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有人认为,智能手机的使用会使人际关系疏远。设计实验说明智能手机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实验设计应包含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问题提出二十一世纪被称为电子信息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移动通讯和无线网络技术在短短几年的时间迅速地发展起来。作为移动通信和无线网络技术的直接承载体——智能手机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智能手机不但使人之间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改变,也使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脉络与过去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在使用智能手机的情况下,人们的人际交往对象、方式和内容等也发生了变化。本研究拟用实验的方法,探讨智能手机的使用状况对人际关系的影响。2研究假设假设1:每天使用智能手机时间越长,人际关系质量越差。假设2:连续使用智能手机天数越多,人际关系质量越差。假设3: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长与连续使用智能手机天数的交互作用。3方法3.1被试通过论坛发帖、广告招募等方式征集48名大学生被试(由于大学生群体是智能手机使用的重要群体,故被试主要取自大学生群体)。年龄在18~ 24岁之间,其中男女各24名,专科生、三本院校、二本院校、一本院校学生各12名,在每个院校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学生按等比例抽取。招募时,必须告知被试智能手机的使用是有可能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希望被试根据自身情况酌情参与。实验结束后,给予一定的被试费。被试均为心理健康的被试。3.2实验设计采用3x3的混合设计,组间变量A:智能手机的每天使用时长(被试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为每天不使用智能手机、使用2小时、使用4小时);组内变量B:连续使用的天数(前测、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因变量:自变量水平结合下的人际关系量表的得分。控制变量:被试的性别、年龄、被试原先的智能手机使用情况、人际关系质量的情况。3.3实验工具SCL - 90心理诊断量表,心理韧性量表,人际关系质量评价量表,智能手机使用程度量表。3.4实验程序招募到被试以后,用两个量表分别测得所有被试的人际关系质量情况,智能手机使用情况。将被试分为三组,每组在年龄、院校、性别、人际关系质量、智能手机使用情况方面都尽量同质。第一组被试每天不使用智能手机;第二组被试每天使用智能手机2小时(根据最初测量的“所有被试每天平均使用时长”而设定);第三组被试每天使用智能手机4小时。分别在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再次对被试进行人际关系质量的测量。实验结束后,如果证明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人际关系有负面影响,承诺会为所有被试提供免费的辅导,帮助被试恢复到原先的人际关系水平。4统计方法使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两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然后列表。两因素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表(A是组间变量,B是组内变量){图0}如果某个自变量的主效应显著,则需要进行事后检验。5预计结果A因素主效应显著。事后检验结果表明,每天使用时长三个自变量水平下,人际关系质量呈递减趋势,且各水平之间差异显著。由此认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时间越长,人际关系质量越差。B因素主效应显著。事后检验结果表明,在前测、一个月后和三个月后这三个水平下,人际关系质量两两差异显著。由此认为,持续天数越多,人际关系质量越差。交互作用不显著。6结论智能手机的使用对人际关系有负面影响。7不足如果智能手机的使用真的对人际关系有负面影响,那么连续三个月每天使用智能手机4小时会对被试产生最大的负面影响。除了实验开始之前的被试完全的知情权外,最好有后期的恢复措施,帮助被试恢复到较好的人际关系中。
更多 “有人认为,智能手机的使用会使人际关系疏远。设计实验说明智能手机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的影响。实验设计应包含问题提出、研究假设、实验设计、数据处理、结论等。 ” 相关考题
考题 教育实验设计主要解决下面问题中的几个即可,用什么样的设计适合你的研究问题,有利于验证研究假设;怎样能较好地控制无关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如何使研究结果得到推广。()

考题 简单实验设计包括( )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C、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D、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E、四组前后测实验设计F、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考题 实验调查成功的关键是()。 A、研究假设的提出B、实验设计C、实验对象的选择D、实验检测

