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关于事实一(假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
A

抢劫致人死亡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杀害他人后立即劫取财物的情形

B

如认为抢劫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则对事实一只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如否认死者占有,则成立侵占罪),实行并罚

C

事实一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

D

事实一虽是为抢劫运钞车服务的,但依然成立独立的犯罪,应适用“抢劫致人死亡”的规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A项,“抢劫致人死亡”,既包括行为人的暴力等行为过失致人死亡,也包括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杀害他人后立即劫取财物”的情形属于“抢劫致人死亡”。
B项,如果认为“抢劫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由于郑某先实施故意杀害车主的行为,后将其面包车据为己有,两个行为分别构成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应当数罪并罚。如果否认死者占有,则该面包车属于遗忘物,将其据为己有的行为成立侵占罪而非盗窃罪。
C项,郑某等人杀害车主并将面包车据为己有的行为同时符合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的犯罪构成,但属于结果加重犯,应以抢劫罪定罪论处。
D项,事实一与抢劫运钞车不具有通常的牵连性,因此,这一抢劫行为独立于事实三的抢劫行为,应当认定为独立的犯罪,并适用“抢劫致人死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量刑。
更多 “多选题关于事实一(假定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A抢劫致人死亡包括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故意杀害他人后立即劫取财物的情形B如认为抢劫致人死亡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则对事实一只能认定为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如否认死者占有,则成立侵占罪),实行并罚C事实一同时触犯故意杀人罪与抢劫罪D事实一虽是为抢劫运钞车服务的,但依然成立独立的犯罪,应适用“抢劫致人死亡”的规定”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事实六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吸纳资金,构成集资诈骗罪 B.甲集资诈骗的数额为2000万元 C.根据《刑法》规定,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可判处死刑 D.甲已死亡,导致刑罚消灭,法院对余款500万元不能进行追缴

考题 关于贷款诈骗罪与高利转贷罪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主观目的都是非法占有财物 B.主观目的不同,一个是非法占有,另一个是转贷牟利 C.二者行为方式不同 D.二者的犯罪行为都与贷款有关

考题 关于证据的关联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关联性仅指证据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即具有可采性 C.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度决定证据证明力的大小 D.类似行为一般具有关联性

考题 下列关于职务侵占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该罪属于贪污贿赂犯罪一章 B.该罪属于渎职犯罪一章 C.该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D.该罪的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考题 下列关于集资诈骗罪说法错误的是( )。A.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构成集资诈骗罪 B.集资诈骗罪的最高刑期为十年 C.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 D.集资诈骗罪的量刑重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考题 关于贷款诈骗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以扩大经营为目的,采用欺骗手段进行贷款,但其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不构成贷款诈 骗罪 B.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贷款欺诈行为,要看其取得贷款后是否按贷款用途使用及非法占有的目的 C.对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判断,主要是通过査明贷款的用途来实现的 D.乙贷款用于所规定的项目,并且正在设法偿还,但是由于乙的公司破产,最终不能偿还贷款。乙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不构成贷款诈骗罪

考题 (2005年真题)集资诈骗罪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区别的关键是(  ). A.是否涉及巨额资金 B.是否涉及众多被害人 C.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D.是否由单位组织实施

考题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的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

考题 关于证据的关联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关联性仅指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即具有可采性C、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度决定证据证明力的大小D、类似行为一般具有关联性

考题 下列关于贷款诈骗罪的表述,正确的是()。A、本罪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目的B、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C、最高不可以判处无期徒刑D、本罪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考题 下列关于金融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是()。A、金融犯罪侵犯的客体是金融管理秩序一B、金融犯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法人C、金融犯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的D、金融犯罪事实上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考题 多选题下列哪些选项的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  )[2011年真题]A男性基于癖好入户窃取女士内衣B为了燃柴取暖而窃取他人木质家具C骗取他人钢材后作为废品卖给废品回收公司D杀人后为避免公安机关识别被害人身份,将被害人钱包等物丢弃

