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色平面波照射到一小圆孔上,将其波面分成波带。若极点到观察点的距离为1m,单色光的波长为4900Å,则此时第一波带的半径为()mm。


参考答案

更多 “单色平面波照射到一小圆孔上,将其波面分成波带。若极点到观察点的距离为1m,单色光的波长为4900Å,则此时第一波带的半径为()mm。” 相关考题
考题 关于超声波类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横波,介质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垂直B.纵波,介质质点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一致C.波面为平面的波称为平面波D.波面为球面的称为球面波E.探头发射的超声波在远场可视为平面波

考题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若单缝处波面恰好被分成奇数个半波带,在相邻半波带上,任何两个对应点所发出的光在明条纹处的光程差为(  )。 A.λ B.2λ C.λ/2 D.λ/4

考题 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空气劈尖上,从反射光中观察干涉条纹,距顶点为L处是暗条纹。使劈尖角θ连续变大,直到该点处再次出现暗条纹为止(见图)。则劈尖角的改变量Δθ是: A.λ/(2L) B.λ/L C.2λ/L D.λ/(4L)

考题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等于: A. λ B. 1.5λ C. 2λ D. 3λ

考题 一波长为624nm的平面波垂直地照射到半径为2.09mm的圆孔上,用一与孔相距1m的屏截断衍射花样,则发现中心点出现()。

考题 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和费衍射,若屏上P点处为第二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个半波带,若将单缝缩小一半,P点将是()级()纹,若衍射角φ增加,则单缝被分的半波带数(),每个半波带的面积()(与4个半波带时的面积相比),相应明纹亮度()。

考题 小圆孔的菲涅尔衍射,用单色点光源作光源,对轴上某点P来说,当圆孔大小为多大时,P点光强最强()A、偶数个半波带B、奇数个半波带C、一个半波带D、无穷多个半波带

考题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中,若单缝两边缘点A、B发出的单色平行光到空间某点P的光程差为1.5λ,则A、B间可分为()个半波带,P点处为()条纹。

考题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等于:()A、λB、1.5λC、2λD、3λ

考题 用半波带法研究菲涅耳圆孔衍射,其中圆孔轴线上P点明暗决定于()。A、圆孔的大小B、圆孔到P点的距离C、半波带数目的奇偶D、圆孔半径与波长的比值

考题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单缝两端处的光线到达屏幕上某点的光程差为δ=2.5λ(λ为入射单色光的波长),则此衍射方向上的波阵面可划分的半波带数量和屏上该点的衍射条纹情况是()。A、4个半波带,明纹B、4个半波带,暗纹C、5个半波带,明纹D、5个半波带,暗纹

考题 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单缝上,观察夫琅禾费衍射。若屏上P点处为第三级暗纹,则单缝处波面相应地可划分为()个半波带。若将单缝宽度缩小一半,P点处将是()级()纹。

考题 若对应于衍射角φ=30°,单缝处的波面可划分为4个半波带,则单缝的宽度a=()λ(λ为入射光波长)

考题 单选题小圆孔的菲涅尔衍射,用单色点光源作光源,对轴上某点P来说,当圆孔大小为多大时,P点光强最强()A 偶数个半波带B 奇数个半波带C 一个半波带D 无穷多个半波带

考题 单选题在单缝衍射实验中,若单缝处波面恰好被分成奇数个半波带,在相邻半波带上,任何两个对应点所发出的光在明条纹处的光程差为(  )。[2019年真题]A λB 2λC λ/2D λ/4

考题 问答题用平行单色可见光垂直照射到宽度为a=0.5mm的单缝上,在缝后放置一个焦距f=100cm的透镜,则在焦平面的屏幕上形成衍射条纹。若在屏上离中央明纹中心距离为1.5mm处的p点为一亮纹,试求: (1)入射光的波长 (2)p点条纹的级数、该条纹对应的衍射角和狭缝波面可分成的半波带数目。 (3)中央明纹的宽度

考题 填空题单色平面波照射到一小圆孔上,将其波面分成波带。若极点到观察点的距离为1m,单色光的波长为4900Å,则此时第一波带的半径为()mm。

考题 填空题一波长为624nm的平面波垂直地照射到半径为2.09mm的圆孔上,用一与孔相距1m的屏截断衍射花样,则发现中心点出现()。

考题 单选题用半波带法研究菲涅耳圆孔衍射,其中圆孔轴线上P点明暗决定于()。A 圆孔的大小B 圆孔到P点的距离C 半波带数目的奇偶D 圆孔半径与波长的比值

考题 单选题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单缝上,对应于衍射角为30°的方向上,若单缝处波面可分成3个半波带,则缝宽度a等于:()A λB 1.5λC 2λD 3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