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012年n月,甲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6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而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关于甲诈骗金额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A、34000元
  • B、30000元
  • C、19000元
  • D、15000元

参考答案

更多 “2012年n月,甲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6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而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关于甲诈骗金额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34000元B、30000元C、19000元D、15000元” 相关考题
考题 李某育有子女甲和乙,2008年立下遗嘱,将其全部遗产留给甲。李某与2014年4月死亡,经查,李某立遗嘱时甲18岁,乙15岁,现甲.乙均已工作。李某的遗产:A.由甲全部继承B.由乙全部继承C.由甲乙各继承一半D.甲继承多半乙继承少半

考题 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A.34000元B.30000元C.19000元D.15000元

考题 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而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A.34000元B.30000元C.19000元D.15000元

考题 国有企业的经理甲与某私营企业的工作人员乙内外勾结,由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共同骗取大量国有财产。对此应作如下哪种处理?( )A.甲构成贪污罪,乙构成诈骗罪B.甲构成贪污罪,乙不构成犯罪C.甲和乙构成贪污罪的共同犯罪D.甲和乙构成诈骗罪的共同犯罪

考题 甲于2006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张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3年3月问诈骗王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犯罪金额应为( )。A.30000元B.34000元C.19000元D.15000元

考题 不构成共同侵权的是( )。A.甲、乙合谋殴打乙B.甲指使乙打丙C.甲家的狗因乙的挑逗将丙咬伤D.甲、乙各持一块石头向丙扔去,其中一块正中丙之面门

考题 李某、刘某婚后生有一子李甲,收养一女李乙。李甲与孙某结婚,不久李甲因车祸而死,留下个人存款4万元。此时孙某怀孕6个月。李甲的遗产应如何被继承?( )A.李某、刘某及李乙有继承权,3人平分B.李某、刘某及孙某有继承权,3人平分C.李某、刘某、李乙及孙某有继承权,4人平分D.李某、刘某及孙某有继承权,还应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

考题 甲、乙、丙三人进山打猎,见草丛中有动静,三人同时开枪,结果造成采药人李某重伤。现无法确定是谁射中的。李某的损害应由( )。A.甲、乙、丙共同承担B.甲、乙、丙与李某共同承担C.李某自己承担D.山林的管理人承担

考题 第 37 题 2007年6月,甲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1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而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关于甲诈骗金额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34,000元B.30,0001元C.19,000元D.15,000元

考题 :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A.34000元B.30000元C.19000元D.15000元

考题 甲(男,17周岁)、乙(男,15周岁)合谋共同盗窃。甲在门外放风,乙进入房内窃取财物,不料乙进入屋内后被一老人发现,老人抓住乙不让其离开,乙即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将老人杀死,并带窃取的5000元钱离开,后和甲平分。根据司法解释,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乙构成共同的故意杀人罪 B.甲、乙构成共同的盗窃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不构成犯罪

考题 甲盗取李某的身份证及一张信用卡,对妻子乙谎称是在路上拾得的。甲与乙根据身份证号码试出了信用卡密码,持该卡共消费4万元。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甲与乙构成盗窃罪 B.甲与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D.甲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乙属于不当得利

考题 共用题干 甲与其妻子乙合谋骗财。甲将乙多次“卖”给他人为妻,得款后二人便逃之夭夭,下列对于甲、乙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A: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重婚罪B:甲构成诈骗罪,乙构成卖淫罪C: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卖淫罪D:甲、乙均构成诈骗罪

考题 (2005年真题)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 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 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待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 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 A.34 000元 B.30 000元 C.19 000元 D.15 000元

考题 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 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 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待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 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 A.34000元 B.30000元 C.19000元 D.15000元

考题 李某是甲公司销售人员,负责甲公司与乙公司的业务往来,李某从公司离职后,甲公司未通知乙公司李某离职一事,李某仍以甲公司名义与乙公司签订了合同,现李某卷款潜逃。乙公司向甲公司主张合同权利,问甲公司是否应当承担合同责任?()A、甲公司应当承担合同责任B、甲公司不应当承担合同责任C、甲公司和李某对乙公司承担连带责任D、乙公司只能向李某主张合同责任

考题 甲、乙、丙三人进山打猎,见草丛中有动静,三人同时开枪,结果造成采药人李某重伤。现无法确定是谁射中的。李某的损害应由()A、甲、乙、丙共同B、甲、乙、丙与李某共同C、李某自己D、山林的管理人

考题 甲盗窃了某单位印鉴齐全的空白转账支票,自己不敢到商店使用,于是甲找到邻居乙,声称自己捡到了一张空白转账支票,情愿花200元请乙帮助其到商场买一些高档音响。乙就跑到商场冒充签发支票单位的工作人员购买了一套价值9000多元的高档声响,则乙的行为属于()。A、盗窃罪,乙与甲构成共同犯罪B、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C、票据诈骗罪,乙与甲不构成共同犯罪D、票据诈骗罪,乙与甲构成共同犯罪

考题 甲某与其妻乙某合谋骗钱,甲某将乙某多次“卖”给他人为妻,得款后二人便逃之夭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均构成诈骗罪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卖淫罪C、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重婚罪D、甲构成诈骗罪,乙构成卖淫罪

考题 甲与其妻乙合谋骗钱,甲将乙多次“卖”给他人为妻,得款8000余元后,二人便逃之天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均构成诈骗罪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卖淫罪C、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重婚罪D、甲构成诈骗罪,乙构成卖淫罪

考题 甲、乙二人合谋抢夺财物。一日,甲向一坐在汽车内的妇女假装问路,乙趁该妇女不备,拉开车门,抢过提包就跑,甲随即与乙一同逃跑,被当场抓获。群众从甲、乙二人身上各搜出一把砍刀。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A、盗窃罪B、抢夺罪C、抢劫罪D、诈骗罪

考题 甲与其妻乙合谋骗钱,甲将乙多次“卖”给他人为妻,得款后,二人便逃之夭夭,共得款5万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均构成诈骗罪B、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组织卖淫罪C、甲构成拐卖妇女罪,乙构成重婚罪D、甲构成诈骗罪,乙构成组织卖淫罪

考题 甲于2013年1月份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各平分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6年3月间,诈骗张某10000元而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时其犯罪金额应认定为( )A、40000元B、30000元C、25000元D、15000元

考题 甲、乙、丙各交2000元给丁,委托购买彩电。丁又将款交李某请他代购。李某一去不知下落,甲、乙、丙向丁索赔,丁拒绝。甲、乙、丙起诉。法院应当()A、判决由丁偿还甲、乙、丙各2000元B、驳回甲、乙、丙的请求,李某系无偿服务,不应负责C、判决由丁偿还甲、乙、丙各1000元,另3000元应向李某追索D、判决由李某偿还甲、乙、丙各2000元

考题 单选题甲于2013年1月份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各平分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6年3月间,诈骗张某10000元而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时其犯罪金额应认定为( )A 40000元B 30000元C 25000元D 15000元

考题 单选题2012年n月,甲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06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而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的犯罪事实。关于甲诈骗金额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34000元B 30000元C 19000元D 15000元

考题 单选题甲于2017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张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2016年3月间诈骗王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A 30000元B 34000元C 19000元D 1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