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知识》试题及答案(14.1)

发布时间:2020-09-18


关于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知识》试题及答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51题库考试学习网会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阅读材料回答1~4题:

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山地占2/3,大致可分为三级台阶。第一级台阶是世界第一大高原——青藏高原。第二级台阶从黑龙江最北端开始,一直到云贵高原南部,平均海拔近2000米,包括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秦岭、大巴山和云贵高原。自第二级台阶以东至东南沿海为华东平原,即第三级台阶。上一级台阶都是下一级台阶的支撑或庇护伞。青藏高原是我国整个生态的屏障,它把寒冷空气挡在这座大墙之外,使它的东面和南面即第二级台阶形成了优良的生态条件,温暖湿润,物种丰富。而第三级台阶属平原生态系统,现代城市生活基本上都集中在这里,第二级台阶丰富的物种资源为下一级台阶的平原生态系统提供了生存的物资。三级台阶囊括了地球大多数生态类型,将地球自赤道至极地之间的多数陆地动植物承载其中,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物种资源。

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____★____但目前的情况却不容乐观,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连年干旱,青藏高原上的许多湖泊湿地渐渐干涸。青海湖是中国第一大咸水湖,现在每年退水13厘米,干涸的过程中,矿物质析出,若干年之后,过高的矿化度会杀死湖内所有生物。近些年来过度放牧也导致了草场退化,进一步破坏了涵养水源的生态条件。一旦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草甸消失殆尽,整个高寒草甸将会被荒漠和沙漠所取代。青藏高原是地质灾害多发地,它就像一堆5-8公里厚的碎石镶在旋转的地球表面,顶端的线速度比平地快很多,所以它的板块碰撞和地质灾害表现得更加突出。地震、塌方、雪崩、泥石流等比平原剧烈得多,常有半面山坡倾倒而下,山坡上的树木成片成片地随之被连根拔起。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无序开发,青藏高原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风沙危害逐年增大。全球变暖,雪线退缩,使许多5000多米的雪山岩石裸露。冰融水量减少,许多湿地与河流干涸,缺水的居民只能搬家。

云南省号称植物王国,但看到的绿色与之并不相符。云南省只有西南部的森林长势良好,而中东部大部分植被很稀疏,干热河谷和干荒地区生态更加脆弱,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在喀斯特地形区的土层很薄,很容易被侵蚀。著名的云南石林,看上去虽然壮观,但从生态的角度去看,不过是一片石漠,在云贵许多地点,正在形成大量新石漠区。红色土壤流失后,裸露出灰色的石灰岩,就像动物被剔去了皮肉,剩下肉架一样,比沙漠更难治理。在云南德宏地区的热带雨林,人们砍掉它改种农作物,这样做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热带雨林是地球最重要而且无法替代的生态系统,农作物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之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这里的湿地、湖泊也在退缩或消失,以前碧波荡漾的纳帕海现在已消失不见。经询问才知道,是无序开发把地下水系破坏了,就像在我们的盆底钻一个孔,高原湖盆的水全部漏掉了。

1.将以下6句话(注:省略了标点符号)还原到文中横线处____★____,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正是这个大水塔维持了中国乃至东南亚的整个生物世界的新陈代谢

高原上的山脉就像一条条水坝,坝顶部几乎都是冰川

形成一个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

它是亚洲生态系统的支柱

水是生命之源

既围出大面积湿地、河流与湖泊,又有冰雪融水源源不断地补给湿地

A. ⑤①④③⑥②

B. B.④①②⑥③⑤

C.①②③⑥⑤④

D.④②⑥③⑤①

2.下列每组中的两个成语,都可以替代文中划线词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一组是:

A.因小失大 得陇望蜀

B.得不偿失 贪小失大

C.乞浆得酒 有得有失

D.贪小失大 本末倒置

3.根据文意,下列认为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的理由,正确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第三级台阶的支撑或庇护伞

B.青藏高原涵养的水源所形成的生态系统,是我国乃至亚洲生态系统的支柱

C.青藏高原的生态类型丰富,为人类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绝大多数的物种资源

D.青藏高原高海拔所形成的屏障,是我国东部和南部维持优良生态系统的保障

4.下列对原文意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整个生态格局可以分为三级台阶,三级台阶之间相互依存