考题 多选题关于投资建设项目的含义和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2008年真题]A项目的目标是形成固定资产B项目是一次性的任务C项目的投资目标具有不确定性D项目建设的产品具有临时性E项目建设的产品具有唯一性

考题 多选题关于事实四甲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A应以抢劫罪论处B应以寻衅滋事罪论处C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D应以强迫交易罪论处

考题 多选题关于事实二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A非法占有目的包括排除意思与利用意思B对抢劫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应与盗窃罪中的非法占有目的作相同理解C郑某等人在利用面包车后毁坏面包车的行为,不影响非法占有目的的认定D郑某等人事后毁坏面包车的行为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考题 多选题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6年真题]A甲对发生的保险事故编造虚假原因,骗取保险金,触犯保险诈骗罪B甲既触犯保险诈骗罪,又触犯诈骗罪,由于两罪性质不同,应数罪并罚C陈某未将保险金据为己有,因欠缺非法占有目的不构成职务侵占罪D陈某与甲密切配合,骗取保险金,两人构成保险诈骗罪的共犯

考题 单选题关于证据的关联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关联性仅指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 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即具有可采性C 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度决定证据证明力的大小D 类似行为一般具有关联性

考题 多选题关于投资建设项目的含义和特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2008年真题]A项目的目标是形成固定资产B项目是一次性的任务C项目的投资目标具有不确定性D项目建设的产品具有临时性E项目建设的产品具有惟一性

考题 单选题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Ⅰ.本罪的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个人不能成为本罪的犯罪主体Ⅱ.本罪的成立要求有非法占有的目的Ⅲ.本罪与集资诈骗罪的区别之一在于后者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Ⅳ.本罪的主观要件为故意A Ⅰ、Ⅱ、ⅣB Ⅱ、Ⅲ、ⅣC Ⅲ、ⅣD Ⅰ、Ⅱ、Ⅲ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集资诈骗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的,构成集资诈骗罪B 集资诈骗罪的最高刑期为10年C 非法集资共同犯罪中部分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其他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集资款的共同故意和行为的,对具有非法占有目的的行为人以集资诈骗罪定罪处罚D 集资诈骗罪的量刑重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考题 多选题关于事实六的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2年真题]A甲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吸纳资金,构成集资诈骗罪B甲集资诈骗的数额为2000万元C根据《刑法》规定,集资诈骗数额特别巨大的,可判处死刑D甲已死亡,导致刑罚消灭,法院对余款500万元不能进行追缴

考题 单选题农民甲醉酒在道路上驾驶拖拉机,其认为拖拉机不属于《刑法》第133条之一规定的机动车。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真题]A 甲未能正确评价自身的行为,存在事实认识错误B 甲欠缺违法性认识的可能性,其行为不构成犯罪C 甲对危险驾驶事实有认识,具有危险驾驶的故意D 甲受认识水平所限,不能要求其对自身行为负责

考题 多选题关于事实三的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A虽然当时附近没有行人,郑某等人的行为仍触犯爆炸罪B触犯爆炸罪与故意杀人罪的行为只有一个,属于想象竞合C爆炸行为亦可成为抢劫罪的手段行为D对事实三应适用“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规定

考题 多选题关于事实三的分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16年真题]A甲以非法手段骗取国有公司的财产,构成诈骗罪B甲具有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目的,构成贪污罪C程某协助甲对公司财务人员进行欺骗,构成诈骗罪与贪污罪的想象竞合犯D程某并非国家工作人员,但帮助国家工作人员贪污,构成贪污罪的帮助犯

考题 单选题关于证据的关联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A 关联性仅指证据事实与案件事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B 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即具有可采性C 证据与待证事实的关联度决定证据证明力的大小D 类似行为一般具有关联性

考题 单选题关于证据理论分类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A 传来证据有可能是直接证据B 诉讼中原告提出的证据都是本证,被告提出的证据都是反证C 证人转述他人所见的案件事实属于间接证据D 一个客观与合法的间接证据可以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考题 单选题关于补强证据,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A 应当具有证据能力B 可以和被补强证据来源相同C 对整个待证事实有证明作用D 应当是物证或者书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