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按照均田制的规定,唐朝一成年男性农民可分到永业田()亩,口分田()亩。
A

20,80

B

30,70

C

60,40

D

50,50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按照均田制的规定,唐朝一成年男性农民可分到永业田()亩,口分田()亩。A 20,80B 30,70C 60,40D 50,50”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永业田是属于个人的,可以继承的;口分田是国家分配的,退休后需要还给国家B.口分田是属于个人的,可以继承的;永业田是国家分配的,退休后需要还给国家C.永业田和口分田都是属于个人的,可以继承的D.永业田和口分田都是国家分配的,退休后需要还给国家

考题 下列哪种田是给政府机关的田:()A.永业田B.职分田C.口分田D.公廨田

考题 按照均田制的规定,唐朝一成年男性农民可分到永业田()亩,口分田()亩。A.20,80B.30,70C.60,40D.50,50

考题 春秋末晋国六卿开始分别改革田制,哪家的亩制最大?约多少步为一亩?

考题 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胡汉授田数不同 B.桑田为口分田,有授有还 C.丁男授露田四十亩,可加倍授给 D.只有平民才可授田,奴婢则不予授田

考题 阅读下列史料并回答问题: “凡田分九等:其田一亩,早晚二季可出一千二百斤者为尚尚田,可出一千一百斤者为尚中田,可出一千斤者为尚下田,可出九百斤者为中尚田,可出八百斤者为中中田,可出七百斤者为中下田,可出六百斤者为下尚田,可出五百斤者为下中田,可出四百斤者为下下田。尚尚田一亩当尚中田一亩一分,当尚下田一亩二分,当中尚田一亩三分五厘,当中中田一亩五分,当中下田一亩七分五厘,当下尚田二亩,当下中田二亩四分,当下下田三亩。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出自哪个纲领性文件?此文件都有哪些内容? (2)此文件实施的效果如何?结果又如何?

考题 下列哪种田是给政府机关的田:()A、永业田B、职分田C、口分田D、公廨田

考题 《左传》记载:“(鲁国的征税方法)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材料表明了()A、井田制彻底瓦解B、公田数越来越多C、均田制不断推行D、土地私有得到承认

考题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古代就是一个以农业文明著称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材料二: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哪种土地所有制形式?试分析材料二现象出现的原因。

考题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了(),不论“公田”、“私田”,一率按亩征税。实际承认土地私有制。

考题 下列关于均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永业田是属于个人的,可以继承的;口分田是国家分配的,退休后需要还给国家B、口分田是属于个人的,可以继承的;永业田是国家分配的,退休后需要还给国家C、永业田和口分田都是属于个人的,可以继承的D、永业田和口分田都是国家分配的,退休后需要还给国家

考题 永业田

考题 按照均田制的规定,古代成年男子可以分到()亩田。A、20.0B、100.0C、80.0D、40.0

考题 孟子说:“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孟子时代的百亩,约相当于现在的()A、五十二亩B、八十三亩C、三十六亩D、二十九亩

考题 孟子说:“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百亩”,相当于现在()A、五十二亩B、八十三亩C、二十九亩D、三十六亩

考题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A、开始实施均田制B、免除百姓的徭役C、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保障制度D、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考题 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

考题 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A、井田制B、均田制C、私田制D、公田制

考题 公元619年,唐政府颁布法令,规定百姓年满五十者,皆免课役。唐朝均田制规定,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表明唐朝前期()A、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B、抑制土地兼并C、重视百姓的养老问题D、百姓赋税过重

考题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公田变为私田B、国家走向统一C、原始自然崇拜D、铁器牛耕的推广

考题 古代某田令规定:“丁男、中男给一顷,……寡妻妾三十亩。若为户者加二十亩。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八为口分。……世业之田,身死则承户者便授之。”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政府按性别、年龄把土地分给农民B、国家不再收回其中百分之二十的世田C、法令意在缓和古代土地兼并现象D、该法令造成了地权与劳动者分离

考题 填空题无头无尾一亩田(打一字)()

考题 单选题北魏至唐朝前期,我国曾经实行过一种土地制度,即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服役。这种土地制度是()A 井田制B 均田制C 私田制D 公田制

考题 问答题春秋末晋国六卿开始分别改革田制,哪家的亩制最大?约多少步为一亩?

考题 单选题按照均田制的规定,古代成年男子可以分到()亩田。A 20.0B 100.0C 80.0D 40.0

考题 填空题空山之中一亩田(打一字)()

考题 单选题孟子说:“百亩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无饥矣。”“百亩”,相当于现在()A 五十二亩B 八十三亩C 二十九亩D 三十六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