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患者男性,43岁,心前区不适。运动平板试验中随负荷量的增加,收缩压逐渐下降,提示为()。
A

正常血压反应

B

无高血压病

C

运动负荷不足

D

冠状动脉病变较重

E

未达最大目标心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运动负荷增加,收缩压逐渐下降,提示心脏不能有效地增加心排出量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收缩压下降多是由于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肌缺血使心功能降低引起,提示患者可能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更多 “单选题患者男性,43岁,心前区不适。运动平板试验中随负荷量的增加,收缩压逐渐下降,提示为()。A 正常血压反应B 无高血压病C 运动负荷不足D 冠状动脉病变较重E 未达最大目标心率” 相关考题
考题 心电运动试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手摇车运动将下肢踏车改为上肢摇车B、等长收缩运动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C、常用的等长收缩运动方法有握力运动和自由重量运动D、体力较好者踏车常不能达到最大心脏负荷E、活动平板优点为接近日常活动生理并可逐步增加负荷量

考题 有关心电运动试验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运动时收缩压应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步升高B、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则收缩压相应增高5~12mmHgC、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则心率相应增加8~12次/分钟D、正常人运动时收缩压达280mmHg和/或舒张压达160mmHg为高限E、正常运动时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甚至明显下降提示血管舒张功能良好

考题 有关健康人运动试验时正常生理反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运动过程中心率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加快B、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C、随着运动量的增加,QRS波群时限增宽D、收缩压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升高E、舒张压随运动量的增加开始升高,而后轻度下降

考题 关于运动试验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右束支阻滞的患者在运动试验时仍能检出心肌缺血B、运动中收缩压不升高或收缩压下降>10mmHg,常提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C、运动试验的并发症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摔伤等D、运动中单纯R波振幅减低不作为阳性诊断标准E、在冠心病发病率低的人群中,运动试验中倒置T波转为直立具有诊断意义

考题 患者男性,43岁,心前区不适。运动平板试验中随负荷量的增加,收缩压逐渐下降,提示为A、正常血压反应B、无高血压病C、运动负荷不足D、冠状动脉病变较重E、未达最大目标心率

考题 运动中血压的异常反应不包括A、收缩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升高B、收缩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降低C、收缩压保持不变D、最高收缩压小于140mmHgE、舒张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增加

考题 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下图。运动试验结果应为A、阴性B、阳性C、可疑阳性D、不能评价E、假阳性

考题 次极量运动试验要求运动的心率要达到多少为负荷目标 A、最大心率的80%B、最大心率的90%C、最大心率的85%~90%D、最大心率的60%E、最大心率的80%~85%

考题 症状限制性试验的停止指征不包括A、出现呼吸困难B、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下降C、心电图S-T段下降≥1mmD、患者主动要求停止E、心率加快

考题 心电运动试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手摇车运动将下肢踏车改为上肢摇车 B.等长收缩运动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 C.常用的等长收缩运动方法有握力运动和自由重量运动 D.体力较好者踏车常不能达到最大心脏负荷 E.活动平板优点为接近日常活动生理并可逐步增加负荷量

考题 运动中血压的异常反应不包括A.收缩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升高 B.收缩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降低 C.收缩压保持不变 D.最高收缩压小于140mmHg E.舒张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增加

考题 次极量运动试验要求运动的心率要达到多少为负荷目标A. 最大心率的80% B. 最大心率的90% C. 最大心率的60% D. 最大心率的85%~90% E. 最大心率的80%~85%

考题 有关心电运动试验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运动时收缩压应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步升高 B.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则收缩压相应增高5~12mmHg C.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则心率相应增加8~12次/分钟 D.正常人运动时收缩压达280mmHg和/或舒张压达160mmHg为高限 E.正常运动时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甚至明显下降提示血管舒张功能良好

考题 男性,65岁,因间断发作心前区疼痛1个月来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年,糖尿病病史10年。下列哪项检查是诊断患者有无冠心病的最准确的方法A.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B.平板运动试验 C.超声心动图 D.201TI-心肌显像 E.心电图

考题 患者男性,58岁。胸闷1年,因平时静息心电图正常而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至目标心率的70%时即出现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15mV,立即终止试验。 该患者终止运动试验的理由是()。A、血压下降B、出现ST段抬高C、仪器故障D、极度体力衰弱E、严重心律失常

考题 在定量负荷中,运动中心率较安静时心率增加不多,机能越好。在递增负荷试验中,同一心率水平负荷强度越高,负荷量越大,则心血管机能越差。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43岁,心前区不适。运动平板试验中随负荷量的增加,收缩压逐渐下降,表明为(  )。A 冠状动脉病变较重B 正常血压反应C 运动负荷不足D 无高血压病E 未达最大目标心率

考题 单选题有关健康人运动试验时正常生理反应的描述,错误的是(  )。A 收缩压随运动量的增加而升高B 运动过程中心率随着运动量的增加而加快C 随着运动量的增加,QRS波群时限增宽D 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E 舒张压随运动量的增加开始升高,而后轻度下降

考题 单选题次极量运动试验要求运动的心率要达到多少为负荷目标( )A 最大心率的80%B 最大心率的90%C 最大心率的85%~90%D 最大心率的60%E 最大心率的80%~85%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56岁。阵发性胸闷1年,胸片、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均正常,行运动平板试验检查,运动中随运动量加大,患者诉心前区闷痛。运动前及运动中心电图见图A和B。运动试验结果应为(  )。运动前图A运动中图BA 不能评价B 阴性C 可疑阳性D 阳性E 假阳性

考题 单选题有关心电运动试验叙述错误的是()A 正常运动时收缩压应随运动负荷的增加而逐步升高B 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则收缩压相应增高5~12mmHgC 正常人运动负荷每增加1MET则心率相应增加8~12次/分钟D 正常人运动时收缩压达280mmHg和/或舒张压达160mmHg为高限E 正常运动时舒张压无明显变化甚至明显下降提示血管舒张功能良好

考题 单选题运动中血压的异常反应不包括()。A 收缩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升高B 收缩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降低C 收缩压保持不变D 最高收缩压小于140mmHgE 舒张压随运动负荷的增加逐步增加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54岁,近半年活动后胸痛,常规心电图正常。在运动试验中,最能提示患者有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指征是()。A 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mVB 运动中出现收缩压进行性下降伴多个导联ST段下斜型压低0.2mVC 运动中出现室性期前收缩D 运动至5分钟时出现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1mVE 运动中出现R波增高

考题 单选题症状限制性试验的停止指征不包括(  )。A 出现呼吸困难B 运动负荷增加时收缩压下降C 心电ST段下降≥1mmD 患者主动要求停止E 心率加快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性,58岁。胸闷1年,因平时静息心电图正常而行平板运动试验。运动至目标心率的70%时即出现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1~0.15mV,立即终止试验。 该患者终止运动试验的理由是()。A 血压下降B 出现ST段抬高C 仪器故障D 极度体力衰弱E 严重心律失常

考题 单选题下列有关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确定运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运动负荷量分为极量,亚极量和次极量三档B 极量是指使心率接近自己生理极限的负荷量C 极量最大心率的粗略计算法为220一年龄数D 亚极量是指使心率达到95%最大心率的负荷量E 次极量是指使心率达到80%最大心率的负荷量

考题 单选题心电运动试验叙述不正确的是()。A 手摇车运动将下肢踏车改为上肢摇车B 等长收缩运动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非常高C 常用的等长收缩运动方法有握力运动和自由重量运动D 体力较好者踏车常不能达到最大心脏负荷E 活动平板优点为接近日常活动生理并可逐步增加负荷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