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

  • A、可知论
  • B、不可知论
  • C、主观主义
  • D、唯心主义

参考答案

更多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这种观点属于()A、可知论B、不可知论C、主观主义D、唯心主义” 相关考题
考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A.人的认识受实践水平的限制B.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C.物质决定意识D.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考题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故总有那么一天,人类会穷绝对世界的认识。()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上,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感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是() A、唯物论B、经验论C、唯理论D、诡辩论

考题 2016年,美国科学家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这一发现让我们对宇宙的演化、星系或星云的形成产生了新的认识。引力波的探测进一步佐证了(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②规律不仅可以被发现,也可以被改变和创造③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的、无所不能的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考题 2009年4月,甲型H1N1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人能解开自然之谜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考题 庄子说:我和你辩论,你胜了我,我果真就错了吗?我胜了你,你果真就错了吗?究竟谁对谁错,在你我两人之间是无法断定的。请来第三者,也无法断定是非,因为第三者如果持有与你我相同的意见,他就没有资格断定;如果持有与你我不同的意见,也没有资格断定。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A、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D、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考题 2012年12月21日到来之前,科学家根据太阳活动、地壳运动,天体运动规律,提前辟谣“2012年12月21日,不是世界末日,只是玛雅人历法一次循环的终结。”这表明()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造规律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考题 2013年6月18日,广州五羊天象馆预报,在6月23日晚上,将出现全年最圆最大的超级月亮,而下一次超级月亮将出现在2014年8月11日。今天我们看到这一预报得到了证实。科学家对天文奇观的预测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思维能够创造存在 ③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 ④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A、①②B、②④C、①④D、②③

考题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A、怀疑论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

考题 两位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64年,他们分别提出希格斯机制与希格斯玻色子理论。这一理论预言为2011年、2012年的科学发现所证实。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过程表明() ①认识可以先于实践而产生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③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物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考题 “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A、唯物主义B、可知论C、不可知论D、唯心主义

考题 下列表述中,围绕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本原问题展开的是() ①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②没有不可认识,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 ③未有此气,亦有此理,理生万物 ④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考题 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度,东经103.0度)发生7.0级地震,震深度13千米,成都震感强烈。由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建设的地震预警系统对该次地震成功预警,为雅安市区及成都市区分别提了5秒和28秒的避险时间。人类能够对地震成功预警说明()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②思维能够创造存在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

考题 从中国服装史可以看出()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认识总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考题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元素钼的一种氧化矿物对生命的起源至关重要,而这种氧化物只可能在火星上获得。最新研究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始于火星”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证据。这一研究进一步佐证了()A、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B、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C、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D、自然界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考题 孔子的认识观点是()A、生而知之B、学而知之C、困而知之D、困而不学

考题 2004年年末,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大地震,并引发世纪大海啸,带来了空前灾难。但这次海啸受灾的几个国家几乎没有任何预警系统。人们对地震和海啸预测的缺失说明了()。A、地震和海啸的出现只是一种偶然现象B、人类不可能认识和驾驭自然界C、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程度受主客观条件制约D、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未被认识的事物

考题 目前,我国的城市青少年所用手机功能越来越完善。在手机上可以上网玩《魔兽世界》、《梦幻西游》和《网络偷菜》等游戏。可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够成熟,一些意志薄弱、自控的青少年把虚拟想象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陷于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发展。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人的思想和行动有重大影响 ②把虚拟世界当作客观世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④青少年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题 下面属于康德不可知论观点的是()。A、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B、人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是认识达不到的C、无物存在D、即使有物存在而又可知,这样的知识也无法传授给别人

考题 民政部的统计显示2014年上半年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1.2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575.6亿元。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海啸等灾害,但随着人类素质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总有一天,人类会掌握其中的规律,使人类少受其害。这说明() ①主、客观因素制约着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②人们可以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变规律 ③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人们还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题 2013年11月7日,清华大学宣布,该校生命学院罗永章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为一个全新的肿瘤标志物,其自主研发的Hsp90α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材料说明()A、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B、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利用和改造规律D、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考题 单选题康德认为,自在之物具有积极和消极双重意义,下列属于自在之物的消极意义的是(  )。A “自在之物”可以思考B “自在之物”能作用于经验世界且命令经验世界、为经验世界立法的自由意志C “自在之物”享有充分的自由D “自在之物”不能被认识,而只是作为认识的界限,被限制在经验现象之外

考题 单选题从中国服装史可以看出() ①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②认识总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的 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可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 ④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

考题 单选题目前,我国的城市青少年所用手机功能越来越完善。在手机上可以上网玩《魔兽世界》、《梦幻西游》和《网络偷菜》等游戏。可一些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还不够成熟,一些意志薄弱、自控的青少年把虚拟想象的世界当作真实的世界,陷于其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和学业的发展。这说明()。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人的思想和行动有重大影响 ②把虚拟世界当作客观世界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③世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 ④青少年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考题 单选题下面属于康德不可知论观点的是()。A 感觉是我们唯一知道的东西B 人的认识只能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是认识达不到的C 无物存在D 即使有物存在而又可知,这样的知识也无法传授给别人

考题 单选题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因为致死率极高引起人们的恐慌。2014年8月4日,美国科学家利用植物生产处一种实验用抗病毒血清,这种血清已提供给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道主义救援人员使用。虽然这种药物对人类的安全性尚未得到评估,但它已治疗了两名病患让人们看到了希望。这表明()。A 在对自然现象的人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B 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C 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变规律D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考题 单选题《庄子•齐物论》中提出“齐是非”和“是非莫辩”的思想:既使我与若辩矣,若胜我,我不若胜,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我胜若,若不吾胜,我果是也?而果非也邪?其或是也?其或非也邪?其俱是也?其俱非也邪?我与若不能相知也。则人固受其黮暗,吾谁使正之?使同乎若者正之,既与若同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者正之,既同乎我矣,恶能正之?使异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异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使同乎我与若者正之,既同乎我与若矣,恶能正之?这一观点的合理性在于它认识到()。A 真理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的唯一标准C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 不能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