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改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
  • 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 C、使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剧变
  • D、使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参考答案

更多 “《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A、改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B、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C、使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剧变D、使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 相关考题
考题 大运河的开凿,在历史上共有三次大的工程,第一次在春秋末期,第二次在隋唐.第三次在宋代. ( )

考题 五四运动是一个大规模的席卷全国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过的,这是第一次。()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铸刑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公布成文法典的活动,其发生于() A、秦国B、楚国C、晋国D、郑国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罗马人在西方所起的作用和希腊人在中东所起的作用相似。”这种相似的作用指的是(  )。A.军事征服 B.外交往来 C.制度建设 D.文化传播

考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税制改革发生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考题 冯友兰是现代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哲学家之一,他在30年代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和在80年代完成的()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哲学通史之作。A、《中国哲学史再编》B、《中国哲学史又编》C、《中国哲学通史》D、《中国哲学史新编》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商鞅变法B、秦的统一C、中央集权制建立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考题 法国大革命属于()启蒙。A、第一次B、第二次C、第三次D、第四次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1839—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危害不包括:()A、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B、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C、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D、列强加紧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

考题 《全球通史》写道: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材料叙述的是()A、新航路开辟的情景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情景

考题 《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这三次“革命”是指()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的形成D、世卿世禄制确立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它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秦之所灭都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史》 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出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战后开放的商埠以沿海为主内地为辅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的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中提及的这场运动是()A、武昌起义B、五四运动C、五卅运动D、一二•九运动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三次“革命”分别对应的是()A、王位世袭制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皇帝制度-确立《临时约法》的颁布-《共同纲领》的制定C、秦的统一-湖北军政府的建立-解放战争的胜利D、秦的统一-辛亥革命-新中国的成立

考题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考题 大运河的开凿,在历史上共有三次大的工程,第一次在(),第二次在隋唐,第三次在()

考题 《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A、推翻沙皇政权B、发表《四月提纲》C、推翻临时政府D、通过《和平法令》

考题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①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③近代化商业群落开始形成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

考题 在中国历史上,北部草原游牧各部中,谁建立了第一次统一的游牧军事政权?

考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最早那次“革命”主要是指()A、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B、王位世袭制确立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D、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考题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

考题 填空题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考题 单选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A 商鞅变法B 秦的统一C 中央集权制建立D 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考题 单选题《全球通史》中写道:“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这主要体现在()A 推翻沙皇政权B 发表《四月提纲》C 推翻临时政府D 通过《和平法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