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参考答案

更多 “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阅读材料一,指出1784年以前美国人可能通过哪些渠道了解中国。“中国皇后号”来华后,中国社会的哪些现象可能“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相关考题
考题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中美两国均适用。据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中国人在中国首次发表的作品.在美国受美国法律保护B.美国人在美国注册但未在中国注册的非驰名商标,受中国法律保护C.美国人仅在美国取得的专利权,受中国法律的保护D.中美两国均应向对方国家的权利人提供司法救济,但以民事程序为限

考题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 历史纵横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中国遨请部分国家的乒乓球代表团来华访问。由于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主管部门将拒绝美国代表团访华的请示报告了 毛主席。毛泽东得知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在日本友好接触的情况后说,现在正是千栽难逢的好时机。他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立即遨请美国乒兵球队访华。尼克松总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电示美国队:“运动员务必去北京。”就在周恩来接见美国运动 员的当天,尼克松发表了声明,宣布对华新步骤。他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这就是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 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 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中美两国结束 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 敌视中国的政策。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这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材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规定:“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 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材料二: 课文摘录: 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关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中关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隔绝。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关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 历史纵横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中国邀请部分国家的乒乓球代表团来华访问。由于中美两国没有外交关系,主管部门将拒绝美国代表团访华的请示报告了毛主席。毛泽东得知中国运动员庄则栋和美国运动员科恩在日本友好接触的情况后说.现在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他请周恩来指示有关部门立即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尼克松总统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电示美国队:“运动员务必去北京。”就在周恩来接见美国运动员的当天,尼克松发表了声明,宣布对华新步骤。他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这就是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这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1972年,刚刚出任日本首相的田中角荣,应周恩来的邀请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 要求: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和课文内容,设计出相关的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并说明设计意图。

考题 习近平在《上海联合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 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表示:“美国正试图与这个崛起中的大国合作,推动其崛起成为一个对全球安全、稳定和繁荣的积极贡献者。”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并将致力推进建设中美“积极合作而全面的关系”。这些表明()。 A.中美两国的外交目标和利益追求完全相同 B.奥巴马希望美国与中国共同合作、主宰世界 C.希拉里访华预示着美国放弃对中国的敌视政策 D.中美两国在国际上应承担大国责任

考题 2013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指出,中美两国正共同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下列对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②尼克松访华 ③中美联合发表“八一七公报” ④乒乓外交

考题 中美经贸关系证明中美两国在竞争中仍然需要密切合作。()

考题 中美两国领导人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认知水平在不断提升。目前,两国领导人已经在很多问题上形成了共识。()A、首先,中国崛起不代表美国在衰落,美国在军事、科技、网络、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仍然遥遥领先B、中国崛起并未导致美国衰落,相反,它支撑看美国继续发展,美国的发展也从未影响到中国的崛起,中国崛起不会打破现有的国际体系框架,美国也不会寻求遏制中国C、中美不存在曾导致传统大国对立、冲突的重要根源,两国在亚太地区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各有优势难以互换和取代,不会形成所谓亚太两极和新冷战的局面D、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之路没有先例可循,“需要一步步走出来”,需要两国共同探索,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需要共同管控危机、维持稳定大局。

考题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考题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在中美《联合公报》中,中方重申自己的立场,指出()仍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A、历史问题B、边界问题C、贸易问题D、台湾问题

考题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谈谈你对“美国人中国观”的认识。

考题 在中美两国长期交往的历史中,两种对立的中国观在美国交替出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4年以前,美国与中国没有直接往来。尽管美国人对中国非常陌生,但也还大致形成了对中国的初步印象,把中国看成一个文明礼仪之邦,表现出尊敬和羡慕,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形象是积极和美好的。1784年“中国皇后号”来华后,美国人开始有机会亲眼目睹中国的“庐山真面目”,他们发现眼见的中国与耳闻的中国相去甚远,顿令第一批美国商人产生一种失望感。 材料二:我们有像中国那样忠诚的战友,它有着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中国依靠其吃苦耐劳、足智多谋的人民,将十倍地报偿我们以前给它的援助。……。长期以来一直备受美国蔑视和施舍的中国迎来了最佳时光……。其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见。 材料三:伴随着朝鲜战场烽烟四起,成吉思汗的好战形象重新在在美国人脑海中浮起中国被视为莫斯科的“傀儡”和忘恩负义的“侵略者”。中国在美形象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皆据王立新《试论美国人中国观的演变(18世纪~1950)》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简要分析这一时期美国人的中国观形成的原因。

