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填空题
熔点测定用传温液,用于测定80℃以下者,用()作传温液,用于测定80℃以上者,用()或()作传温液。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填空题熔点测定用传温液,用于测定80℃以下者,用()作传温液,用于测定80℃以上者,用()或()作传温液。” 相关考题
考题 以下关于熔点测定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l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B、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l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C、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D、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E、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l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

考题 以下关于熔点测定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B.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C.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O~5.0℃D.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E.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

考题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硫酸亚铁片的含量测定()A.用碘滴定液滴定,淀粉作指示剂B.用碘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C.用EDTA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D.用硫酸铈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E.用硫酸钸滴定液滴定,淀粉作指示剂

考题 以下关于熔点测定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B.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为1㎝,置传温液中,置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C.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D.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置传温液中,置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E.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

考题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的方法为A、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用溴申酚绿作指示剂B、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c、用硫酸滴定液滴定,用甲基红作指示剂D、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用结晶紫作指示剂E、用碘滴定液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剂

考题 在通下逐邪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适用于温病有形实邪内结肠腑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C.病邪传里,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宜盲目投用D.温病热瘀互结下焦者忌用

考题 关于熔点测定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B.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C.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 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D.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 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E.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

考题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测定熔点的方法叙述正确的是( )。A.包括测定易粉碎固体药品的方法B.待测药物应置于中性硬质毛细管中C.熔点在80℃以上者可采用水作为传温液D.包括测定不易粉碎固体药品的方法E.包括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的方法

考题 中国药典中,硫酸亚铁片的含量测定A.用碘滴定液滴定,淀粉作用指示剂B.用碘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C.用硫酸铈滴定液滴定,淀粉作指示剂D.用硫酸铈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E.用EDTA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

考题 测定前用缓冲液校正的测定方法是A、熔点测定第一法B、熔点测定第二法C、折光率测定法D、pH测定法E、旋光度测定法

考题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的方法为A.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用溴甲酚绿作指示剂B.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C.用硫酸滴定液滴定,用甲基红作指示剂D.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用结晶紫作指示剂E.用碘滴定液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剂

考题 阿司匹林含量测定的方法为A. 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用溴申酚绿作指示剂B.用氢氧化钠滴定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c.用硫酸滴定液滴定,用甲基红作指示剂 D.用高氯酸滴定液滴定,用结晶紫作指示剂 E.用碘滴定液滴定,用淀粉作指示剂

考题 以下关于熔点测定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 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oC。 B.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oC。 C.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 ~ 5. 0oC。 D.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溫速度为每分钟1.0-1.5oC。 E.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溫速度为每分钟3.0 ~ 5. 0oC。

考题 熔点测定用传温液,用于测定80℃以下者,用()作传温液,用于测定80℃以上者,用()或()作传温液。

考题 在以下熔点测定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中,管装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B、取经干燥的供试品,装入玻璃毛细管中,装管高度为1c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C、取供试品,直接装入玻璃毛细管,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3.0~5.0℃D、取经干燥的供品,装入玻璃毛细管,装管高度为3mm,置传温液中,升温速度为每分钟1.0~1.5℃

考题 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氨时,用()作吸收液进行样品采集,然后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测定。

考题 测定80℃以上至200℃的固体药物熔点时可选用哪种物质做传温液()。A、水B、乙醇C、NaCl溶液D、硅油

考题 《中国药典》中,硫酸亚铁片的含量测定()A、用碘滴定液滴定,淀粉作指示剂B、用碘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C、用硫酸铈滴定液滴定,淀粉作指示剂D、用硫酸铈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E、用EDTA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

考题 在通下逐邪法的应用上,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适用于温病有形实邪内结肠腑B、津枯肠燥便秘者,忌用苦寒攻下C、病邪传里,里热未成实结或里无郁热积滞者,不宜盲目投用D、温病热瘀互结下焦者忌用

考题 不符合风温肺热病特点的是()A、冬春多见B、阳热实证C、顺传肺热D、逆传心包E、不伤阴液

考题 饲料级丙酸钠中丙酸钠含量测定,用()作指示液。

考题 《中国药典》规定熔点在80℃以下时,传温液用();熔点在80℃以上时,用()。

考题 对气相色谱固定液选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用气相色谱法测定C1-C6醇类混合物时可选PEG―20M作固定液B、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C4前的混合烃时可选PEG―20M作固定液C、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微量水时可选OV―101作固定液D、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醇中水时可选GDX―105作固定项E、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卤代烃混合物时可选OV―210作固定液F、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脂肪酸时可选OV―225作固定液

考题 采用碘量法测定维生素C含量的正确叙述有( )A、采用碘量法是因为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用新沸过的冷水和稀醋酸溶解样品C、用碘滴定液滴定D、用酚酞作指示剂E、碘量法还用于测定维生素C注射液的含量

考题 填空题熔点测定用毛细管装入供试品的高度应为()mm,将温度计垂直挂于加热用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的底端处于加热面(加热器)的上方()cm以上;加入适量的传温液,使传温液约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用第一法测定时,加热传温液并不断搅拌,俟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尚低()℃,时,调节升温速度使每分钟上升()℃,“熔融同时分解的品种”升温速度应调节为()℃。

考题 单选题《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硫酸亚铁片的含量测定()A 用碘滴定液滴定,淀粉作指示剂B 用碘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C 用EDTA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D 用硫酸铈滴定液滴定,邻二氮菲作指示剂E 用硫酸铈滴定液滴定,淀粉作指示剂

考题 填空题离子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中氨时,用()作吸收液进行样品采集,然后用离子色谱法进行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