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006年9月18日晚上7点,某市CDC接到某镇中心卫生院电话报告:9月18日下午3点左右,该镇中心卫生院发现两例疑似霍乱病人,到18日下午5时,该院已经累计收治了8例疑似霍乱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剧烈腹痛、米咁样大便,无腹痛、无发热。根据采集的病史初步获悉:9月17日中午,8例病人均参加了该镇陈女士在当地某餐馆举办的生日宴会。接到报告后,该市CDC立即派出由流行病学、检验、消毒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前往该镇调查。发病地点是一个近海的渔港,产业主要以渔业为主。调查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仔细询问了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初步诊断:霍乱(疑似)。同时,该市实验室从8例病人大便中,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经调查组细菌专家核实,实验结果正确。调查组结论:此次疫情为霍乱暴发。疫情控制后,为了彻底调查清楚此次霍乱疫情的发病原因,调查组决定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请问应如何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


参考答案

更多 “2006年9月18日晚上7点,某市CDC接到某镇中心卫生院电话报告:9月18日下午3点左右,该镇中心卫生院发现两例疑似霍乱病人,到18日下午5时,该院已经累计收治了8例疑似霍乱病人,病人的临床表现具有典型的霍乱症状:剧烈腹痛、米咁样大便,无腹痛、无发热。根据采集的病史初步获悉:9月17日中午,8例病人均参加了该镇陈女士在当地某餐馆举办的生日宴会。接到报告后,该市CDC立即派出由流行病学、检验、消毒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前往该镇调查。发病地点是一个近海的渔港,产业主要以渔业为主。调查组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仔细询问了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史,初步诊断:霍乱(疑似)。同时,该市实验室从8例病人大便中,均检测出O139霍乱弧菌,经调查组细菌专家核实,实验结果正确。调查组结论:此次疫情为霍乱暴发。疫情控制后,为了彻底调查清楚此次霍乱疫情的发病原因,调查组决定开展病例对照研究。请问应如何选择病例组和对照组?” 相关考题
考题 案例1(病毒性肝炎):2008年12月13日,固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固原一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的疫情报告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了调查、核实,经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确定为一起甲肝暴发疫情。 案例2(霍乱):2008年9月6日,某海滨小城市市级人民医院报告发生一起疑似霍乱病例。患者:男,34岁,剧烈腹泻1天,大便呈黄水样、无里急后重、无腹痛、伴低热、呕吐,腹泻半天后出现腓肠肌痉挛。经调查,该患者系该市面粉厂工人,患者称该厂近来还有类似腹泻病人,但不清楚其他病人的症状和就诊情况。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市人民医院的报告后,立即派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疫情处理。 案例3(细菌性痢疾):2009年4月18日15:00,婺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珍珠山乡卫生院电话报告:该乡中学、中心小学自18日下午陆续有学生出现发热、头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接到报告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刻向县卫生局汇报,同时组织疫情防控小组赶往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 案例4(伤寒和副伤寒):2005年9月23日下午,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县中心医院电话报告,该院医生在9月15日至23日上午的门诊时先后发现18例症状相似的病人,均表现为持续性发热、乏力、腹部不适、多有便秘,少数病人以腹泻为主,同时伴有皮疹和肝脾肿大,肥达试验“O”抗体阳性。患者发病前都曾使用村边的井水洗菜。 霍乱的密切接触者如何处理?

考题 简述糖尿病的预防要点。

考题 男性,30岁,技师,因低热伴咳嗽1个月来就诊。 患者于1个月前受寒后出现低热,下午明显,体温最高不超过38℃,。咳嗽,咳少量白色粘液痰,无咯血和胸痛,自认为感冒,服用各种抗感冒药和镇咳药,无明显好转,因工作忙未去医院检查,但逐渐乏力,工作力不从心,有时伴夜间盗汗。病后进食和睡眠稍差,体重稍有下降(具体未测量),尿便正常。 既往体健,无结核和支气管、肺疾患史,无药物过敏史。平时不吸烟,有肺结核接触史。 查体:T37.8℃,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一般状况无明显异常,无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巩膜无黄染,气管居中。右上肺叩诊稍浊,语颤稍增强,可闻及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和少量湿性啰音,心腹检查未见异常。 实验室检查:Hb130g/L,WBC9.0*109/L,N68%,L32%,PLT138*109/L,ESR35mm/h;尿常规(-),粪便常规(-);PPD试验强阳性。 请简述结核病的化疗原则。

