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题(2020-09-20)

发布时间:2020-09-20


关于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2020事业单位考试申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51题库考试学习网会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短评(2014年国考·副省)

【作答要求】

某地方报纸根据“给定资料4”和“给定资料5”的内容做了一版关于“跟风”的专栏,请你以“告别‘跟风’,走向成熟”为题,为这个专栏写一篇短评。(20)

要求:

(1) 观点明确,简明深刻;

(2) 紧扣资料,重点突出;

(3) 语言流畅,有逻辑性;

(4)不超过500字。

【给定资料】

材料4

暑期来临,日益升温的“报班热”让孩子们本该无忧无虑的假期变得紧张而忙碌。不少家长“跟风”,给孩子报了特长班、兴趣班、课外辅导班等等。

荧屏上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大战愈演愈烈,多家卫视相继播出相亲或者交友类节目,一轮“相亲热”席卷荧屏。

近年来,媒体选秀节目从未冷却,从“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到各行各业、各种角色纷纷“选秀”,“选秀热”进入了全面开花阶段。

一股“全民养生”的热潮炙浪逼人。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见诸各种媒体,名目繁多的养生书籍充斥图书市场。养生,已成为人们时下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并以一股强大的磁力影响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此外还有集资热、股票基金热、买房热、文凭热等,常常是一风未止一风又起。

据某网站问卷调查显示:七成以上的受调查者认为时下跟风程度“非常严重”,表明随大流、跟风已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专家认为,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群体心理“亚健康”的表征。

有研究者撰文指出,如果说跟风来自于人们对各类专家的依赖,那么,不难想象,这种“依赖”恰好凸显了当前人们的一种“预先失败”的窘况。文章中引用了英国学者吉登斯在《现代性与自我认同》一书中的相关阐述,试图把现代人所面临的心理问题的讨论引向深入。

吉登斯指出“在晚期现代性的背景下,个人的无意义感,即那种觉得生活没有提供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的感受,成为根本性的心理问题。”在吉登斯看来,现代社会中任何个人的行为都必须参照一种专家系统才可以实现。换言之,人们越来越相信现代社会的专家指导系统,在做任何活动之前,总要去参考各种各样的指导意见,并找到行为的依据,离开了这个专家系统,个人将迷失在社会当中,一事无成。

比如,我们去买衣服,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个纯粹的个人行为,买什么衣服,选什么品牌,完全由个人的喜好所决定。但是,在今天,任何购买行为都已经深深地和各种各样的广告连接在了一起。广告,无形中就成为了现代人生活中重要的“指导系统”。事实上,广告无意于担当这一功能,但是在纷繁复杂的商品世界中,它确实为现代人提供了辨别和追寻自己需要的物品的中介──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告也成为现代人自我辨认的一种曲折的形式。

这无疑会对人们自主选择能力带来巨大的冲击。在任何属于个人的行为当中,都隐藏着一个他人的选择、他人的要求、他人的想象。因此,它会使相当一部分人成为脱离了庞大的文化系统而难以生存的族群。

隐藏在这种生存的想象性对抗背后的,则是人们期待权威的心态。当人们无法获得真实世界的全部信息,就只能想象性地获得这种信息──这就有了对于大众文化媒介的依赖。跟风现象之所以在今天以如此空前规模的形式盛行,也正是这种媒介依赖的结果。

斯图亚特·霍尔曾这样描述现代社会:大众传媒通过生成知识和影像,给大众提供一个认识外部世界的通道。在社会高度发展、信息丰富芜杂以及生活形态多样变迁的同时,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变得破碎、凌乱和神秘,而大众传媒恰好掩盖了这种破碎、凌乱和神秘。大众传媒总是向我们呈现出世界的完整面貌,让我们觉得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广告画面一样温暖的世界之中。

就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言,大众媒介承担了一个“专家指导系统”的角色。一时间,所谓的养生专家“走红”各家电视台;隔夜水可以还阳养肾、活吃泥鳅可以治病……几乎最时髦的养生术,都是以对科学主义的文化体系进行颠覆甚至戏弄为前提的。这种反科学主义的冲动背后,则是人们对“媒介”的过度依赖。公众的生活知识,总是通过大众媒介获得,于是许多人也就把大众媒介专家作为自己生活方向的指路人。

材料5

某网站开展了一场关于“跟风”现象的讨论,引起了网民的热议。有热心网民将数量庞大的跟帖中的“精华”整理如下。

甲:我就上过所谓养生专家的当,曾经对各种各样的“养生经”深信不疑。有一次挂了一个养生专家的门诊,仅挂号费就花了我2000元。结果,在从书店里买到的最普通的养生图书中一查,原来专家给我的建议全是从里面抄的。

乙:我也买了不少养生书籍,有一本图书的广告特别吸引人:一本可能让您多活几十年的书!一本可能让您少花几十万的书!这两句广告语真的是说到了中老年人的心坎上。被“看病难”“看病贵”所困扰的中老年人觉得,如果买一本30多元的书就能达到永葆健康的目的,谁不会买一本?看到邻居买、同事买、亲戚朋友买,出于从众心理,自己也唯恐“落伍”。大家都这样做,自己也这样做,才不会感觉到舆论压力。

