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题图(Z)所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一自振周期T1=0.55s。一至四层的楼层侧向刚度K1、K2、K3、K4依次为:1.7×10`5N/mm、1.8×10`5N/mm、1.8×10`5N/mm、1.6×10`5N/mm;各层顶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依次为:2100kN、1800kN、1800kN、1900kN。



假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800kN,试问,作用在二层顶面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2(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规定,特征周期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按表5.1.4-2采用。查表5.1.4-2得,Tg=0.35s。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表5.2.1规定,当T1=0.55s>1.4Tg=1.4×0.35=0.49s时,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δn为
δn=0.08T1+0.07=0.08×0.55+0.07=0.114
ΣGjHj=2100×4.8+1800×(4.8+3.5)+1800×(4.8+2×3.5)+1900×(4.8+3×3.5)=75330kN·m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式5.2.1-2计算作用在二层顶面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更多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题图(Z)所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一自振周期T1=0.55s。一至四层的楼层侧向刚度K1、K2、K3、K4依次为:1.7×10`5N/mm、1.8×10`5N/mm、1.8×10`5N/mm、1.6×10`5N/mm;各层顶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依次为:2100kN、1800kN、1800kN、1900kN。 假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800kN,试问,作用在二层顶面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2(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30 B. 140 C. 150 D. 160” 相关考题
考题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题图(Z)所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一自振周期T1=0.55s。一至四层的楼层侧向刚度K1、K2、K3、K4依次为:1.7×10`5N/mm、1.8×10`5N/mm、1.8×10`5N/mm、1.6×10`5N/mm;各层顶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依次为:2100kN、1800kN、1800kN、1900kN。 假定,作用在一、二、三、四层顶面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分别为:120kN、150kN、180kN、280kN。试问,该结构底层与顶层的层间位移u1、u2(mm),分别与下列何组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不考虑扭转影响。 A. 0.7,1.8 B. 0.7,4.6 C. 4.3,1.8 D. 4.3,4.6

考题 某16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办公楼,层高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匀称、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2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为Ⅲ类。结构自振周期为T1=1.2s;T2=0.4s。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如题32~35图17(A)所示。结构的第一及第二振型,如图17(B)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A、10633 B、14000 C、15600 D、12671

考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2014年真题] 2.假定,该框架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10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75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210 B. 260 C. 370 D. 590

考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剖面图如图22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第二组,地震加速度0.20g,Ⅱ类场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屋面有局部突出的小塔楼。阻尼比s′=0.05。结构的基本周期T1=1.13s。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14000kN,G2=G3=G4=G5=G6=G7=G8=G0=0.9G1,G10=0.8G1,Gn=0.09G1,小塔楼的侧向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层侧向刚度之比Kn/K=0.05。 相应T1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16 B、0、122 C、0、0629 D、0、098

考题 一幢十层教学楼,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Ⅱ类场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2.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 A. 0.5 B. 0.9 C. 1.2 D. 1.7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米,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 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 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2012年真题] 提示: 1.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考题 某五层档案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类别为Ⅲ类,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 14.某楼层多遇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楼层最大弹性层间位移△Umax=12.1mm,最小弹性层间位移△Umin=6.5mm,质量中心的弹性层间位移为△U9.5mm,该楼层层高为7.0m,试问,在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抗震变形验算时,该楼层最大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规定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之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0.75 B.0.95 C.1.10 D.1.35

考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比较均匀,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27-32题: 假定,房屋集中在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首层G1=12000kN,G2-9=11200kN,G10=9250kN,结构考虑填充墙影响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4s,结构阻尼比ξ=0.05。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估算时,该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2410 B.2720 C.3620 D.4080

考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077 B. 0.088 C. 0.112 D. 0.16

考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i=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试问,第一振型时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10(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 10000 B 13000 C 14000 D 15000

考题 一幢十层教学楼,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Ⅱ类场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假定建筑物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如图所示,且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s。若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设计值FE最接近于(  )kN。 A. 3800 B. 4400 C. 4900 D. 5500

考题 某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计算简图如题图(Z)所示。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g),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第一自振周期T1=0.55s。一至四层的楼层侧向刚度K1、K2、K3、K4依次为:1.7×10`5N/mm、1.8×10`5N/mm、1.8×10`5N/mm、1.6×10`5N/mm;各层顶重力荷载代表值G1、G2、G3、G4依次为:2100kN、1800kN、1800kN、1900kN。 假定,阻尼比为0.05,试问,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计算。 A. 690 B. 780 C. 810 D. 860

考题 某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质量和刚度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如题31~34图所示,下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抗震设防烈度9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Ⅲ类建筑场地,Tg=0.45s,丙类建筑,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总重力荷载代表值96000kN。 假定,某剪力墙水平分布筋为Φ10@200,其连梁净跨ln=2200mm,as=30mm,其截面及配筋如题34图所示。试问,下列关于连梁每侧腰筋的配置,何项满足规程的最低要求(  ) A. 4Φ12 B. 5Φ12 C. 4Φ10 D. 5Φ10

