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②《临时约法》③五四运动④北伐战争

  •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参考答案

更多 “ 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晚清时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从一个完全的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地的国家;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民国时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国家。在“沉沦”和“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1901年到1920年),既是“沉沦”的谷底时期,也是“上升”的起始时期,是“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期。下列发生在转折期的“上升”事件有() ①《辛丑条约》②《临时约法》③五四运动④北伐战争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相关考题
考题 郁达夫《沉沦》等“自叙体”抒情小说,取法于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以及近代日本“私小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近代中国历史上,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主张的思想家是()A.孙中山B.梁启超C.张之洞D.沈家本

考题 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A、19世纪六、七十年代B、19世纪八、九十年代C、20世纪初的20年D、抗日战争时期

考题 简述近代哲学的基本特征。

考题 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考题 近代散文的创作的基本特征。

考题 下列对近代前期中国历史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①社会变化剧烈②生产方式呈现复杂性③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交织④在沉沦中上升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里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四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20世纪初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这一时期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社会因素及相关实践活动有哪些?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里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四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和外交方面说明在世纪跨越的关键时期,中国如何“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里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四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是如何抓住“苏俄这根稻草”的。

考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共和是否决不能行于我国,此非可以空言折人之口,必有待于他日之试验,此勿深论。然问国家之弊,极于前清时代,不行政治革命,庸有幸乎?欲行政治革命,而不先之以种族革命,为道果克致乎?……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问耳。……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既认为可以行君主立宪之国民,自应认为可以行共和之国民。 ——梁启超《中国立国大方针商榷书》(1912年5月7日) 材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要设法使他不沉下去,而我们在河中被急流冲走。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河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只好抓住他。英国和美国在岸上向我大喊,千万不要那根稻草。但是他们不帮助我。他们只顾自己嘲笑,却又叫我不要抓苏俄这根稻草。我知道那是一根稻草,但是总比什么都没有好。——《孙中山集外集》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里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四 100年是漫长的也是短暂的,在人类告别风云变幻的20世纪同时,中国告别了上个世纪曾经的苦难,经过100多年的求索与奋斗,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中国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世纪跨越,中国人跨越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节点,伴随着国家一起迈入21世纪的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复兴之路》解说词 请回答: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梁启超的抉择有何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考题 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考题 结合史实,试从近代化角度,概括指出清后期三次思想论战的实质、实行近代化的指导思想,并分析其近代化道路的基本特征。

考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化的专门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为()

考题 近代中国历史上,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主张的思想家是()A、孙中山B、梁启超C、张之洞D、沈家本

考题 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考题 1840年6月年()正式开始,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考题 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特征,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学者杉原薰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海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点是“沉沦”,近代中国的后期,其基本特点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材料三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球通史》中这样写到:“(本书)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本书的观点,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截然不同。” 材料三是从什么角度看待历史的?其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

考题 填空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化的专门刑法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法典为()

考题 判断题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也曾有宪法性质的法典。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近代散文的创作的基本特征。

考题 问答题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考题 单选题近代中国历史上,提出“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主张的思想家是()A 孙中山B 梁启超C 张之洞D 沈家本

考题 问答题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考题 问答题近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考题 问答题近代散文创作的基本特征。

考题 单选题关于近代哲学和希腊哲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希腊哲学以朴素直观为其基本特征,而近代哲学以主体性原则为其基本特征B 希腊哲学缺少自然科学的支持和认识论的深入研究,而近代哲学有坚实的科学基础C 希腊哲学中的自然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机的整体存在,而近代哲学中的自然则是一个机械的、非生命的自然D 近代哲学否认了希腊哲学的精神,同时否认了理性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