丙: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给国人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机会,但同时也催生了从未有过的竞争与生存压力。追逐名利的人越来越没有耐心,迫切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再加上一些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和推崇各种“快餐式成功”和“速食式成名”的“典范”,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清贫和默默无闻,越来越不愿用勤勤恳恳的劳动来获得成功和荣誉,而是不切实际地去“跟风”、去拼、去赌,这种从众潮流正把社会推向前所未有的浮躁之中。

丁:民众其实有时候就那么点乐趣,只要不违反原则,跟就跟呗,没必要太在意。我认为不要一味地反对或禁止,关键是要正确引导,要体现以人为本。

戊:“跟风”是一种拙劣的模仿,所以结果必然是平庸的跟随、盲目的复制与可怕的同化。这是缺乏理性、丧失文化个性的行为,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后果都是十分严重的。从国家的角度来说,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要建设独立自主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既是民族自强之路,也是建设世界健康文化生态的召唤。所以,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理应创造自己的新文化。而如何保持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增强文化自信,进而在世界文化大舞台上展示有个性的民族文化,使中华文化得到创造性的发展,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己:一个经常从众“跟风”的人,必然缺少独立的思考,创造力也会随之降低,新方法和好创意会被同质化,逐渐变得平庸。如果每个人都丧失了智慧和创造性,一味地随大流,就会造成“千人一面”的社会环境。社会学家早就指出,在个人价值和社会选择上,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坐标。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一个人都独特地属于“自己”,而不是别人。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如何沉下心来,真正坚守自己,做好真正的自己,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加强民族文化自信心,尤其是要注意从中华文化的灿烂历史中去找寻民族文化的根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沧桑,内忧外患,但这条文化的血脉却一直没有断,传承到今天,并日益呈现出勃勃生机,这足以说明我们民族的伟大,说明我们民族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今天,面对全球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我们更应该珍惜这份文化遗产,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克服盲从与自卑心态,重振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展示中华文化的个性风采。

辛:“风”也有益害之分,“辨风”的目的在于“选风”。譬如,“全民读书活动”这种风气,既陶冶民众情操,又涵养民族精神,就应该积极追随。“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对于保护环境、和谐自然的“清风”,也应该追风赶潮,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一句话,当跟的风要跟,不当跟的风那是万万跟不得的。

壬:全社会应积极倡导公民的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现代化建设推崇“标准化”的操作模式,世俗化的思想潮流如享乐至尊、娱乐至上等,常常在不知不觉之中对我们进行侵蚀。尤其是随着商业化的全面推进、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信息化的强力渗透,“跟风”更加有可能束缚思想、抑制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从而使我们在生活方式、文明习惯乃至人生境界等方面陷入流行化、浮躁化、庸俗化。个体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才能抵得住诱惑,守得住人生的宝贵价值。

癸:如果这样一种“跟风”随流的生活成为我们人生的全部,在人生终点,岁月大幕落下之时,我们会不会深深地为自己的平庸感到遗憾,甚至有难以言表的耻辱感?因为,我们一直活在别人创造的所谓的“跟风”文化中,我们从没创造出打上个性烙印的成果。

【参考答案】

告别跟风,走向成熟

当前,养生热等跟风现象普遍存在,但是“跟风”是一种拙劣的模仿、是缺乏理性、丧失文化个性的行为。因此,当告别跟风,走向成熟。

跟风的出现,其一是从众心理作祟,其二是舆论压力、竞争与生存压力大以及媒体不负责任地炒作和推崇。跟风导致束缚个人思想、抑制个性发展、降低创造力、使得其平庸跟随、庸俗化带来遗憾,更会造成社会风气浮躁、“千人一面”。

因此,需理性对待跟风,个人要沉下心来,坚守自己,学会“辨风”、“选风”;社会倡导公民个性发展,鼓励创新精神;政府正确引导,要体现以人为本;国家当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保持优良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克服盲从、自卑心态、展示个性民族文化,创造性地发展中华文化。唯有如此,方能告别跟风,走向成熟。

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继续努力,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还有更多有关考试练习在等着你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下列关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B.劳动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C.紧急避险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
D.未成年子女有受父母抚养的权利,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答案:C
解析:
我国《宪法》规定,既是权利又是义务的只有劳动和受教育,所以AB两项正确,D项是《宪法》明文规定的义务。故本题答案为C。

生活方式营销,是指以消费者所追求的生活方式为诉求,通过将公司的产品或品牌演化成某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而达到吸引消费者、建立起稳定的消费群体的目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生活方式营销的是:( )

A.在化妆品行业中,强调“美丽带来积极的生活状态”
B.在商场促销中,强调“消费是一种时尚”
C.减肥保健品强调“减肥是一种生活态度”
D.空调产品强调“科技带来清凉生活”
答案:D
解析:
生活方式营销的定义要点是:以消费者追求的生活方式为诉求。A项积极的生活状态、B项时尚、C项生活态度均是生活方式的一方面,符合定义;D项“清凉”实际上说的是空调产品的功能,而不是生活方式,不符合定义。故答案选D。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下列属于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的有()。
A.工作内容 B.工作地点
C.社会保险 D.劳动纪律

答案:A,B,C
解析:
《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人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故本题答案选ABC。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