考题 简述对肺结核接触者的处理。

考题 某日下午3时,某公司员工饮用物业供应的茶水后觉得有异种咸味。一些人员停止饮用,但仍有10人继续饮用茶水。1小时后,这10人相继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继而头痛、乏力、发绀、寒战、胸闷、眩晕等症状。该公司饮用水由楼顶的水箱二次供水。经检验,供应的茶水中亚硝酸盐含量高达784mg/L,严重超标。茶炉水及楼顶的水箱水中也检出极高浓度的亚硝酸盐。调查后发现,进入楼顶有一加锁的防盗门,楼顶的饮用水箱盖未加锁,与其相邻的是一饭店空调系统的膨胀水箱。当日11时左右,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负责空调系统保养的某公司一位职工,误将25kg以亚硝酸钠为主要成分的管道除垢剂投进了饮用水箱。 初步判定为饮用水污染引起的亚硝酸钠中毒。 问题中判定为亚硝酸钠中毒的依据是什么?

考题 案例1(登革热):截止到2013年10月31日,广州2013年登革热病例数量已经达到900多例了,是近10年以来登革热病例最多的一年。900多例病例中,含66例输入性和近300例疑似病例。 案例2(流行性乙型脑炎):2006年7月13日以来陕西省运城市9个县区先后发生乙脑疫情,截至14日感染人数已增至60例,其中死亡病例19例。其中41例中,治愈出院6例,在家治疗4例,在住院治疗的31例中,病情平稳7例,病情危重8例。以上是2006年陕西省运城市出现的一次乙脑疫情。请针对该疫情进行相关分析。 案例3(血吸虫病):2005年7月下旬,河南省商丘市报告一例在安徽芜湖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安徽省血研所接到中国疾控中心的疫情通报后,立即与河南省疾控机构联系,很快查清了在芜湖的感染地点,及时进行了灭螺灭蚴处理,防止了疫情的蔓延。 案例4(肾综合征出血热):某乡2004年11月初以来,发生不明原因发热、腰痛、皮肤黏膜有出血点,血压偏低,先少尿,后多尿,病例十余例。个别病例死亡,尸检可见内脏高度充血,心、肾及脑垂体广泛性出血。该乡环境卫生极差,鼠多,垃圾随处可见。 案例5(鼠疫):2009年7月30日,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县子科滩镇发现一起疑似鼠疫疫情,经实验室48小时细菌培养,结果呈现阳性。疫情发生后,我国的疾控中心鼠疫防治专家立即赶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管理、疫源地处理等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现在疫情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 案例6(疟疾):2007年9月28日,邓州市裴营乡寇营村发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例11例。市疾控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处理。 疫情调查中你认为要收集哪些主要资料?以及收集这些资料时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考题 回答在撰写传染病疫情调查报告时,准备报告哪些内容?

考题 男性,32岁,因间歇发热40余天,咳嗽、咳痰1周前来就诊。 患者于40余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发热呈间歇性,体温波动于37.4~38.6℃之间,无畏寒及寒战。自认为感冒,服感冒药及抗生素(具体不详)均无效。伴明显的全身乏力、盗汗厌食。1周以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呈白色黏液样,服止咳化痰药无效。发病以来进行性体重减轻,约18kg左右,大便稀,2~4次/分,小便尚可。 既往体健,曾有不洁性交史,无药物过敏史,无结核、肝炎病史,否认结核病人接触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查体:T38.1℃,P98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 慢性病容,消瘦,全身无皮疹及出血点,颈部及腋窝有多处淋巴结肿大,质韧,无压痛,可活动。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率98次/分,律齐,未闻及异常杂音。腹平软,肝肋缘下2cm,脾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4次/分。神经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 实验室检查:Hb86g/L,WBC2.3*109/L,N64%,N36%;尿常规:蛋白(+)。 免疫学检查:CD4+/CD8+1.0,X线胸片示:两肺纹理增粗,散在点片状阴影。 问:请作出初步诊断,并简要说明诊断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