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103、104型分配阀的二段局部减压,加快制动管减压速度并使制动缸得到初跃升压50~70kPa。
A

B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判断题103、104型分配阀的二段局部减压,加快制动管减压速度并使制动缸得到初跃升压50~70kPa。A 对B 错” 相关考题
考题 在单车试验时,装有104型分配阀的车辆进行紧急制动试验时,制动管减压()前制动机应发生紧急制动作用。 A、50kPaB、100kPaC、150kPaD、200kPa

考题 104型分配阀常用制动灵敏度试验时的减压量为()。

考题 104型分配阀常用制动最大减压量为()

考题 用单车试验器进行制动感度试验,制动机须在制动管减压40kPa,103型分配阀局部减压量不大于()。A、20kPaB、40kPaC、50kPaD、140kPa

考题 能与(152~457)mm直径的制动缸配装的空气制动阀是()。A、K型三通阀B、103型分配阀C、GL型三通阀D、104型分配阀

考题 货物列车运行中,自阀减压排风未止,不得缓解机车制动;自阀减压后至缓解、停车前,机车制动缸压力不得少于()。A、50kPaB、60kPaC、70kPa

考题 103、104型分配阀的二段局部减压,加快制动管减压速度并使制动缸得到初跃升压50~70kPa。

考题 103、104型分配阀是利用工作风缸与制动管的压力差,使分配阀产生不同的动作来控制工作风缸向容积室充气或容积室排气,利用容积室的流气及排气,来向按地控制副风缸向制动缸充气或制动缸排气而起制动或缓解作用,故称为直接作用方式。

考题 103及104型分配阀制动第二段局部减压局减阀关闭压力为()至()kPa。

考题 104型制动机,列车管减压100kpa时,制动缸压力应为()。

考题 F-7型分配阀副阀部的作用之一,能使制动管起局部减压作用,为使制动管加速减压,副阀部能在制动管实施小减压量时使其起局部减压作用,使机车后部车辆()起制动作用。A、制动管B、制动缸C、副风缸D、制动机

考题 104、103型分配阀的制动机在常用制动减压时,不起紧急制动作用的性能,叫做制动机的()。A、稳定性B、可靠性C、准确性D、安定性

考题 制动管不论减压多少,制动缸均应得到相应的压力。

考题 写出109型分配阀制动缸压力与列车管减压量的表达式,并计算当制动管减压量分别为50kPa,100kPa,140kPa时制动缸的压力。

考题 JZ-7型分配阀副阀部在初制动位时,可以使制动管局部减压()。A、5--15kpaB、25--35kpaC、50kpa

考题 装有B型切换阀的JZ-7型空气制动机,常用制动时,机车制动缸的压力等于()。A、制动管减压量的1.5倍B、制动管减压量的2.5倍C、制动管的减压量D、制动管减压量的0.5倍

考题 JZ-7型制动系统作用阀接受()的控制,用以控制机车制动缸的充气和排气,使机车制动、缓解。A、分配阀B、分配阀和单阀C、单阀D、减压阀

考题 在单车试验时,装有104型分配阀的车辆进行紧急制动试验时,制动管减压()前制动机应发生紧急制动作用。

考题 103及104型分配阀制动缸二段跃升压力定为0.13~0.15Mpa。二段跃升不准确的原因是由于紧急二段弹簧过强或过弱,紧急二段阀导向杆密封圈漏泄或()、二段阀限制孔过大或堵塞等原因造成。A、阻力过大B、抗过过大C、摩擦力过大D、阻抗过大

考题 填空题103及104型分配阀制动第二段局部减压局减阀关闭压力为()至()kPa。

考题 填空题104型制动机,列车管减压100kpa时,制动缸压力应为()。

考题 填空题在单车试验时,装有104型分配阀的车辆进行紧急制动试验时,制动管减压()前制动机应发生紧急制动作用。

考题 单选题JZ-7型分配阀副阀部在初制动位时,可以使制动管局部减压()。A 5--15kpaB 25--35kpaC 50kpa

考题 问答题写出109型分配阀制动缸压力与列车管减压量的表达式,并计算当制动管减压量分别为50kPa,100kPa,140kPa时制动缸的压力。

考题 单选题F-7型分配阀副阀部的作用之一,能使制动管起局部减压作用,为使制动管加速减压,副阀部能在制动管实施小减压量时使其起局部减压作用,使机车后部车辆()起制动作用。A 制动管B 制动缸C 副风缸D 制动机

考题 单选题104、103型分配阀的制动机在常用制动减压时,不起紧急制动作用的性能,叫做制动机的()。A 稳定性B 可靠性C 准确性D 安定性

考题 单选题103及104型分配阀制动缸二段跃升压力定为0.13~0.15Mpa。二段跃升不准确的原因是由于紧急二段弹簧过强或过弱,紧急二段阀导向杆密封圈漏泄或()、二段阀限制孔过大或堵塞等原因造成。A 阻力过大B 抗过过大C 摩擦力过大D 阻抗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