考题 在研究新旧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是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影响时,通常研究的班级是一个自然班,不能打乱原来的班级再重新组班,此时适合使用()。 A、非实验设计B、准实验设计C、真实验设计D、纯实验设计

考题 某一实验设计是一种变量得以严格控制的实验设计,根据自变量控制数量的多少,真实验设计又分为简单实验设计和复杂实验设计,这是()。 A.准实验设计B.真实验设计C.前实验设计D.定时重复观测设计

考题 教育实验设计主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有()A.用什么样的设计适合你的研究问题B.有利于验证研究假设C.怎样能较好地控制无关因素对实验效果的影响D.如何使研究结果得到推广

考题 准实验设计的优点有A、弥补了严格意义上实验研究的不足B、使研究者能够在道德范围内关注感兴趣的问题C、使研究者在能力限制范围内关注感兴趣的问题D、准实验设计的效力非常好E、准实验设计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考题 临床心理学的实验研究设计的方法中,就因果关系推论的效度而言,效度最高的是()A.前实验设计 B.准实验设计 C.描述性实验设计 D.真实验设计

考题 某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时,采用了如下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发现问题→X→得出结论→交流应用。其中X表示( )。 A.验证假设→提出假设→实验设计 B.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实验设计 C.实验设计→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D.提出假设→实验设计→验证假设

考题 阅读下述研究案例,按要求回答问题。某研究者想探明某种阅读方法对阅读成绩的影响,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纠正学生错误的阅读方法,教学生该种阅读方法。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l)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2)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3)说明该实验设计的统计方法。(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以及统计方法。

考题 表1和表2、表3和表4是针对同一问题采用两种不同的实验设计所获得的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这两种实验各自属于何种设计类型?每种设计各自使用了多少被试? (2)针对研究问题,根据实验设计一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实验设计二与实验设计一的结论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能得出什么结论? (3)这两种设计中哪一种更适宜考查本研究的问题?请具体说明理由。

考题 在一项考察初中生英语学习效果的研究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自学辅导式和 启发式,使用的英语教材有A、B、C三个版本。该实验设计是A.二因素实验设计 B.三因素实验设计 C.五因素实验设计 D.六因素实验设计

考题 实验调查成功的关键是()。A提出研究假设B合理科学的实验设计C选择实验对象D确定实验方法

考题 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研究设计是()A纵向设计B横断设计C准实验设计D聚合交叉设计

考题 时间序列设计属于()。A、前实验设计B、真实实验设计C、等组实验设计D、准实验设计

考题 是否使用()的方法,可以将实验设计和准实验设计区分开来。

考题 探究式科学教育所包含的步骤:提出问题;推测和假设;设计实验;寻求实证;信息和数据处理;获得结论和表达。

考题 按照对实验控制程度的不同,实验设计可以分为()。A、真实验设计B、准实验设计C、前实验设计D、小样本实验设计

考题 你认为暖色调的房间可以减少人的不良情绪,这是你的()。A、理论B、实验设计C、问题D、假设

考题 实验调查法的一般程序包括()。A、提出实验假设B、进行实验设计C、选择实验对象D、实施实验调查E、得出实验结论

考题 简单实验设计包括()。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C、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D、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E、四组前后测实验设计F、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考题 经典实验设计指的是()。A、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B、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C、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D、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考题 多选题简单实验设计包括()A两组无前测实验设计B单组前后测实验设计C两组无后测实验设计D两组前后测实验设计E四组前后测实验设计F多组前后测实验设计

考题 单选题实验调查成功的关键是()。A 提出研究假设B 合理科学的实验设计C 选择实验对象D 确定实验方法

考题 多选题按照对实验控制程度的不同,实验设计可以分为()。A真实验设计B准实验设计C前实验设计D小样本实验设计

考题 单选题介于前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之间的实验研究设计是()A 纵向设计B 横断设计C 准实验设计D 聚合交叉设计

考题 单选题时间序列设计属于()。A 前实验设计B 真实实验设计C 等组实验设计D 准实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