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己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0≥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A

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

B

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C

尚有一定的DO环境容量

D

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2km内DO达标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己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0≥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A 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B 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C 尚有一定的DO环境容量D 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2km内DO达标” 相关考题
考题 己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0≥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 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 已验 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 因此 可判定该河段( )。 A. 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 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C.尚有一定的DO环境容量 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2km内DO达标

考题 已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7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C:尚有一定的有机耗氧物环境容量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5km处DO浓度值达标

考题 已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O≥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 )。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 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 C.尚有一定的有机耗氧物环境容量 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5km处DO浓度值达标

考题 稳定排放非保守物质的某排放口位于均匀感潮河段,其浓度增量预测釆用一 锥湖平维潮平均模型。 一维潮平均模型公式为已 知排放口下游1Okm处浓度增量为排放口处浓度增量的50%、则排放口上游1Okm处浓度增量为排放口处浓度增量的( )。 A. 37.5% B. 25% C. 12.5% D. 7.5%

考题 己知某线声源长 10km,在距线声源 10m 处测得噪声值为 90 dB,则 30m处的噪声值为( ) dB A. 78 B. 81 C. 80.5 D. 85.2

考题 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面水环境》,某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污水排放量7500m3/d,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河流规模愈大,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大B:河流规模愈大,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小C:污水水质愈复杂,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大D:污水水质愈复杂,排污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愈小

考题 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 )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 A.污水排放方式 B.河流流向 C.污水排放量大小 D.河流水量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某化工企业向Ⅲ类水域排放废水,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排污口下游有一个城市取水口,则该项目污染源排放量核算断面处的安全余量至少是()A.20 B.10 C.2 D.1.6

考题 某新设立的工业园区规划建设1座规模为30 000t/d的污水处理厂,收水范围包括工业园区和相距3km处的规划新农村小区。工业园区定向招商入区企业的工业废水总量15 300t/d,拟收集的生活污水总量9 200t/d。拟将入区企业工业废水分类收集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分质预处理。污水处理厂收集的各类废水水质见表2-1 0 污水处理厂采用“预处理+二级生化+深度处理”工艺,其中冷却塔排水和除盐站排水直接进入深度处理段,出水水质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段设计CODCr进水水质为1 000mg/L,CODCr去除率为80%;深度处理段CODCr去除率为75%。 污水处理厂采用“浓缩+脱水+热干化”工艺处理污泥,干污泥含水率小于5 0%,拟运至距厂址12km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置或用于园林绿化。 污水处理厂位于B河流域一级支流A河东侧。 A河流经拟建厂址西侧后于下游2. 5km汇入B河,多年平均流量10. 2m3/s,水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接近Ⅲ类水质标准限值。B河多年平均流量30. 5m3/s,自A河汇入口上游10km至下游25km河段执行Ⅲ类水质标准,自A河汇入口下游5km至25km为规划的纳污河段,现状水质达标。 工程可行性研究提出两个排水方案。方案1:污水处理厂尾水就近排入A河;方案2:污水处理厂尾水经管道引至B河排放,排放口位于A河汇入口下游8km处。 问题: 1.指出宜单独进行预处理的工业废水类别以及相应的预处理措施。 2.计算污水处理厂出水CODCr浓度。 3.指出污泥处置方案存在的问题。 4.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提出的排水方案中确定推荐方案,说明理由。

考题 在轻冰区,对于耐张段长度,下列哪项要求是正确的? A)单导体线路不宜大于10km B)2分裂导线线路不宜大于10km C)单导线线路不大于10km D)2分裂导线线路不大于10km

考题 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h=19440m3/d,CODCr(h)=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m3/s,CODCr(p)=12mg/L,u=0.1m/s,Kc=0.5L/d。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10km的某断面处,河水中CODCr浓度是()mg/L。A:56B:19.0C:15.2D:8.52

考题 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A: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多年平均流量B:污水排放量C:建设项目排污口附近河段平水期平均流量D:河流规模

考题 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和3km,且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公里A、2B、3C、5D、8

