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向玻璃容器中倒入双氧水是利用了热源的( )性质。
A

高温可被破坏

B

水溶性

C

吸附性

D

不挥发性

E

可被强氧化剂破坏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单选题向玻璃容器中倒入双氧水是利用了热源的( )性质。A 高温可被破坏B 水溶性C 吸附性D 不挥发性E 可被强氧化剂破坏” 相关考题
考题 玻璃容器180℃,3~4小时热处理利用了热原的什么性质( )。

考题 甲容器中有13%的盐水300克,乙容器中有7%的盐水700克,分别从两个容器中取出同样多的盐水,把甲容器中取出的盐水倒入乙容器中,把乙容器中取出的盐水倒入甲容器中,现在两个容器中盐水浓度相同。那么分别从两个容器中取出多少克盐水倒入了另一个容器中?A.150B.270C.100D.210

考题 配电解液时应将蒸馏水倒入容器内,再将( )倒入,并用玻璃棒( )。

考题 甲容器中有纯酒精11升,乙容器中有纯水15升,第一次将甲容器中的一部分纯酒精倒入乙容器中,使酒精和水混合;第二次将乙容器中的一部分混合液倒入甲容器,这样甲容器中纯酒精含量是62.5%,乙容器纯酒精含量是25%,那么第二次从乙容器倒入甲容器的混合液是多少升?( )A.4B.5C.6D.7

考题 向玻璃容器中倒入高锰酸钾 ( )

考题 向玻璃容器中倒人高锰酸钾

考题 A容器中有浓度为8%的糖水300克,B容器有浓度为12. 5%的糖水120克,向两容器中分别倒入等量的水,使两容器中糖水浓度相同,求倒入多少克水?() A. 150 克 B. 160 克 C. 170 克 D. 180 克

考题 向玻璃容器中倒入双氧水 (下列各项分别利用了热原的哪些性质) A.高温可被破坏 B.水溶性 C.吸附性 D.不挥发性 E.可被强氧化剂破坏

考题 A.高温可被破坏 B.水溶性 C.吸附性 D.不挥发性 E.可被强氧化剂破坏向玻璃容器中倒入双氧水,利用了热原的哪些性质

考题 贮存双氧水容器的材质只能用()。A、纯铝B、不锈钢玻璃C、陶瓷D、聚乙烯塑料

考题 电瓶电解液配置时应(),同时不断搅拌均匀,以防硫酸飞溅伤人。A、将蒸馏水慢慢倒入硫酸容器中B、将硫酸慢慢倒入蒸馏水容器中C、硫酸与蒸馏水同时倒入容器中D、将硫酸迅速倒入蒸馏水容器中

考题 贮存双氧水容器的材质只能用纯铝、不锈钢玻璃、陶瓷和聚乙烯塑料等

考题 测定润滑油机械杂质的苯废液应()。A、倒入水池中B、倒入封闭容器中,进行回收C、倒入废液罐中D、倒入废油中

考题 玻璃成型分为哪两个阶段?分别利用了玻璃熔体的哪些性质?

考题 配置电解液时,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将水直接倒入硫酸中B、用陶瓷或玻璃容器C、将纯硫酸慢慢倒入纯洁的蒸馏水中D、轻拿轻放蓄电池,不可歪斜,以免电解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

考题 稀释浓硫酸时,必须在烧杯、锥形瓶等容器内进行,将水慢慢地沿着器皿壁或玻璃棒倒入浓硫酸中。

考题 正确配置酸性蓄电池电解液的操作方法为()。A、将蒸馏水和浓硫酸按比例同时倒入容器中搅匀B、将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搅匀C、将蒸馏水加热至50℃,再慢慢倒入浓硫酸中搅匀D、将浓硫酸慢慢倒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搅匀

考题 在配制电解液时,应使用(),将硫酸慢慢地倒入水中。A、不锈钢容器B、金属容器C、塑料容器D、陶瓷或玻璃容器

考题 单选题向注射液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了热源的( )性质。A 高温可被破坏B 水溶性C 吸附性D 不挥发性E 可被强氧化剂破坏

考题 单选题正确配置酸性蓄电池电解液的操作方法为()。A 将蒸馏水和浓硫酸按比例同时倒入容器中搅匀B 将蒸馏水倒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搅匀C 将蒸馏水加热至50℃,再慢慢倒入浓硫酸中搅匀D 将浓硫酸慢慢倒入蒸馏水中,用玻璃棒搅匀

考题 单选题配置电解液时,不正确的操作方法是()。A 将水直接倒入硫酸中B 用陶瓷或玻璃容器C 将纯硫酸慢慢倒入纯洁的蒸馏水中D 轻拿轻放蓄电池,不可歪斜,以免电解液溅到衣服或皮肤上

考题 单选题向玻璃容器中倒入双氧水(  )。A B C D E

考题 判断题贮存双氧水容器的材质只能用纯铝、不锈钢玻璃、陶瓷和聚乙烯塑料等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玻璃容器650℃,1min热处理,是利用了热源的( )性质。A 高温可被破坏B 水溶性C 吸附性D 不挥发性E 可被强氧化剂破坏

考题 单选题用大量注射用水冲洗容器是利用了热源的( )性质。A 高温可被破坏B 水溶性C 吸附性D 不挥发性E 可被强氧化剂破坏

考题 多选题贮存双氧水容器的材质只能用()。A纯铝B不锈钢玻璃C陶瓷D聚乙烯塑料

考题 单选题向玻璃容器中倒入高锰酸钾,是由于热原A 高温下可被破坏B 具有水溶性C 具有不挥发性D 具有吸附性E 可被强酸强碱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