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反弯点法计算弯矩时,与框架中节点相连的梁端弯矩计算公式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反弯点法计算弯矩时,与框架中节点相连的梁端弯矩计算公式说明了什么?” 相关考题
考题 框架结构设计中,梁端弯矩调幅的原则是 () A.在内力组合之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适当减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将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适当增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将梁端弯矩适当减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将梁端弯矩适当增大

考题 在由节点弯矩平衡求各梁端弯矩时,中间节点处的梁端弯矩可将该节点柱端不平衡弯矩按梁的相对线刚度进行分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下列关于反弯点法计算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柱的剪力,说法正确的是( )。 A.求各柱的剪力时,假定各柱上、下端都不发生角位移B.在确定柱的反弯点位置时,假定除底层柱外,其余各层柱的上、下端节点转角均相同C.对于底层柱,则假定其反弯点位于距支座 2/3 层高处D.梁端弯矩可由节点弯矩平衡条件求出不平衡弯矩,再按节点左右梁的线刚度进行分配

考题 在反弯点法中,假定梁的刚度为无限大,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只有(),节点()转角。

考题 框架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因无节点间荷载,()。 A、梁、柱的弯矩图都是直线形B、梁、柱的弯矩图都是曲线形C、梁的弯矩图是直线形、柱的弯矩图是曲线形D、梁的弯矩图是曲线形、柱的弯矩图是直线形

考题 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中,关于分层法和反弯点法说法正确的有() A、分层法和反弯点法均需要把结构分成敞口框架进行内力分析;B、分层法需要对结构进行分层,反弯点法不需要对结构进行分层;C、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节点弯矩一定平衡;D、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节点弯矩都一定不平衡,需要进行再次分配。

考题 在框架结构梁端弯矩调幅的计算公式中,旦为弯矩调幅系数。对于装配整体式框架90可取()。A. 0. 8- 0. 9B. 0.7- 0.8C. 0. 6- 0. 7D. 0. 6一 0.8

考题 下列关于反弯点法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反弯点法适用于的情况B.假设不考虑轴向变形,同层侧移相等C.反弯点高度:底层,其它层D.梁弯矩按照分配

考题 用弯矩分配法计算各敞口框架的杆端弯矩,在计算每个节点周围各杆件的弯矩分配系数时,底层柱和各层梁的传递系数均取(),其他各层柱的传递系数改用()

考题 某抗震等级为二级的高层框架结构,首层的梁柱中节点,横向左、右侧梁截面尺寸及纵向梁截面尺寸如图所示。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fc=14.3MPa,ft=1.43MPa,as=as′=60m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右侧梁端弯矩设计值 上柱底部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3484.0kN,节点上下层柱反弯点之间的距离Hc=4.65m。 1.节点的剪力设计值Vj最接近于(  )kN。 A. 973.52 B. 1182.43 C. 1414.96 D. 1476.48

考题 假定,框架中间层边框架节点如图所示。梁端A处由重力荷载代表值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G=-135kN·m,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E=±130kN·m,风荷载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w=±80kN·m。试问,框架梁端(A—A处)在考虑弯矩调幅后(调幅系数0.85),地震设计状况下梁顶最不利组合弯矩设计值MA(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50 B.310 C.350 D.440

考题 假定某根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X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二、三层B、A节点处的梁、柱端弯矩组合值分别为:节点A: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1800kN.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节点右侧梁端弯矩节点B: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节点左侧梁端弯矩底层柱底弯矩组合值试问,该转换柱配筋设计时,节点A、B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MB;Mc(KN.M)应取下列何组数值?(提示:柱轴压比>0.15,按框支柱。 (A)1800;500;400 (B)2520;700;400 (C)2700 ;500;600 (D)2700 ;750;600

考题 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A、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

考题 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以下的描述正确的是()。A、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B、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减小且跨中弯矩增大C、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增大而跨中弯矩不变D、梁端弯矩调幅在内力组合之后进行

考题 框架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需要考虑梁塑性内力重分布而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调幅及组合中哪项是正确的?()A、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进行调幅;B、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与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不调幅;C、竖向荷载产生的梁端弯矩应先调幅,再与风荷载及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弯矩组合;D、对组合后的梁端弯矩进行调幅,跨中弯矩将相应加大。

考题 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中,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应该使用()法。A、弯矩二次分配法B、“D”值法C、反弯点法D、分层法

考题 现浇框架弯矩调幅系数β可以取0.5~0.9。梁端负弯距减小后,应按平衡条件计算调幅后的跨中弯距,且调幅后的跨中弯距不应小于简支情况跨中80%。

考题 当主梁抗扭能力小(行车道板厚h1与主梁高h之比大于1/4)时,多跨连续单向板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M中=();支点弯矩计算公式为M支=()。其中M0是与之跨径相同的简支板跨中弯矩值。

考题 为体现“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二级框架柱端弯矩应大于等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设计值之和的()A、1.05倍B、1.10倍C、1.15倍D、1.20倍

考题 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因无节点间荷载,()。 A、梁、柱的弯矩图都是直线形B、梁、柱的弯矩图都是曲线形C、梁的弯矩图是直线形、柱的弯矩图是曲线形D、梁的弯矩图是曲线形、柱的弯矩图是直线形

考题 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考题 多选题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内力计算中,求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应该使用()法。A弯矩二次分配法B“D”值法C反弯点法D分层法

考题 填空题当主梁抗扭能力小(行车道板厚h1与主梁高h之比大于1/4)时,多跨连续单向板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M中=();支点弯矩计算公式为M支=()。其中M0是与之跨径相同的简支板跨中弯矩值。

考题 判断题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多层框架模型,08版与10版计算梁各工况弯矩完全一样,梁端设计弯矩也完全一样,但纵筋面积稍有差别,什么原因?

考题 单选题对框架结构设计时要进行梁端弯矩调幅,以下的描述正确的是()。A 对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梁端弯矩调幅B 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减小且跨中弯矩增大C 调幅后,梁端负弯矩增大而跨中弯矩不变D 梁端弯矩调幅在内力组合之后进行

考题 单选题在设计框架时,可对梁进行弯矩调幅,其原则是()A 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小B 在内力组合之前,对竖向荷载作用的梁端弯矩适当调大C 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小D 在内力组合之后,对梁端弯矩适当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