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l,Fl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前一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 B、后一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 C、前一种方法所得F2中的重组类型占5/8
  • D、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参考答案

更多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l,Fl再自交得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一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基因重组B、后一种方法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前一种方法所得F2中的重组类型占5/8D、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相关考题
考题 秆锈菌引起( )。A.条绣病B.叶锈病C.果锈病D.秆锈病

考题 条锈菌引起( )。A.条绣病B.叶锈病C.果锈病D.秆锈病

考题 东北麦区以抗小麦()锈病为主。A、秆锈B、叶锈C、条锈D、轮锈

考题 小麦锈病包括()三种病害。A、带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条锈病、青锈病、秆锈病C、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D、褐锈病、条锈病、带锈病

考题 秆锈病,发病部位以秆和叶鞘为主,叶和穗上较少。()

考题 秆锈菌引起()。A、条绣病B、叶锈病C、果锈病D、秆锈病

考题 条锈菌引起()。A、条绣病B、叶锈病C、果锈病D、秆锈病

考题 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D、自交

考题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简便易行()A、甲×乙B、甲、乙分别测交C、甲×甲,乙×乙D、甲×乙得F1再自交

考题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锈病是锈菌引起的,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F2419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236株、高秆不抗锈病为78株、矮秆抗锈病79株、矮秆不抗锈病为26株。试分析回答:通过后代表现型的数量关系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定律。

考题 已知小麦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杆抗锈病、矮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育种方式中最适宜的是()A、多倍体育种B、诱变育种C、杂交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

考题 有高杆抗锈病(DDTT)和矮杆不抗锈病(DDtt)的两个品种的水稻,欲在两三年内获大量稳定遗传的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通常采取的育种程序是()A、先杂交育种,再进行单倍体育种B、嫁接C、单倍体育种后再杂交育种D、杂交育种

考题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过程④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C、过程②利用原理是染色体畸变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考题 用纯种的高杆(D)抗锈(T)小麦与矮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杆抗锈病×矮杆易锈病Fl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这种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B、过程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C、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D、③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考题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和纯合子各占5/8、1/4B、后一种方法所得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引起的

考题 比较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在叶片上的症状特点。

考题 按株型分类按茎秆长度可分高、中、矮秆品种。粳稻偏矮、籼稻偏高。籼稻以短于()的为矮秆品种,高于()的为高秆品种,()的为中秆品种。

考题 把矮秆玉米纯种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了高秆玉米,若用此高秆玉米与矮秆玉米交配,则后代中(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A、高秆﹕矮秆=3﹕1B、全部为矮秆C、高秆﹕矮秆=1﹕1D、全部为高秆

考题 用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的二倍体水稻品种进行育种时,方法一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然后选育所需类型:方法二是用F1的花约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方法一所得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3/8、1/4B、方法二所得植株中纯合子、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分别为l/2、l/4C、方法一和方法二依据的主要原理分别是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D、方法二中最终目的是获得单倍体植株,秋水仙素可提高基因突变频率

考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 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第二组育种的方法,在遗传育种上称为(),在培育中首先要应用花药离体培养方法,然后用()使其染色体加倍,这种育种方法的优点是()。

考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考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杂交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考题 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后代中抗锈病易倒伏小麦约占总数的(),纯合的抗锈病易倒伏小麦的基因型为()。

考题 用抗倒伏、不抗锈病的小麦与不抗倒伏、抗锈病的小麦F1培育出既抗倒伏又抗锈病的小麦的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 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第一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占()。

考题 问答题比较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在叶片上的症状特点。

考题 单选题小麦锈病包括()三种病害。A 带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 条锈病、青锈病、秆锈病C 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D 褐锈病、条锈病、带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