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有一些人员是不能公务员的报考的呀?我是退...

发布时间:2021-04-20


是不是有一些人员是不能公务员的报考的呀?我是退伍军人  可以吗?


最佳答案

这些就是报考的要求
希望你符合  加油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人员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

  (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四)具有良好的品行;

  (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

  (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工作能力;

  (七)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八)具备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规定的拟任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除部分特殊职位和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外,主要招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央机关直属市(地)级机构职位、县(区)级及以下机构职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10%—15%的计划用于招录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地处艰苦边远地区的中央机关直属县(区)级及以下机构职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根据《关于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意见》采取措施适当降低进入门槛。

  招考职位明确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报考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基层工作经历。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级及以下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村(社区)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工作的经历。在军队团和相当于团以下单位工作的经历,退役士兵在军队服现役的经历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曾在市(地)直属机关工作的经历,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止到2018年10月。

  现役军人、在读的非应届毕业生、在职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不能报考。

  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员和被开除公职的人员,在各级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舞弊等严重违反录用纪律行为的人员,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被辞退未满5年的,以及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人员,不得报考。报考人员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成回避关系的招考职位。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第一次判敲能缓解第二次的小刺激,这种规律称为“贝勃规律”。它表明当人经历强刺激后,之后施与的刺激对他来说会变得微不足道。根括上进定义,下列能用贝勃规律进行解释的是:


A. 当人们从一个明亮的地方进入一个光线很差的地方时,一开始会看不清任何物体,但过了一会儿后能很快适应黑暗
B. 得知公司将进行第三次裁员时,小王没有前两次时那么担心,能够比较平静地对待了
C. 甲公司向乙公司出售整套设备,开始时报价很优惠,谈判即将结束时,却提出加收费装服务费,乙公司人为不可以接受
D. 小李刚开始工作时兢兢业业,熟番环境后慢慢松懈下来,但周围人仍觉得他很敬业
答案:B
解析:
解题指导: 题干说的是人们经历相同的刺激,第一次感觉最强烈。选项A、C、D均不符合两次以上的相同刺激;只有选项B说明小王经历前两次裁员的担心以后听到第三次裁员比较平静地对待了。故答案为B。

努力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

【背景链接】

备受社会关注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已经一个多月。相关部门近日公布的“满月考”成绩单显示,上海湿垃圾日均清运量比上一个月增加了15%,比去年年底增加了82%,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也发现存在一些新的问题。可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久久为功,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则是基础性工程。

【提出观点】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就要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

【综合分析】

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是指公众素养在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体现,是生态环境领域的公众素养,它是公众对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所持敬畏之心与良好习惯。

具体来看,公众生态环境素养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公众对生态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知能力水平,即“知”,二是指公众的保护环境行为取向和具体行动,即“行”,它强调公众对生态环境的知行合一、一以贯之。

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严峻形势使然,也是垃圾分类形成长效机制促进习惯养成使然。推行垃圾分类,关键是要加强科学管理、形成长效机制、促进习惯养成。尽管垃圾分类从2000年启动试点以来力度不断加码,有的地方还专门立法,但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可见,推进我国垃圾分类工作,亟待加强公众生态环境教育,使垃圾分类成为习惯、成为新时尚。

【参考对策】

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

一是应筑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思想决定行动,思想统一才能步调一致。只有摒弃思想认识之“雾”,才能清除生态环境之“霾”。

二是全社会要自觉端正生态环境保护态度,积极行动起来履行职责主动担当。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态度决定一切,生态环境保护态度直接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前途。无疑,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各相关方积极行动起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政府来说,行动要体现在发展方式的转变上;对于企业来说,行动要体现在社会责任的担当上;对于公众来说,行动要体现在生活方式的转变上。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那么宁静、和谐、美丽的自然生态景观就会永驻。

三是尽快提升公众生态环境行为能力。《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19年)》显示,公民在绿色消费、垃圾分类、监督举报和环保实践等领域存在“高认知度、低践行度”现象。究其原因,公众生态环境素养特别是行为习惯难辞其咎。为此,应依托家庭教育和个人实践全面培育公众生态环境素养,不断提升公众生态环境行为能力,为显著提升公众生态环境素养提供坚实保障。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景区摒弃“门票经济”才会有出路


  【背景链接】
  
  很多地方把发展旅游业单纯理解为“圈地卖票”。更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摇钱树”,把景区的门票收入挪作他用。
  
  因此,破解大多数景区不愿降价的关键,仍在于能不能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摒弃门票依赖。
  
  据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旅游绿皮书:2018—2019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以下简称“绿皮书”)指出,自2018年发布景区“降价令”以来,相当数量的重点景区门票没有降价。其中,5A级景区近100家,4A级景区2400余家,分别占总数的40%、80%。此外,也有一些景区存在诸如降幅不大、明降暗升等问题。
  
  【综合分析】
  
  “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是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的要求,也是对社会关切的回应。去年6月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台指导意见,要求开展国有景区定价成本监审或成本调查,剥离门票额外负担。其后,陆续有一些景区在国庆节前夕出台了降价措施。
  
  实事求是地讲,一些景区门票的降幅还是相当大的,像新疆喀纳斯、白哈巴、禾木通票旺季票价就从295元降到了195元。然而,与民众期待相比,当下景区的票价还是有点贵。动辄就是百元以上,有的还好几百元,若一家人出行,光门票就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长此以往,在门票这个铁门槛面前,又将如何释放旅游消费需求?
  
  何况,当下已经降价的景区,在全部景区中占比并不大。正如“绿皮书”公布的,四成5A、八成4A景区仍没有降价,考虑到4A景区数量远超5A景区的事实,可以断言,“不降价”仍可视为当下景区门票的常态。
  
  这就意味着,一方面,是有限数量的国有重点景区开始降价,而大多数景区未有任何行动;另一方面,已经实施降价的景区中,多有明降暗升、明降实未降、拆解销售假降价等乱象。两相叠加,景区死死抱住门票收入不肯放手,足见其对“门票经济”的依赖。
  
  当下很多地方、很多景区高度依赖门票。像某旅游大省,门票收入占到旅游总收入的70%左右。而近年来热门的河南焦作云台山,2017年门票收入占比更是达到80%。可以说,很多地方把发展旅游业单纯理解为“圈地卖票”。更有一些地方把景区当成“摇钱树”,把景区的门票收入挪作他用。
  
  特别是不少地方在门票定价上缺乏刚性约束,成本构成不清楚,定价程序混乱无序,收支监管偏软偏散,这也必然导致初始定价高、中间涨价频、嗣后降价难。凡此种种,几乎成了地方景区的通病。
  
  【提出问题】
  
  因此,破解大多数景区不愿降价的关键,仍在于能不能切实转变发展理念,摒弃门票依赖。
  
  【应对措施】
  
  首先,地方政府要率先转变观念,真正树立全域旅游的思维。要下大力气提升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利。如去年年底,河北太行山高速公路通车,“沉沉一线穿南北”,这条高速贯穿了河北境内的千里太行山,无疑会大大促进该区域的旅游发展,由此带来的潜在收益不可估量。
  
  其次,景区也要加快创新,多一些用户思维、游客思维,以旅游参与和体验为核心,提供更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未来的旅游会越来越注重用户体验,一味强索门票、依赖门票,只会越走路越窄。毕竟,景区同质化竞争导致的结果,必然是游客用脚投票。

答案:
解析:
无解析,请查看标题题目及内容 瑞牛题库考试软件 www.niutk.com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