考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两个大国,中美关系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目前中国对全球经济贡献率超过50%,美国仍然是世界唯一超级大国。 中美关系是当前世界主要的大国关系之一。回顾中美关系的发展历史,可谓一波三折。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造福了两国人民,这是两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着两国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巨大心血,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呵护。但近年来,由于美国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在中国的钓鱼岛和南海问题上都可以看到背后美国的身影;经济上美国不断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事实表明,中美两个大国,“和则共荣,斗则俱伤”。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和则共荣,斗则俱伤”。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为中美两国如何建立健康稳定的大国关系提出可行的建议。

考题 2009年11月18日,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钓鱼台18号楼进行友好会谈。温家宝总理说:“奥巴马总统此次访华是有深远意义的,中美两国是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我们两国关系继往开来,需要回顾中美关系的历史。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彼伤、互信则进、猜忌则退,两国的关系应该是合作而不是遏制,应该是对话而非对抗,两国应该是伙伴而不是对手。”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告诉我们() ①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②中美两国的友好往来,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美两国存在着共同利益 ④中美两国建立了友好同盟,为形成中美集团而努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开幕式上说:“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对美关系,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共同意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这表明()A、共同利益是两国合作的基础B、国家性质是两国能够合作的决定性因素C、战略经济对话解决了两国间的分歧D、中国在国际事务要发挥主导性作用

考题 2014年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和中国的元宵节,美国国务卿克里当天访问北京并与中国领导人会谈,让人对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多了一分遐想。中美“交往”密切,但在外界看来,双方远没有“情人”那般和谐。“复杂的中美关系决定了两国既竞争又合作,‘吵而不破’将是两国交往的常态。”从哲学角度看,中美双方“吵而不破”() ①坚持了适度原则,重视了量的变化 ②体现了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③正确反映了大国关系,求同存异 ④佐证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考题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考题 下列关于中美两国金融理财方面的说法中有误的是()。A、中国的监管表现的也较弱B、中国的金融产品较少C、美国在监管方面表现的比较差D、美国的金融保险环境表现的相当完善,产品也多

考题 当中美两国在飞机和服装贸易中达到均等的贸易条件,美国购买新技术产品ipad而中国依旧购买飞机时,贸易条件()。A、仅对中国有利B、仅对美国有利C、对两国都有利D、对两国都不利

考题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考题 2013年1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时指出,中美两国正在共同致力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下列对于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中的历史事件,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签订《中美贸易关系协定》 ②尼克松访华 ③中美联合发表“八一七公报” ④乒乓外交A、④③②①B、⑧①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②③①

考题 单选题假设中美两国在飞机和服装贸易中达到均等的贸易条件后,美国购买新技术产品ipad而中国依旧购买飞机,那么贸易条件将()。A 仅对中国有利B 对两国都有利C 对两国都不利D 仅对美国有利

考题 单选题60多年来的中美关系,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特别是“冷战”后的中美关系,虽然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系并未破裂。决定中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中美两国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B 中国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C 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根本变化D 中美两国共同发展的战略需要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中美两国金融理财方面的说法中有误的是()。A 中国的监管表现的也较弱B 中国的金融产品较少C 美国在监管方面表现的比较差D 美国的金融保险环境表现的相当完善,产品也多

考题 单选题中美两国都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对中美两国均适用。据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2007年真题]A 中国人在中国首次发表的作品,在美国受美国法律保护B 美国人在美国注册但未在中国注册的非驰名商标,受中国法律保护C 美国人仅在美国取得的专利权,受中国法律的保护D 中美两国均应向对方国家的权利人提供司法救济,但以民事程序为限

考题 单选题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考题 单选题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在中美《联合公报》中,中方重申自己的立场,指出()仍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A 历史问题B 边界问题C 贸易问题D 台湾问题

考题 单选题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 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 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重大变化D 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