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某商业银行的支行在月末对贷款资产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正常贷款4亿,关注贷款3亿,次级贷款2亿,可疑贷款5000万,损失贷款5000万,相应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2%、20%、50%、100%,则应计提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为()。

  • A、1000万
  • B、5000万
  • C、12100万
  • D、15000万

参考答案

更多 “某商业银行的支行在月末对贷款资产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正常贷款4亿,关注贷款3亿,次级贷款2亿,可疑贷款5000万,损失贷款5000万,相应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2%、20%、50%、100%,则应计提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为()。A、1000万B、5000万C、12100万D、15000万”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贷款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当对同一客户有多笔贷款时,应当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B.同一笔贷款应根据商业银行需要进行拆分分类C.贷款逾期天数是分类的重要参考指标D.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也应进行五级分类E.《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的贷款分类方式是贷款风险分类的最低要求

考题 下列关于贷款风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贷款风险分类指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 B.贷款风险分类一般先进行定性分类 C.贷款风险分类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 D.贷款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考题 下列关于贷款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有( )A.当对同一客户有多笔贷款时,应当用客户的信用评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B.同一笔贷款应根据商业银行需要进行拆分分类C.《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的贷款分类方式是贷款风险分类的唯一标准D.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也应进行五级分类

考题 某信用社的分社在月末对贷款资产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正常贷款4亿,关注贷款3亿,次级贷款2亿,可疑贷款5000万,损失贷款5000万,相应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2%、20%、50%、100%,则应计提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为( )。A、1000万B、5000万C、12100万D、15000万

考题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以下哪种说法正确的是( )。A、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可以不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规定进行分类B、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贷款分类的数据资料C、商业银行应在贷款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贷款损失D、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

考题 下列关于贷款风险分类的表述正确的是( )。A.贷款风险分类指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B.贷款风险分类一般先进行定性分类,再进行定量分类C.一笔贷款不能同时处于多种贷款形态D.贷款风险分类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E.贷款形态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

考题 《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中规定商业银行对贷款进行分类时遵循哪些原则?

考题 下列关于贷款风险分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贷款风险分类指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 B.贷款风险分类一般先进行定性分类,再进行定量分类 C.一笔贷款不能同时处于多种贷款形态 D.贷款形态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

考题 根据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商业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贷款的担保作为主要还款来源 B: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次要还款来源 C: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季度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 D:把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E: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

考题 根据中国银监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商业银行在贷款分类中应当做到( )。A.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贷款分类制度,细化分类方法,但不得低于《贷款风险分类指引》提出的标准和要求 B.至少每年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 C.内部审计部门对信贷资产分类政策、程序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估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 D.表外项目中的直接信用替代项目,应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 E.高级管理层要对贷款分类制度的执行、贷款分类的结果承担责任

考题 关于贷款的风险分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商业银行应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至少将贷款划分为正常、次级、可疑和损失四类 B.贷款风险分类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即一笔贷款只能处于一种贷款形态,而不能同时处于多种贷款形态 C.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一旦确定,便不可进行调整 D.贷款风险分类一般先进行定量分类,即根据借款人违约性质和贷款风险程度分类,再进行定性分类,即根据借款人连续违约次(期)数进行分类,对定性分类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调整

考题 试述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含义与主要内容,分析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考虑的主要因素,并对商业银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意义进行阐述。

考题 下列关于贷款风险分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贷款风险分类指按规定的标准和程序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B、贷款风险分类一般是指进行定性分类C、贷款风险分类应遵循不可拆分原则D、贷款分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5类

考题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商业银行应根据有关信息披露的规定,披露贷款分类方法、程序、结果及贷款损失计提、贷款损失核销等信息B、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应对信贷资产分类政策、程序和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C、本指引规定的贷款分类方式是贷款分类的一般要求,各商业银行可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贷款分类制度,标准和要求可略低于指引规定,也可不具有对应和转换关系D、分类时,要以资产价值的安全程度为核心,具体可参照贷款风险分类的标准和要求

考题 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应披露的信息的是()。A、贷款的实际价值B、贷款分类结果C、贷款的风险程度D、贷款分类政策

考题 某商业银行的支行在月末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结果正常贷款4亿,关注贷款3亿,次级贷款2亿,可疑贷款5000万元,损失贷款5000万元,相应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2%、20%、50%、100%,则应计提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为()A、5000万元B、12100万元C、15000万元D、26800万元

考题 下列选项中,属于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中违规行为的有()。A、由于主观原因,未能按规范程序操作,导致分类不准确B、不真实反映贷款风险分类结果C、超权限认定贷款风险分类结果D、未按规定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反映不真实

考题 多选题根据中国银监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商业银行在对贷款进行分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把贷款的担保作为主要还款来源B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次要还款来源C商业银行应至少每季度对全部贷款进行一次分类D把贷款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E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贷款的主要还款来源

考题 单选题对因贷款形态变动而进行的DCF测试,与分类形态的认定合并进行,执行分类形态认定的流程与权限,()。A 对贷款风险分类形态和减值测试结果应分别认定B 对贷款风险分类形态的认定,即为对减值测试结果的认定C 对减值测试结果的认定,即为对贷款风险分类形态的认定D 权限在二级分行时,减值测试可与每月减值测试合并进行,无须在分类形态变化时单独进行

考题 单选题某商业银行的支行在月末对贷款资产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正常贷款4亿,关注贷款3亿,次级贷款2亿,可疑贷款5000万,损失贷款5000万,相应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2%、20%、50%、100%,则应计提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为()。A 1000万B 5000万C 12100万D 15000万

考题 单选题某商业银行的支行在月末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结果正常贷款4亿,关注贷款3亿,次级贷款2亿,可疑贷款5000万元,损失贷款5000万元,相应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2%、20%、50%、100%,则应计提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为()A 5000万元B 12100万元C 15000万元D 26800万元

考题 问答题试述我国贷款风险分类的含义与主要内容,分析实行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考虑的主要因素,并对商业银行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主要意义进行阐述。

考题 单选题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规定,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对贷款以外的各类资产,可以不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的规定进行分类B 商业银行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派出机构报送贷款分类的数据资料C 商业银行应在贷款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定及时足额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核销贷款损失D 商业银行应加强对贷款的期限管理

考题 多选题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下列不属于商业银行应披露的信息的是()。A贷款的实际价值B贷款分类结果C贷款的风险程度D贷款分类政策

考题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中违规行为的有()。A由于主观原因,未能按规范程序操作,导致分类不准确B不真实反映贷款风险分类结果C超权限认定贷款风险分类结果D未按规定对贷款风险分类结果进行会计处理,导致反映不真实

考题 单选题某信用社的分社在月末对贷款资产进行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正常贷款4亿,关注贷款3亿,次级贷款2亿,可疑贷款5000万,损失贷款5000万,相应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2%、20%、50%、100%,则应计提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为()。A 1000万B 5000万C 12100万D 15000万

考题 单选题某商业银行的支行在月末对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结果正常贷款有4亿,关注贷款有3亿,次级贷款2亿,可疑贷款5000万,损失贷款5000万,相应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率为0、2%、20%、50%、100%,则应计提的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为()。A 1000万B 5000万C 12100万D 15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