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

  • A、Ddrr×ddRr
  • B、DdRR×ddrr
  • C、DdRr×ddrr
  • D、DDRr×ddrr

参考答案

更多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相关考题
考题 症状是夏抱子堆小,长椭团形,在小麦成株叶片上沿叶脉呈虚线状排列的是小麦()。A.秆锈病B.叶锈病C.条锈病D.穗锈病

考题 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自交得到的F1植株()A高︰矮=1︰1B全是矮秆C全是高秆D高︰矮=3︰1

考题 东北麦区以抗小麦()锈病为主。A、秆锈B、叶锈C、条锈D、轮锈

考题 某小麦自然情况下自由传粉,抗锈病(T)对易感锈病(t)为显性。若小麦种群中TT为20%,Tt为60%,tt为20%,在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时,全部易感锈病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A、50%、50%B、50%、62.5%C、62.5%、50%D、50%、100%

考题 小麦锈病包括()三种病害。A、带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条锈病、青锈病、秆锈病C、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D、褐锈病、条锈病、带锈病

考题 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之自交得到F1植株是()。A、高矮之比是1:1B、全是矮秆C、全是高秆D、高矮之比3:1

考题 秆锈菌引起()。A、条绣病B、叶锈病C、果锈病D、秆锈病

考题 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正确且最简单的方法是()A、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杂交B、与易染锈病小麦进行测交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进行杂交D、自交

考题 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后代中纯合体占总数的()。

考题 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合子,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应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简便易行()A、甲×乙B、甲、乙分别测交C、甲×甲,乙×乙D、甲×乙得F1再自交

考题 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T)对不抗锈病(t)为显性。锈病是锈菌引起的,使叶片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F2419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236株、高秆不抗锈病为78株、矮秆抗锈病79株、矮秆不抗锈病为26株。试分析回答:通过后代表现型的数量关系可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定律。

考题 已知小麦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高杆抗锈病、矮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要求培育出矮杆抗锈病的新品种。下列育种方式中最适宜的是()A、多倍体育种B、诱变育种C、杂交育种D、基因工程育种

考题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小麦×矮秆易染锈病小麦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下列有关此种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过程①利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过程④只能用秋水仙素处理C、过程②利用原理是染色体畸变D、过程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考题 小麦中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现有高秆抗病小麦进行自交,后代中出现高秆抗病、高秆不抗病、矮秆抗病、矮秆不抗病四种类型的比例是59:16:16:9,则两基因间的交换值是()A、30%B、32%C、40%D、60%

考题 小麦高秆(H)对矮秆(h)是显性。现有两株高秆小麦,它们的亲本中都有一个矮秆小麦,这两株小麦杂交,在F1中出现纯合子的几率是()A、75℅B、50℅C、25℅D、12.5℅

考题 比较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在叶片上的症状特点。

考题 下列锈病中冬孢子为单细胞的是()。A、小麦条锈B、玉米锈病C、豇豆锈病D、小麦秆锈病

考题 把矮秆玉米纯种用赤霉素处理后长成了高秆玉米,若用此高秆玉米与矮秆玉米交配,则后代中(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A、高秆﹕矮秆=3﹕1B、全部为矮秆C、高秆﹕矮秆=1﹕1D、全部为高秆

考题 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杂交亲本基因型为()。A、Ddrr×ddRrB、DdRR×ddrrC、DdRr×ddrrD、DDRr×ddrr

考题 有一批抗病(显性性状)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最简单的方法是()A、与纯种抗锈病小麦杂交B、与纯种易染锈病小麦杂交C、与杂种抗锈病小麦杂交D、自交

考题 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后代中抗锈病易倒伏小麦约占总数的(),纯合的抗锈病易倒伏小麦的基因型为()。

考题 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个是高秆抗锈病(DDTT),另一个是矮秆易染锈病(ddtt),现有三组实验:第一组是:DDTT×ddtt→F1(自交)→F2→选取矮秆抗锈病品种连续自交、筛选 第二组是:DDTT×ddtt→F1,并将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然后染色体加倍 第三组是:DDTT进行X射线、紫外线综合处理。 实验结果发现:三组实验中都出现了矮秆抗锈病品种。试问:第一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锈病占()。

考题 单选题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之自交得到F1植株是()。A 高矮之比是1:1B 全是矮秆C 全是高秆D 高矮之比3:1

考题 问答题比较小麦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在叶片上的症状特点。

考题 单选题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自交得到的F1植株()A 高︰矮=1︰1B 全是矮秆C 全是高秆D 高︰矮=3︰1

考题 单选题已知水稻高秆(T)对矮秆(t)为显性,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独立分配。现将一株表现型为高秆、抗病的植株的花粉授给另一株表现型相同的植株,所得后代表现型是高秆:矮秆=3:1,抗病:感病=3: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以上后代群体的表现型有4种B 以上后代群体的基因型有9种C 以上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相同D 以上两株亲本的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同

考题 单选题小麦锈病包括()三种病害。A 带锈病、叶锈病、秆锈病B 条锈病、青锈病、秆锈病C 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D 褐锈病、条锈病、带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