考题 土石坝水准观测系统宜在坝下游()处布置1个水准基点组,水准基点组由3个水准标点组成。A、0.5km~1kmB、1km~3kmC、3km~10km

考题 动车组牵引的列车按固定模式限速值()确定紧急固定模式限速值。A、+2km/hB、+3km/hC、+5km/hD、+10km/h

考题 十、五、三车距离信号其速度要求分别为()。A、10km/h、7km/h、5km/hB、15km/h、10km/h、5km/hC、15km/h、10km/h、3km/hD、10km/h、5km/h、3km/h

考题 某扩建工程拟向河流排放废水,废水量Qh=0.25m3/s,苯酚浓度为Ch=40mg/L,河流流量Qp=6.5m3/S,流速vx=0.4m/s,苯酚背景浓度为Cp=0.8mg/L,苯酚的降解系数K=0.25d-1,忽略纵向弥散作用,在排放点下游15km处的苯酚浓度是()mg/L。A、1.89B、3.03C、5.47D、2.02

考题 己知某河段长10km,规定的水环境功能为Ⅲ类(D0≥5mg/L),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3km和10km处枯水期的DO浓度值分别为5.0mg/L和5.5mg/L,采用已验证的水质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在该排放口下游4〜6km处存在临界氧亏点,因此可判定该河段()。A、DO浓度值满足水环境的功能要求B、部分河段DO浓度值未达标C、尚有一定的DO环境容量D、现状废水排放口下游2km内DO达标

考题 经初步预测,某建设项目排放的污水可能对排污口上游300m至下游3km的受纳河流水有较显著的影响,对距排污口上游2km的保护目标影响轻微。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可定为排污口()之间的河段。A、上游300m至下游3kmB、上游1km至下游3kmC、上游1km至下游5kmD、上游2.5km至下游5km

考题 内陆某拟建项目污水排向一小河,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该小河在排污口下游6km处汇入具有重要用水功能的中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不需要预测的点是()。A、排放口附近B、排放口的上游断面C、排放口下游的重要水工构筑物附近D、小河与中河汇合口下游

考题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的有关规定,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的确定原则包括()。A、应能包括建设项目对周围地面水环境影响较显著的区域。B、在确定某项具体工程的地面水环境调查范围时,应尽量按照将来污染物排放进入天然水体后可能的达到水域功能质量标准要求的范围、污水排放量的大小、受纳水域的特点以及评价等级的高低来决定。C、河流水环境现状调查的范围,需要考虑污水排放量大小、河流规模来确定排放口下游应调查的河段长度。D、湖泊、水库、以及海湾水环境现状调查范围,需考虑污水排放量的大小来确定调查半径或调查面积(以排污口为圆心,以调查半径为半径)。

考题 输电线路路径选择中,下列哪项原则是正确的?()A、轻冰区单导线线路,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10km。B、轻冰区单导线线路,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5km。C、轻冰区双分裂导线线路,耐张段长度不宜大于10km。D、轻冰区双分裂导线线路,耐张段长度不得大于10km。

考题 用于制动控制的载荷值,被车辆加速时从5Km/h以下到大于10Km/h的定时所固定()。A、5Km/h,20Km/hB、5Km/h,10Km/hC、4Km/h,8Km/hD、3Km/h,10Km/h

考题 轻、中、重冰区的耐张段长度分别不宜大于10km、5km和3km,且单导线线路不宜大于()。

考题 单选题某建设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其废水拟排入中型河流,排放口下游3km处有一集中取水点,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关于该项目水质预测模式选取的说法,错误的是()。A 充分混合段可采用一维模式B 混合过程段可采用二维模式C 充分混合段可采用弗—罗模式D 混合过程段可采用弗—罗模式

考题 填空题一河段的上断面处有一岸边污水排放口稳定地向河流排放污水,其污水特征为:QE=19440m3/d,CODCr(E)=100mg/L。河流水环境参数值为:Qp=6.0 m3/s,CODCr(p)=12mg/L,Kc=0.5/d。假设污水进入河流后立即与河水均匀混合,在距排污口下游10km的某断面处,河水中的CODcr浓度是()。

考题 单选题内陆某拟建项目污水排向一小河,地表水评价等级为二级,该小河在排污口下游6km处汇入具有重要用水功能的中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在该项目进行环境影响预测时,不需要预测的点是()。A 排放口附近B 排放口的上游断面C 排放口下游的重要水工构筑物附近D 小河与中河汇合口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