任重而道远。好的,本次阳光会客厅节目到此结束。非常感谢三位嘉宾,也感谢各位观众朋友,下期节目再见。 就给定材料反映的主旨,用1000字到13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相关考题
考题 适合电视台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技术指标高、图像质量好的摄像机属于(). A.家用级摄像机B.专业级摄像机C.广播级摄像机D.DV摄像机

考题 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上海和浙江。( )

考题 南戏产生的地点是()。 A.浙江海宁B.江苏昆山C.江西弋阳D.浙江温州

考题 马家浜文化遗址发现的地点是()。A.浙江余姚B.浙江嘉兴C.湖北宜昌D.山东泰安县

考题 北京某药品生产企业拟于2018年10月在浙江某县电视台发布非处方药广告。 经检查,发现在县电视台发布虚假广告,应对该药品的虚假广告行为做出行政处罚的机关是A.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浙江某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D.浙江某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考题 中共一大召开的地点是()A.上海 B.浙江 C.北京

考题 有线电视台演播室工艺设计宜符合的条件中不正确的是( )。A.演播室天幕高度宜为3,0-4,5m B.室内噪声宜符合《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球》噪声评价曲线的规定,并应小于NR25 C.混响时间宜为1.0~1.4s D.演播室演区照度不低于500lx,色温3200K

考题 演播室与控制室地面高度的关系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演播室地面宜高于控制室地面0.3m B.控制室地面宜高于演播室地面0.3m C.演播室地面宜高于控制室地面0.5m D.控制室地面宜高于演播室地面0,5m

考题 某电视台内有40㎡的演播室,在消防上的要求是( )。A.应设雨淋喷水灭火设备 B.应设闭式喷水灭火设备 C.应设喷雾系统 D.应设二氧化碳灭火设备

考题 ()摄像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为最优,图像质量最好,适合各级电视台在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场合下使用。A家用级B专业级C广播级DDV

考题 ()摄像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为最优,图像质量最好,适合各级电视台在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场合下使用。A、家用级B、专业级C、广播级D、DV

考题 适合电视台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技术指标高、图像质量好的摄像机属于().A、家用级摄像机B、专业级摄像机C、广播级摄像机D、DV摄像机

考题 中国最年轻的省级电视台是()A、湖南台B、南方电视台C、浙江台D、广东体育台

考题 为什么播音室,演播室等音室都采用短混响时间?

考题 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这两个不同级别的媒体,能对同一产品的发布产生不同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媒介的()不同。A、深度B、广度C、长度D、高度

考题 ()新闻频道推出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记录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 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A、浙江电视台B、江苏电视台C、湖北电视台D、中央电视台

考题 ()综艺节目《水浒英雄会》在何电视台播出?A、湖南卫视B、安徽卫视C、山东卫视D、浙江卫视

考题 1958年6月15日,()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A、上海电视台B、北京电视台C、浙江电视台D、广东电视台

考题 现场新闻发布的地点是()。A、灭火救援事发现场B、警戒区外适当地点C、政府新闻发布中心D、当地电台新闻演播室

考题 单选题()新闻频道推出大型纪录片《大国工匠》,记录了追求卓越的“工匠精 神”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A 浙江电视台B 江苏电视台C 湖北电视台D 中央电视台

考题 单选题()摄像机的各项技术指标为最优,图像质量最好,适合各级电视台在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场合下使用。A 家用级B 专业级C 广播级D DV

考题 单选题现场新闻发布的地点是()。A 灭火救援事发现场B 警戒区外适当地点C 政府新闻发布中心D 当地电台新闻演播室

考题 单选题马家浜文化遗址发现的地点是()。A 浙江余姚B 浙江嘉兴C 湖北宜昌D 山东泰安县

考题 问答题为什么播音室、演播室等音室都采用短混响时间?

考题 单选题()综艺节目《水浒英雄会》在何电视台播出?A 湖南卫视B 安徽卫视C 山东卫视D 浙江卫视

考题 单选题中央电视台和浙江电视台这两个不同级别的媒体,能对同一产品的发布产生不同影响,这主要是因为媒介的()不同。A 深度B 广度C 长度D 高度

考题 单选题1958年6月15日,()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A 上海电视台B 北京电视台C 浙江电视台D 广东电视台

考题 单选题我国第一所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创建的时间和地点是 ( )A 1988年,上海B 1988年,天津C 1994年,上海D 2000年,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