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锚板试验时测量残余变形所用的荷载大小为()

  • A、95%预应力筋抗拉强度
  • B、90%预应力筋抗拉强度
  • C、85%预应力筋抗拉强度
  • D、80%预应力筋抗拉强度

参考答案

更多 “锚板试验时测量残余变形所用的荷载大小为()A、95%预应力筋抗拉强度B、90%预应力筋抗拉强度C、85%预应力筋抗拉强度D、80%预应力筋抗拉强度”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持有荷载法测试锚杆锁定力,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初始荷载宜为锚杆设计锁定力值的30%B.初始荷载宜为锚杆承载力标准值的30%C.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锚杆设计锁定力值的5%D.加载应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宜为锚杆承载力标准值的5%E.当试验荷载加载至验收荷载,且未出现锚头位移突变或锚具松动时,应终止试验

考题 锚杆基本试验中初始荷载的选取,下面哪几个选项是正确的() A.支护型钢筋锚杆、土钉,宜取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15%.B.支护型钢筋锚杆、土钉,宜取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10%.C.支护型钢绞线锚杆,宜取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30%D.基础锚杆,宜取0E.基础锚杆,宜取最大试验荷载预估值的10%

考题 持有荷载试验时,杆体的持有荷载分析,下列说服正确的是() A.拐点法测试时,当荷载-位移(P-s)关系曲线上位移突变明显时,应取其陡升起始点所对应的荷载值B.拐点法测试时,当荷载-位移(P-s)关系曲线难以准确确定其陡升起始点时,应取曲线两侧拟合直线的交汇点所对应荷载值的前一级荷载;C.当出现试验荷载加至验收荷载,且未出现锚头位移突变或锚具松动时,应取大于等于最大试验荷载;D.若使用插片法确定持有荷载时,宜取工作锚松动时对应荷载的前一级荷载E.若使用插片法确定持有荷载时,宜取工作锚松动时对应的荷载值

考题 气瓶检验中利用外测法试验,对受试瓶进行耐压试验的同时从受试瓶外侧量其容积残余变形率。为测量容积残余变形率,所用的试验装置有哪三种类型?( )A.活动量管型B.固定量管型C.称量型D.测厚型

考题 在进行敏粗直螺纹接头的工艺检验时,应进行残余变形测试,以下关于残余变形检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单向拉伸时,残余变形为加载到0.6倍的钢筋标称屈服强度并卸载后所测得的变形 B.残余变形测试时,变形测量仪表应安装于接头的一侧,并应在长度方向跨过接头长度 C.变形测量标距可为接头长度加上4倍的钢筋公称直径 D.变形测量的应力速率最高不超过20MPa/s

考题 钢筋混凝土梁底有锚板和对称配置的直锚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如图所示。构件安全等级均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直锚筋为6φ16(HRB400级),已采取防止锚板弯曲变形的措施。所承受的荷载F作用点位于锚板表面中心,力的作用方向如图所示。[2011年真题] 1.当不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该预埋件可以承受的最大荷载设计值Fmax(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预埋件承载力由锚筋面积控制。 A、3500 B、3900 C、4300 D、4700

考题 钢筋混凝土梁底有锚板和对称配置的直锚筋所组成的受力预埋件,如图所示。构件安全等级均为二级,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直锚筋为6φ16(HRB400级),已采取防止锚板弯曲变形的措施。所承受的荷载F作用点位于锚板表面中心,力的作用方向如图所示。[2011年真题] 2.在Fmax作用下且直锚筋未采取附加横向钢筋等措施时,图中数值a(mm)至少应取下列何项数值?(  ) A、50 B、70 C、100 D、120

考题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锚杆试验的有关规定,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载法,每级加卸载稳定后测读锚头位移不应少于3次 B. 锚杆的弹性变形应控制小于自由段长度变形计算值的80% C. 锚杆验收试验中的最大试验荷载应取轴向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的1.3倍 D. 如果某级荷载作用下锚头位移不收敛,可认为锚杆已经破坏

考题 桥梁盆式支座试验,要求卸载后残余变形不得超过支座设计荷载下相应变形的3%。

考题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锚具、夹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不合格现象包括( )。A:夹片出现纵向断裂 B:夹片出现横向、斜向断裂 C:锚板出现过大塑性变形 D:锚板出现明显残余变形 E:夹片回缩成倍增大

考题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用锚具、夹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不合格现象包括( )。A.夹片出现纵向断裂 B.夹片出现横向、斜向断裂 C.锚板出现过大塑性变形 D.锚板出现明显残余变形 E.夹片回缩成倍增大

考题 出现以下( )情况时,可判定桥梁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A.荷载试验时,挠度测点的相对残余变形最大值达到15% B.荷载试验时,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裂缝超过规范限值,且未闭合 C.检算的荷载效应与抗力效应的比值为1.25 D.荷载试验主要测点的校验系数大于1 E.通过荷载试验确定检算系数Z2重新检算荷载效应与抗力效应的比值为1.03