考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在重力荷载代表值、水平地震作用及风荷载作用下,首层中柱E的柱底截面产生的轴压力标准值依次为2800kN、500kN和60kN。试问,在计算首层框架柱E柱底截面轴压比时,采用的轴压力设计值(kN),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3360 (B)4010 (C)4410 (D)4494

考题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 假定,各楼层的地震剪力和楼层的侧向刚度如表3所示,试问,当仅考虑剪切变形影响时,本建筑物在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楼顶总位移Δ(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14 B.18 C.22 D.26

考题 某五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房屋高度25.45m。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防类别为丙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Ⅱ类,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该结构平面和竖向均规则。 假定,该结构的基本周期为0.8s,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各楼层地震剪力、重力荷载代表值和楼层的侧向刚度见表。试问,水平地震剪力不满足规范最小地震剪力要求的楼层为下列何项() A.所有楼层 B.第1、2、3层 C.第1、2层 D.第1层

考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剖面图如图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第二组,地震加速度0.20g,Ⅱ类场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屋面有局部突出的小塔楼。阻尼比ζ=0.05。结构的基本周期T1=1.13s。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14000kN,G2=G3=G4=G5=G6=G7=G8=G9=0.9G1,G10=0.8G1,小塔楼的侧向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层侧向刚度之比Kn/K=0.05。 计算相应T1的地震影响系数α1,其最接近(  )。A. 0.16 B. 0.122 C. 0.098 D. 0.0629

考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某榀框架第4层框架梁AB,如图5-17所示。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梁端弯矩设计值(顺时针方向起控制作用)为MA=250kN*m,MB=650kN*m;同一组合的重力荷载代表

考题 某五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柱网尺寸9m×9m,各层层高均为4.5m,位于8度(0.3g)抗震设防地区,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已知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8000kN。

考题 有一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图6-41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4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1.0s。 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轴向力标准值NEvk为(  )kN。A.800 B.900 C.1000 D.1100

考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一剪力墙普通办公楼,见图5-16所示,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均匀,房屋高度为40m;设一层地下室,采用箱形基础。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Ⅲ类建筑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刚性地基假定确定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8s。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e=19.1N/mm2,fi=1.71N/mm2)。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相同,皆为6840kN;柱E承担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占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的1/20。

考题 题1~4:某四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各层结构计算高度均为6m,平面布置如图3-1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类。 假定,考虑非承重墙影响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08s,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12.5kN/m2(按建筑面积37.5mx37.5m计算)。试问,按底部剪力法确定的多遇地震下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2010)作答。 (A)2000 (B)2700 (C)2900 (D)3400

考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剖面图如图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第二组,地震加速度0.20g,Ⅱ类场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屋面有局部突出的小塔楼。阻尼比ζ=0.05。结构的基本周期T1=1.13s。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14000kN,G2=G3=G4=G5=G6=G7=G8=G9=0.9G1,G10=0.8G1,小塔楼的侧向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层侧向刚度之比Kn/K=0.05。 计算小塔楼底部的地震弯矩设计值Mn,其最接近(  )kN·m。 A. 3604 B. 2794 C. 2448 D. 1994

考题 某26层钢结构办公楼,采用钢框架-支撑体系,如图5-20所示。该工程为丙类建筑,抗震设防烈度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Ⅱ类场地。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3.0s。钢材采用Q345。

考题 某二层地下车库,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柱抗震墙结构。某中柱顶板节点如题图所示,柱网8.4m×8.4m,柱截面600mm×600mm,板厚250mm,设1.6m×1.6m×0.15m的托板,as=as'=45mm。 试问,该板柱节点的柱纵向钢筋直径最大值d(mm),不宜大于下列何项数值()A.20 B.22 C.25 D.28

考题 某10层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房屋,丙类建筑,剖面图如图所示。其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分组第二组,地震加速度0.20g,Ⅱ类场地。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但屋面有局部突出的小塔楼。阻尼比ζ=0.05。结构的基本周期T1=1.13s。各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G1=14000kN,G2=G3=G4=G5=G6=G7=G8=G9=0.9G1,G10=0.8G1,小塔楼的侧向刚度与主体结构的层侧向刚度之比Kn/K=0.05。 .计算结构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其最接近于(  )kN。 A. 7243 B. 6802 C. 6122 D. 5417

考题 单选题某建筑场地为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场地类别为Ⅲ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在该场地上拟建10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为150000kN,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0.9s(已考虑周期折减系数),阻尼比为0.05。试问:当采用底部剪力法时,基础顶面处相应于多遇地震的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kN)最接近下列()项。()A 6450B 6650C 9550D 9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