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共用题干
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
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

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
A:安全帽
B:空气呼吸器
C:导电鞋
D:耳塞
E:防护手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事故的性质是指认定事故是责任事故,还是非责任事故。责任事故指由于人们违背自然规律,违反法令、法规、条例、规程等不良行为造成的事故。非责任事故指不可抗拒自然因素或目前科学无法预测的原因造成的事故。这起事故是由于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未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作业,属于违章作业,所以是一起责任事故。
一切通风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叫受限空间(作业受到限制的空间)。如炉、塔、釜、罐、槽车以及管道、烟道、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船舱、地下仓库、储藏室、地窖、谷仓等。在受限空间进行职业活动,可能引起死亡、失去知觉、丧失逃生及自救能力、伤害或引起急性中毒等。进入受限空间作业,应该办理“受限空间作业许可证”
违章操作的甲、乙是B工程公司职工,显然B工程公司是该起事故的责任单位,而C炼油厂对外单位来本厂作业人员监管不力以及救援不力应负责。
丙不懂中毒人员救援常识,盲目救援是导致其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另外缺少防护用品也是导致丙死亡的原因。这起事故的类型是中毒事故,但事故的原因不是中毒。窒息、中毒、高处坠落是事故的类型。
该污水井可能导致的伤害是物体打击、中毒和窒息等,为防止物体打击应佩戴安全帽和防护手套,为防止中毒和窒息应佩戴空气呼吸器。
在《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中规定,属下列情况者为间接原因:①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工业构件、建筑物、机械设备、仪器仪表、工艺过程、操作方法、维修检验等的设计、施工和材料使用存在问题;②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③劳动组织不合理;④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⑤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⑥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⑦其他。本案例中,作业人员缺少污水井防护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然教育培训不够是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另外“救援行为不当”体现了应急救援的教育培训不够,也是导致事故的一个间接原因。“作业人员没有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作业人员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后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甲烷是可燃气体,硫化氢是有毒气体,均应该检测。对于密闭空间,氧气也需要检测,一般浓度在18%~22%属于正常。
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发生爆炸属于其他爆炸。污水井发生火灾、中毒窒息、淹溺的可能都是有的,但发生机械伤害的可能几乎没有。
更多 “共用题干 2010年5月10日8时,B工程公司职工甲、乙受公司指派到C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疏通堵塞的污水管道。两人未到C炼油厂办理任何作业手续就来到现场开始作业,甲下到3m多深的污水井内用水桶清理油泥,乙在井口用绳索向上提。清理过程中甲发现油泥下方有一水泥块并有气体冒出,随即爬出污水井并在井口用长钢管捣烂水泥块。11时左右,当甲再次沿爬梯下到井底时,突然倒地。乙发现后立即呼救,在附近作业的B工程公司职工丙等迅速赶到现场,丙在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下井救人,刚进入井底也突然倒地。乙再次大声呼救,C炼油厂专业救援人员闻讯赶到现场,下井将甲、丙救出,甲、丙经抢救无效死亡。事故调查人员对污水井内气体进行了检测,测得氧气浓度19.6%、甲烷含量2.7%、硫化氢含量850mg/m3。根据以上场景,回答下列问题(共16分,每题2分,1~3题为单选题,4~8题为多选题):进入C炼油厂污水井内清污作业时,应佩戴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A:安全帽B:空气呼吸器C:导电鞋D:耳塞E:防护手套” 相关考题
考题 (142-143题共用题干)第142题:

考题 题共用题干正确的诊断是查看材料

考题 下列题共用题干,回答 152~153 题。第 152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