考题 桥梁荷载试验在控制荷载工况下相对残余变形一般不大于( )。A.5% B.10% C.15% D.20%

考题 桥梁用锚具、夹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在满足锚固性能后,预应力筋达到极限破断时,锚板和锥形锚孔不允许出现过大弹性变形。()

考题 塑料波纹管局部横向荷载试验:在规定荷载(800kN)作用下,管材表面不应破裂,管材残余变形不得超过管材外径的10%。( )

考题 针对锚具静载锚固性能试验,请回答下列问题:(3)试验过程中,关于对锚具变形的相关要求,表述正确的是( )。A.夹片不允许出现横向、斜向断裂及碎断 B.预应力筋达到极限破断时,锚板不允许出现过大塑性变形 C.预应力筋达到极限破断时,锚板中心残余变形不可出现明显挠度 D.夹片回缩Δb比预应力筋应力为0.8?ptk时成倍增加,表明已失去可靠的锚固性能

考题 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标准跨径25m,计算跨径24.6m,设计跨中弯矩M=3200kN·m,跨中理论计算挠度25.0mm。为检验其承载能力,实施单梁静载试验。静载试验采用砂袋沿梁宽和长度范围均布加载,荷载挠度为44.3kN/m。最大试验荷载下实测跨中挠度22.5mm,残余挠度2.65mm。(资料:该梁汽车荷载下的冲击系数μ=0.268,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弯矩计算公式M=ql2/8)4、关于该梁相对残余变形,正确的说法是( )。A.相对残余变形为11.8% B.相对残余变形为13.4% C.相对残余变形小于20%,梁体弹性状态良好 D.相对残余变形大于10%,梁体弹性状态不佳

考题 某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标准跨径25m,计算跨径24.6m,设计跨中弯矩M=3200kN·m,跨中理论计算挠度25.0mm。为检验其承载能力,实施单梁静载试验。静载试验采用砂袋沿梁宽和长度范围均布加载,荷载挠度为44.3kN/m。最大试验荷载下实测跨中挠度22.5mm,残余挠度2.65mm。(资料:该梁汽车荷载下的冲击系数μ=0.268,均布荷载作用下跨中弯矩计算公式M=ql2/8)4、关于该梁相对残余变形,正确的说法是( )。(2018检师真题)A.相对残余变形为11.8% B.相对残余变形为13.4% C.相对残余变形小于20%,梁体弹性状态良好 D.相对残余变形大于10%,梁体弹性状态不佳

考题 锚具周期荷载试验的循环次数为50次。( )(2013真题)

考题 用砖、石砌筑的墙体,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延性系数用μ=△u/△y表示。下列四种情况中,哪一种是实际中采用的()?A、△y取开裂荷载时的变形,△u取极限荷载时的变形B、△y取屈服荷载时的变形,△u取极限荷载时的变形C、△y取屈服荷载时的变形,△u取下降段0.85极限荷载时的变形D、△y取开裂荷载时的变形,△u取下降段0.85极限荷载时的变形

考题 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连续()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考题 出现以下情况时,可判定桥梁承载能力不满足要求()A、荷载试验时,挠度测点的相对残余变形最大值达到15%B、荷载试验时,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受力裂缝超过规范限值,且未闭合C、检算的荷载效应与抗力效应的比值为1.25D、荷载试验主要测点的校验系数大于1E、通过荷载试验确定检算系数乏,重新检算荷载效应与抗力效应的比值为1.03

考题 测定混凝土抗压弹性模量时()。A、初始荷载F0是基准应力为0.5Mpa时的荷载B、标准荷载Fa是0.4倍轴心抗压强度时的荷载C、应在初始荷载(标准荷载)保持恒载60秒后的30秒内读取每侧的变形值D、试件对中误差:按初始荷载和标准荷载下两侧变形值之差应小于等于它们的平均值的15%E、变形测量完毕,应卸除变形测量仪,以同样的速度加荷至试件破坏F、等量加荷至破坏,并测量最大变形量

考题 多选题下列为野外试验的有(  )。A荷载试验B变形试验C抗剪强度试验D应力测量

考题 单选题船舶锚设备试验时,无杆锚的残余变形应不超过标距长度的(),且锚爪应能灵活转动至设计的最大角度,有杆锚应无明显的残余变形。A 1%B 2%C 3%D 4%

考题 填空题锚杆基本试验应采用循环加、卸荷法,每级荷载施加或卸除完毕后,应立(),在每次加、卸荷时间内应测读锚头位移(),连续()测读的变形量:岩石锚杆均小于()mm,砂质土,硬粘性土中锚杆小于()时,可施加下一级荷载。

考题 单选题锚板试验时测量残余变形所用的荷载大小为()A 95%预应力筋抗拉强度B 90%预应力筋抗拉强度C 85%预应力筋抗拉强度D 80%预应力筋抗拉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