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杭州,我想报考公务员考试,请问考试方式是什...

发布时间:2021-05-21


我在杭州,我想报考公务员考试,请问考试方式是什么啊?


最佳答案

考公务员对于应届生来说也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因为无论是省考还是国考都有大量职位是仅限应届生报考的。相对来说,竞争压力会小一点。
如果已经决定了要考公务员,那么你首先要做的是确定你要报考的职位,有一些职位是有专业限制的。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未来的职业规划、发展目标等等来确定你要报考的职位。同时,可以参考历年的考试公告,关注一下自己感兴趣的几个职位的招录人数、报考人数以及过审人数等信息,从而选择一个相对来说最适合自己的职位。
其次,学习要进行系统规划。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的公共科目有两门,分别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国考的话,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80分钟,满分100分。
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部分。省级以上(含副省级)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市(地)级及以下机构的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由于考试内容涉及到的知识范围较广,所以建议你买一些辅导资料、模拟题目,多看多练。
前期要多做题,把每个模块的试题规律弄清楚。有时间可以做个错题本,这样后期复习就会好很多。
中期,可以刷一些真题,通过做真题理解考试的重点与出题特点,积累考试经验。平时可以给自己计时,感受考试氛围,帮助自己合理规划做题时间,把握做题节奏。
后期,主要是冲刺阶段,在这一期间,一定要放平心态,不要过于紧张,相信自己,以一个平常心来面对考试。但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不要过于放松,要记得做题,保持自己做题的手感与思维。
最后,祝你成功上岸!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右边四个图形中,只有一个是由左边的四个图形拼合(只能通过上、下、左、右平移)而成的,请把它找出来。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明确设问内容。
题目要求各图平移后拼合。
第二步,观察图形特征,寻找平行等长边,将其拼合后得到如下图所示:

因此,选择B选项。


与2012年相比,2013年下列社会服务机构中单位数增加最多的是:

A.社会福利院
B.儿童福利机构
C.老龄机构
D.基金会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增长量做差比较。
第二步,定位表1“第2013年、2012年”两列。
第三步,根据增长量=现期量-基期量,减法计算考虑截位舍相同处理,可得社会福利院单位数增量为183-172=11,儿童福利机构单位数增量为53-46=7,老龄机构单位数增量为257-258=-1,基金会单位数增量为355-303=52,则基金会单位数同比增加最多。
因此,选择D选项。

①艺术接触者掌握艺术语言的内涵,并不容易。主体的感觉与判断虽是由客体的特定形态所引起的,但客体自身的特殊内容即未直接说出,它对观赏主体来说就带有模糊性。

②四川民谣里的“扯倒叶叶藤藤动”,和成语“一叶知秋”相似,当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的一种生动概括来理解,当作对于复杂得多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比喻来理解,不能否认这些用语有模糊性。

③那么为什么它能普遍流行为人们所乐于应用而赋予概括作用?这是因为社会经验有个性的主体,拥有特殊的主观条件,在接触这些带一般性的语言时,结合着自己的特殊感受,经过或迟或速的思索,领悟其中的深刻意蕴。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④习惯语中的“不假思索”,其实有片面性。不论接受者多么聪明,当他掌握对象的内在意义时,也不能没有即使短暂得不曾自觉的思索。所谓审美的敏感,也是以有所思索引起来的。

⑤大家都承认,白居易的语言形式通俗。通俗得不识字的老妪都能听懂,但是老妪所能听懂的诗意,对诗意的深度的掌握,是否可能和更有理解能力的读者的理解深度相等同?

⑥当然不能。即使同样熟悉诗词的知识分子,对白居易的名作《草》的意蕴的理解也有矛盾。例如其中诗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人把这些原上草当作卑微小人的象征来理解,有人却认为这是对战斗者的顽强意志的比喻。为什么同一客体可能引起这种对立的理解?这种理解的审美个性的差别,主要是以不同主体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感受个性为条件的。
根据原文所给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说的“以我之眼观世界,则世界著我之色彩”,正体现了艺术鉴赏中的感受个性。
B.“主观条件”,“特殊感受”,“有所思索”是领悟所有艺术客体意蕴的先决条件。
C.凡是具有广泛社会作用的艺术意蕴,都是因为它能使广大语言接触者有所领语。
D.如果观赏主体具备了审美的敏感性,那么就有可能改变由观赏客体带来的模糊性。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A项,“以我之眼观世界”即主体(我)观客体(世界),“世界著我之色彩”,即主体对客体的感受,即体现了艺术鉴赏中的感受个性,推断正确,排除。B项,根据篇章可知,推断正确,排除。C项,根据③段中的“因为它的意蕴可能普遍作用于广大的语言接触者的领悟,所以它的意蕴有广泛的社会作用。”可知,推断正确,排除。D项,模糊性是客体本身的特殊内容即未直接说出,不同主体对客体的理解会有不同感受。全篇没有讲述“改变模糊性”,无中生有,推断不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