B.人为的无序开发,使青藏高原的雪线退缩,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

C.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使得青藏高原板块碰撞和地质灾害表现得更加突出

D.我国各地形成大量新石漠区及西南地区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导致我国生态危机十分严重

参考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和代入法。标志前边讲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显然接下来直接说水是生命之源正是这个大水塔’”有点唐突,排除AC句并未讲青藏高原是大水塔,故紧接着句中正是这个大水塔’”显然前后不搭,所以不能紧跟在后,排除B。将D项代入原文,逻辑结构清晰,故确定本题选D

2.【答案】B。解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是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的意思。本题也可采用排除法。A得陇望蜀强调的是贪得无厌。C乞浆得酒比喻得到的超过所要求的。有得有失也不合题意。D本末倒置是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故本题选B

3.【答案】B。解析:文中第二段首句提到三级台阶中最关键的是青藏高原,接下来就阐述其原因。青藏高原是我国整个生态的屏障,使第二台阶形成了优良的生态条件;冰川和冰雪融水形成涵养水源的生态系统,维持了生态世界的新陈代谢。B项符合题意。本题迷惑项是DD项偷换了概念,文中提到青藏高原使它的东面和南面即第二级台阶形成了优良的生态条件,而选项中直接说成是我国东部和南部维持优良生态系统的保障,故D项说法有误。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4.【答案】A。解析:B项,青藏高原雪线退缩的原因是全球变暖,而非人为的无序开发”;C项,青藏高原因地理原因,本身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而不是因为对生态系统的破坏而导致板块碰撞和地质灾害突出;D项,各地说法与原文不符,原文说的是云贵许多地点,且导致一词的说法过于绝对,我国各地形成大量新石漠区及西南地区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只是我国生态危机的部分原因。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

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继续努力,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还有更多有关考试练习在等着你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我国货币的发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唐太宗时期,在长安铸造的铁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用铁制作币材
B.隋文帝时期,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C.交子最早出现于四川地区,发行于北宋前期,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D.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
答案:A
解析:
东汉时期,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用铁制作币材,A项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其导火索是北洋政府在( )的外交失败。

A、雅尔塔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巴黎和会
D、开罗会议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项错误,雅尔塔会议是美国、英国和苏联三个大国在1945年2月4日至2月11日之间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皇宫内举行的,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
B项错误,华盛顿会议是帝国主义列强于1921年11月12至1922年2月6日召开的,关于调整海军力量对比和重新划分远东、太平洋地区势力范围的国际会议。参加国有美国、英国、日本、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葡萄牙和中国北洋政府。会议形成了一次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项正确,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英、美、法、日、意等27个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实质上是一个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其目的是为了重新分配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巴黎和会彻底暴露了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无理决定,极大地震怒了中国人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吹响了反帝爱国的战斗号角,“废除二十一条”的吼声传遍中国。
D项错误,开罗会议,代号“六分仪”会议,会期为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华民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开罗会议确立中国成为世界四强的地位,对中国政治上意义重大,达成立中、英、美三国联手反攻日本的目的。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副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泄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症状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下列行为与材料中华佗的治病行为所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按图索骥
B.打蛇打七寸
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
答案:A,C,D
解析:
华佗的治病行为告诉我们,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能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并掌握科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A项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B项体现了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C、D两项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故本题选ACD。

“乐天知命”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长久以来更是道家、儒家、佛教或禅宗所推崇的人生观。“乐天知命”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自《易经*系辞上传》第四章。文中提到“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优。安土敦乎仁,故能爱。”翻译成白话,就是指一个人若能直道而行、不偏颇,就可以泰然处世;若能认识命运,就可以没有忧虑。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乐天知命”是中国传统文化所推崇的人生观
B. “乐天知命”概念的来源
C. “乐天知命”的《易经》解释
D. “乐天知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答案:B
解析:
A項是对文段首句的复述,文段首句是引出“乐天知命”,后面着重介绍的是此概念的来源;B项是文段中谈论的核心问题;C项是对文段后面部分的复述;D项中的“不容易”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